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的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论文_吴慧

吴 慧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分析以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对12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导致患儿孤独症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父母存在精神异常共10例,占8.3%,患儿父母智力异常4例,占3.3%,患儿母亲妊娠过程出现先兆流产、孕期感冒、脐带绕颈等妊娠异常32例,占26.7%;患儿早产14例,占11.7%,患儿出生时阿氏评分<6分23例,占19.2%;患儿父母存在打骂、苛刻等教育方式不当37例,占30.8%;研究组治疗有效率58.3%,对照组为41.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儿父母精神状况、智力状况、家族病史、妊娠史、患儿出生状况、发育状况以及教育方式等均与儿童孤独症有关,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分析;心理护理

儿童孤独症[1,2]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儿童发展障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社会交往、语言交往、智力等有障碍,不正常行为,感知反应异常等。儿童孤独症的最早是Kanner于1943年进行病症报道,国内则是在1982年首次报道儿童孤独症[3,4]。为了更好的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特点并为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探究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诊断标准[5]。根据随机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干预治疗的对照组与常规干预及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3~5岁22例,6~12岁3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3~5岁21例,6~12岁39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患儿家族精神病史、母亲妊娠情况、患儿出生阿氏评分、患儿发育情况、家庭教育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3 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具体包括对患儿进行行为干预、语言训练、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等。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密切观察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从患儿的临床表现中发现适合于患儿进行互动沟通的方法,与患儿一起交流、玩耍,同时引导患儿走出自我封闭的孤独状态,逐渐引导患儿与他人沟通;2)引导患儿唱歌、舞蹈,在音乐环境下稳定患儿情绪,引导式交流,了解患儿思想,为行为干预治疗奠定基础;3)设定不同的情境推断患儿情绪反应,根据患儿的情绪变化适时改变情境,在患儿最佳的心态时进行心理学辅导,逐渐引导患儿走出自我封闭孤独的心理情绪。

1.4 观察指标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影响因素,观察两组患儿的干预治疗效果,评估心理干预治疗价值。对患儿治疗效果的评估采用CARS儿童孤独症评量表,评定总分大于30为治疗无效,总分25~30分为治疗有效,总分低于25分则为显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患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存在精神异常共10例,占8.3%,患儿父母智力异常4例,占3.3%,患儿母亲妊娠过程出现先兆流产、孕期感冒、脐带绕颈等妊娠异常32例,占26.7%;患儿早产14例,占11.7%,患儿出生时阿氏评分<6分23例,占19.2%;患儿父母存在打骂、苛刻等教育方式不当37例,占30.8%。详见表1。

表1 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讨论

孤独症患儿存在严重的行为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然而,由于对儿童孤独症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相关研究表明,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患儿神经机能障碍、免疫学因素、代谢异常、生化因素、患儿成长环境及母亲妊娠异常等因素[6,7]。本研究在对12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儿童孤独症影响因素较大的是教育方式不当、妊娠异常以及患儿出生阿氏评分较低等因素,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8]。

对孤独症患儿进行行为干预治疗,包括帮助患儿发展兴趣与交往技能,辅助患儿进行行为与语言能力锻炼,感觉统合训练,帮助患儿达到运动协调,情绪稳定,改善协调能力等[9,10]。此外,对于研究组患儿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帮助患儿走出自我封闭自我孤独的心理阴影,辅助患儿建立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对患儿行为干预治疗的进行。通过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总之,通过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儿父母精神状况、智力状况、家族病史、妊娠史、患儿出生状况、发育状况以及教育方式等均与孤独症有关,对孤独症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马俊红,郭延庆,贾美香,等.异常行为量表中文版在儿童孤独症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4-19.

[2]俞蓉蓉,林良华,许丹,等.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63-4565.

[3]郭兰婷,李元媛.我国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的发展与展望(述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6):460-4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89-294.

[5]王莉,王锋.儿童孤独症早期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5):350-352

[6]吴锦荣,方建群,颜国利,等.儿童孤独症母亲孕期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0):1106-1109

[7]刘靖,贾美香,杨晓玲,等.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3年后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6):460-465.

[8]俞蓉蓉,林良华,徐云,等.国内外儿童孤独症研究热点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64-365.

[9]钟霞,李维君,刘美华,等.2种儿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7):81-83.

[10]姚梅玲,潘凯,李正华,等.206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27-4328.

论文作者:吴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  ;  ;  ;  ;  ;  ;  ;  

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的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论文_吴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