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非政府组织_经济研究论文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_经济研究论文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组织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伴随社会转型,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对俄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俄社会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介绍苏联解体以来俄本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外国非政府组织对俄的渗透,归纳俄非政府组织的构成、分类及其运作方式,深入剖析非政府组织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并对俄当局管理非政府组织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俄罗斯社会转型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近十年来俄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深层的社会政治背景。

苏联解体为俄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机遇。俄独立后,俄当局将非政府组织视为“公民社会”的主体之一加以扶持,并试图借助西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推动其社会转型,这为西方非政府组织对俄渗透打开了大门。于是,西方非政府组织大量涌入俄,其数量由苏联解体前的数十个激增至600余个。它们不仅独立在俄境内开展教育、扶贫、宗教、文化、环保、人权、发展援助、科学研究等活动,而且通过提供资金、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等大力扶持俄本土非政府组织。

俄社会转型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苏联时期,国家控制社会绝大部分资源及其配置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社会结构使本土非政府组织难以生存。独立后,俄开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立多元化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原来由国家垄断资源和严格控制私人活动空间的格局被打破,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构建,这都为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全球化促进俄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首先,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多,俄民众对非政府组织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逐渐给予肯定,这有利于俄非政府组织的深入发展。其次,因全球化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失业人口上升、地区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单靠俄政府和企业很难解决。俄政府也需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作用。

据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统计,目前在俄境内共有约45万个各类非政府、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存在的法律形式有:消费合作社、社区与宗教协会、基金会、创设组织、草根组织、农民协会、国家社团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创设组织,占总数的43.6%,其次是社区与宗教组织,占27.7%,消费合作社占11.4%,其他类型占17.3%。① 俄非政府组织主要类别有:(1)企业慈善机构。是主要由大型商业集团或银行提供活动资金的非政府组织,其活动目的带有纯慈善性。俄成立此类慈善机构的企业不多,且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如俄罗斯通讯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一些银行。(2)私人基金会。其活动经费一般来源于某些富人或富裕家庭提供的私人基金运转资本产生的利息。俄这类外国基金会较多,如福特基金会,索罗斯基金旗下的“开放社会”研究所,亨利·杰克逊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私人基金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为俄本土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近年,俄开始出现本国私人基金会,如波塔宁慈善基金会,别列佐夫斯基在国外成立的“法律捍卫者”基金会在俄境内频繁活动,戈尔巴乔夫建立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国际社会基金会等。(3)中介组织。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俄政府所属的基金会或行业协会在实施具体的政府拨款计划时往往邀请某些具有相应经验的专门机构参与计划的实施。这些机构中就包括俄境内专门从事慈善活动的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如“捍卫民主”民族基金会、世界学会、欧亚基金会、国际研究与交流理事会、慈善援助基金会等。(4)社区组织。近年俄一些地区出现了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社区组织,其活动宗旨是解决地区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和促进地区发展,如西伯利亚和远东城市协会、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区间合作协会等。尽管目前这类组织数量有限,但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空白相比已取得明显进步。

俄非政府组织资金主要来自国外。本土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的预算资金占非政府组织全部收入的1.2%,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与销售占35.8%,会员会费、国内外捐助及其他来源占63%。外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自四个渠道:一是外国政府财政拨款。俄境内大部分外国非政府组织具有政府背景,如“地区倡议”组织(美国国务院)、欧亚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俄联邦德国经济联合会。二是政党资助。如美共和党和民主党出资建立的美国国际共和研究院和美国国家民主研究院。三是大型企业捐助。如微软、苹果和麦当劳等大型跨国企业都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捐助者。四是个人捐赠。如索罗斯、巴菲特、比尔·盖茨等跨国企业的老板均设立了自己的非政府组织,且对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也较为慷慨。这类外国非政府组织的背后往往还有外国情报机构的身影。

俄境内西方非政府组织多以基金会、友好协会、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和咨询公司等为名开展活动,其中绝大部分为美国所控制,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1)索罗斯基金会。1992年由美金融家乔·索罗斯创立,② 总部在纽约。公开宗旨是:支持东欧、原苏联等国的科研工作,向正在进行社会改革的国家提供帮助。基金会常为美情报部门所用,在承担一些政府委托项目时,经费也由相关政府机构提供。索罗斯基金会是俄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在俄活动有近17年历史。从苏联时期至今该基金在俄境内的慈善活动共花费约70亿美元,主要活动是在教育、科学、文化、新技术的发展、地方自治与管理、公民社会的构建等领域帮助俄实施改革。主要做法是对相关机构和学者的研究给予资金支持,组织俄大学与外国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目前该基金会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萨马拉、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分支机构。(2)福特基金会。1936年由美国汽车业大亨福特家族出资创立,③ 总部原在美国密歇根州,后迁至纽约。目前该基金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慈善机构之一。公开宗旨是巩固民主价值,推动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发展。1996年福特基金会在莫斯科设立办事处,重点资助俄罗斯人文学者进行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工作。(3)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称卡耐基基金会,④ 1910年由安德鲁·卡耐基出资创立,总部在华盛顿。公开宗旨是向权力机关和社会机构提供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信息。1992年在俄建立“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主要活动方式是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俄国内外权威专家讨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及生态等问题。在研讨的基础上,该中心委托有关专家总结讨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提出评价和建议,并提交卡耐基基金会华盛顿总部或美当局,为其制定对俄政策提供参考。(4)国际共和研究所。1983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⑤ 公开宣称以帮助他国推进和巩固民主制度为宗旨,遵循美共和党奉行的基本原则。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美国际开发署。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设有办事处。它积极与俄社会政治团体开展合作,资助自由派政党的发展,包括组织培训、提供技术设备及竞选资金等;与俄执政集团建立“建设性”关系,对某些人物施加影响;加强与青年组织等团体的联系,向俄年轻一代灌输西方政治理念与价值观。(5)国家民主研究所。1983年由美民主党出资创立,⑥ 总部在华盛顿。该研究所以传播美在国家、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政治理念为宗旨。主要经费来自于美国际开发署、民主后援基金会及其他私人捐助。1989年开始在俄活动,在莫斯科设有办事处。其主要活动包括收集俄国内局势的信息,与社会政治团体加强交往,并在组织、培训及技术方面给予支持。

二、非政府组织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球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也迎来了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时期。俄本土及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俄社会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俄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具有促进作用。(1)对俄建立民主制度予以资金和理念支持。美当局积极支持俄确立和发展西式民主制度,并鼓励美驻俄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美驻俄非政府组织不仅参与俄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且在其发展和完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际开发署承担着向俄及其他前苏联新独立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主要责任。1994—1995年财政年度,该开发署提供约20亿美元援助,帮助俄发展民主机构和经济转型。1997年10月,开发署又向布鲁金斯学会提供100万美元,用于在俄进行民主宣传。⑦ 而隶属于美驻俄使馆的美国际开发署在俄分支机构明确指出其宗旨是“协助俄罗斯建设民主社会”,并为俄建立民主制度提供民主社会管理原则的相关知识。(2)向俄当局及民众大力传播和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美国家民主研究所和国际共和研究所均公开宣称,其目的是在俄传播“美在国家、社会制度方面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由美国际开发署建立的欧亚基金会的宗旨则是向包括俄在内的原苏联国家传播民主和市场经济思想。该基金会每年从美国际开发署获得2000—3000万美元的资助,从美其他非政府组织获得约4000万美元资助,这些资金多用于俄及独联体国家的民主改革进程和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和理念。(3)为完善俄民主选举制度等提供帮助。美国家民主研究所在俄传播西方政治思想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影响。经过多年发展,该组织在俄境内许多地区建立了“选举人权益保护联合会”,分期培训选举监督员,并通过联合会对当地政治经济形势实施监督。福特基金会自1989年起积极参与东欧国家的民主改造进程,随后又在俄等独联体国家民主制度建设中大显身手。它在俄主要从事有关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并在帮助俄实施政治和经济改革、解决社会问题、加强民主、维护人权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而成立于1995年的俄本土非政府组织“有效政策基金会”是从事选举、咨询问题的著名机构之一。1996年该基金会曾为叶利钦参加总统选举进行竞选策划和宣传,并从此声名鹊起。在2000年3月总统大选中,基金会又积极参与普京的竞选阵营,其领导人帕夫洛夫斯基也确立了“克里姆林宫灰衣主教”的地位。⑧(4)向俄公众提供有关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咨询服务。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宗旨是向俄权力机关和社会机构提供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及其他问题的信息和咨询。其主要工作是就上述领域有关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详细分析俄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等。⑨

对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一定推动作用。(1)向俄经济改革提供资金帮助。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向对俄投资的美国公司提供贷款、贷款担保及商业和政治投资保险。自俄独立到1994财政年度为止,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批准为40多个项目提供7.2亿多美元的投资资金和14亿多美元的保险。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22亿美元。另外,该私人投资公司还为俄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国防转产工作预留5亿美元资金和保险援助。(2)为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思路。为加速俄经济转型步伐,美国“东方—西方”研究院在俄实施的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复兴纲要”、“全面透明工程”和“私有经济发展”等方面。由美国务院直接控制、并在美俄“戈尔—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委员会框架内设立的“地区倡议”组织,主要在俄远东地区活动,研究领域包括俄经济改革、私有经济发展、人员培训、资金监管、地区教育及福利改革等六个方面。

俄本土非政府组织对俄经济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参与制定具体领域的改革草案。1999年,根据时任俄政府总理普京的倡议,俄高等经济学院、俄科学院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等创建了非商业性机构“战略规划中心”基金会。其宗旨是“综合分析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形势,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联邦主体中期发展规划;确定俄优先发展方向。在制定俄长期发展战略过程中,该中心与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并参与制定一系列经济法案的起草,如《俄罗斯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法》、《2003—2005年俄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等。⑩ 其次,为俄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1990年由俄政府直属的国民经济研究院、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和法国经济形势研究所联合创建、由俄前代总理盖达尔任所长的“转轨经济研究所”,汇聚了一大批俄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并很快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济理论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计划建议拟定的重要研究中心。在俄改革初期,该研究所的许多研究人员曾在俄执行权力机构和立法部门的不同岗位上任职,参与了俄经济政策的实施工作。其主要工作是为俄联邦、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10多年来,研究所拥有了广泛的客户需求网,其中包括俄政府和总统办公厅、联邦委员会、财政部、经济部和联邦主体行政当局等。(11) 第三,对俄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采用最终消费支出法来统计,仅2002年俄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家庭服务与产品总成本是1430.2亿卢布,占俄GDP份额的1.2%。这一数字比俄轻工业产值88.8亿卢布要高出1.6倍,最接近于住房领域的产值172.4亿卢布。据统计,自1999年—2002年俄非政府组织的产出一直持续增长,而到2001—2002年,非政府组织的产出已超越俄GDP的增速。此外,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也作出一定的成绩。如2002年仅在社区和宗教组织这两类非政府组织中就业的人数就达50万之多,占俄目前就业总比例的0.8%。(12)

俄本土非政府组织为俄制定对外政策呕心沥血。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于1991年10月建立了非商业性组织“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所”,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探讨俄在激进经济改革中的对外战略问题、制定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国家安全构想等。1992年该研究所曾应盖达尔政府的要求编写过俄国家安全构想;应俄外交部的要求对俄美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1994—1995年应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要求曾就国际局势的变化及对俄地缘政治和军事政策的影响提供分析材料;1997年应俄安全会议要求完成了“世纪之交的地缘政治挑战”项目等,(13) 对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由俄知名学者于1992年建立非政府组织“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在俄具有独立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威望,在俄公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主要目标是配合制定和实施俄国家发展战略构想、外交和国防政策等,目的是维护俄国家利益。(14)

近年,俄非政府组织在对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消极作用,甚至对俄安全与稳定构成一定威胁。

以俄在车臣违反“人权”为由干涉俄内政。近年,由美国会资助的“自由欧洲电台”时常就车臣“人权”问题对俄当局大加指责,引起俄不满。该电台是1949年在美国会资助下设立,是冷战时期西方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宣传工具。该电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并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目前总部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该电台肆无忌惮地抨击俄政府对车臣的军事行动,引起普京当局的强烈反感。2002年10月普京签署命令取消“自由欧洲电台”在俄境内所享受的一系列权利,并限制其活动。俄各界人士均支持普京的决定,俄记者协会秘书伊戈尔·雅科文科指出,目前在俄注册的外国媒体约有1.5万家,所有这些媒体都应遵守俄罗斯的法规。

培植亲美势力,为进一步遏俄奠定基础。美一些非政府组织表面上是独立机构,但实际上是美当局利益的实施者。如美非政府组织“旋转俱乐部”,尽管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会员缴纳的会费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但其为美当局服务的意识和宗旨却十分明确,它的主要任务是吸纳俄政治精英,并在其中培养亲美势力,为美未来在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奠定基础。美国务院资助的“公民倡议中心”的主要目标亦是在俄各界精英中培植亲美力量,邀请俄各界精英赴美学习和深造,培养其亲美情结。美“国际教育委员会”执行着同样的“使命”。该委员会通过选派俄地区精英赴美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美式教育,灌输美执政理念,旨在保持并拓展美在俄影响力。索罗斯基金会在这方面也做出不小的“贡献”,该基金会极力对俄政治和经济精英、大众媒体、青年和社会组织进行“西化”改造,旨在使更多的俄罗斯人成为认同美式价值观的“同路人”。

收集俄公开情报,为美制定对俄政策提供参考。莫斯科卡耐基中心自成立以来,经常邀俄国内外权威专家召开研讨会,如讨论俄内政及政治制度、公民社会、民族关系等问题。然后委托有关专家将这些公开材料加以整理,撰写分析报告,提出评价和建议,并提交美当局,为美制定对俄政策提供参考。近年,美国家民主研究所同样广泛地收集有关俄国内局势、政治斗争及社会团体发展等公开信息,经分析和整理后上报美执政当局,旨在使美政府及时了解俄政局的最新发展状况,为美应对俄突发事件或处理美俄关系时掌握主动。索罗斯基金会的分支机构遍布俄全境,这些机构以帮助俄实施社会经济改革为掩护搜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和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情报,然后提供给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供其研究制定对俄政策。福特基金会在俄活动也直接得到美国务院支持,并成为美情报机构用来收集俄各方面信息的有效工具。

一些非政府组织热衷于在俄搞“颜色革命”。近年,在美等西方纵容和支持下,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反对派发动以选举为切入点,进而推翻本国合法政权的“颜色革命”,使亲美势力上台执政。西方非政府组织在这种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美等西方国家又把矛头直指俄罗斯,利用各类非政府组织暗中支持俄反对派,伺机在俄重演“颜色革命”。(1)对俄疯狂渗透,试图颠覆普京政权。曾为独联体“颜色革命”主要组织者之一的美国家民主研究所,目前成为准备颠覆普京政权的主力军。据俄掌握的情报:该研究所的代表中有美情报部门安插的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搜集俄政局的发展情报,培植亲美势力,伺机制造“革命”。目前,该研究所努力与俄各政党和组织的领袖保持密切联系,同时积极向俄各级选举委员会进行渗透,拉拢其领导人。同时,该研究所极力在俄立法和执行机构内部培植亲美势力,进而掌握和诱导俄民众的选举倾向。(2)扶持反对派发展,为制造“革命”积聚力量。据俄方情报显示,曾在格、乌“颜色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美国际共和研究所2005—2006年的工作重点对象是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中亚各国,利用这些国家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促其政治体制发生有利于美的转变。而近期在俄的目标则是:资助自由派与改革派政党的发展,从组织培训、提供技术设备及竞选资金等方面予以帮助。同时,与青年组织、妇女团体加强联系,向年轻人灌输西方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为未来在俄制造“革命”培养后备军。

三、俄管理非政府组织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后,长期内俄当局没有过多限制境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导致其日益泛滥。随着“颜色革命”在独联体蔓延,美欧等国通过非政府组织暗中支持俄反对派,引起俄高度警觉,开始对其严格监管,打击非政府组织的各类违法活动,维护国家稳定。

出台相关法律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1995年,俄当局颁布《社会团体法》和《非商业组织法》,对社会团体、非商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在俄境内的组建及活动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成为规范和监督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俄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2005年12月底,俄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先后审议通过了《对俄联邦部分法律文件进行修订的联邦法》,对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和政策进行补充和修改,2006年1月10日经普京总统批准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生效。至此,俄对非政府组织等活动的管理和限制更加严格。

限制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其他手段。首先,强化联邦安全局等强力机构的监管作用。俄境内的非政府组织主要由俄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等强力部门负责监管,它们还可以动用强力部门的特殊资源和手段打击非政府组织的破坏活动。其次,建立内部协作机制,全程监控非政府组织活动。俄当局建立了由行政机关、护法机构、科学家和专家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外国非政府组织推荐的项目进行专业评价,确保项目的合法性,防止给俄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加大政府资助,降低本土非政府组织对外依赖程度。普京坚决反对外国势力资助俄社会团体,称“任何国家都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俄将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国内政治问题”。(15) 为此,俄杜马于2005年11月通过决议,拨款1700万美元发展俄公民组织。第四,倡导民族历史传统,对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一是以“俄式民主”取代“西式民主”。普京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俄“按照本国人民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民主制度,它将遵守所有通行的民主规则”,“这必须从本国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其他国情出发”。(16) 二是倡导“新俄罗斯思想”,其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重点则是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三是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普京认为“苏联时期生活中的某些领域回忆起来是值得骄傲的”,“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2000年12月,普京选定沙皇时代的“双头鹰”为国徽,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三色旗”为国旗,苏联国歌的旋律为俄新国歌曲调,带有五角星的红旗仍为军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俄罗斯历史画面”。四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3月,俄公布“2001—2005年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案”,拨款1.7亿卢布(约640万美元)。2005年7月,俄又出台《2006—2010年俄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规划》,为增强国家意识、建立和睦社会奠定基础。

俄当局虽对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做出法律规定,并采取许多行政手段加以规范,但俄政府对其认识仍然不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经验,致使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仍十分严重。

对非政府组织的负面作用认识不足。上世纪90年代起,俄境内非政府组织开始衍生和滋长。当时苏联刚刚解体,当局无暇对其进行管理和调控,任其发展膨胀。不仅如此,俄当局还将非政府组织视为“公民社会”的主体加以扶植,并试图借西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推动其政治转型,而对西方国家借非政府组织干涉俄内政,进而影响俄政局、遏制俄发展的目的则少有关注。

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经验缺失。首先,对非政府组织的精细管理不到位。例如,围绕俄修订“非政府组织法”,因具体操作上的一些失误致使在俄的非政府组织和西方国家相互呼应,共同向俄当局发难,攻击俄民主倒退,掀起一场反俄大合唱。国家杜马被迫在二读时对法案进行较大修改,俄司法部长还紧急赴欧洲进行解释才缓解危机。其次,国家监控尚存盲点。俄强力机构虽不断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控力度,但仍有不少漏洞为其利用。如俄本国非政府组织有权不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与外国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系,因此俄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俄活动情况。美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支持联合国专项援助俄项目在俄活动,对俄政治、经济生活施加影响,手法更隐蔽,给俄进行有效管理增添了难度。再次,舆论阵地一度沦陷,非政府组织乘机扩大影响。民主转型初期,俄民众对政治议题普遍关心,但又缺乏对新闻内容的免疫与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其影响而改变政治取向,同时民众对生活普遍感到不满,又易受煽动与反对派势力结合成为推翻政府的力量。叶利钦执政时期对此未给予关注,拱手将俄的电视台、报纸等重要新闻阵地让与他人。这些媒体通过新闻节目,让亲西方的精英、学者和记者的意见成为公共意见的主流,影响了俄民众的思维。

注释:

①http://www.ngopravo.ru

②http://www.osi.ru/web/reconstruction.nsf

③http://www.fordfound.org/global/office/index.cfm? office=Moscow&language=native

④http://www.carnegie.ru/ru

⑤http://www.iri.org

⑥http://www.ndi.org/about/about.asp

⑦泰勒·马歇尔:“美国遇到的一个挑战:收拾‘支离破碎’的国家”,美国《洛杉矶时报》,1997年10月6日。

⑧《俄罗斯外交思想库》,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页。

⑨О Московском Центре Карнеги,http://www.carnegie.ru/ru/about/

⑩《俄罗斯外交思想库》,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190页。

(11)俄罗斯转轨经济研究所网页。

(12)俄罗斯统计年鉴2003年。

(13)同注⑩,第118页。

(14)同注⑩,第144页。

(15)Сте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отчет о эаседании Совета посодействию развитию институтов граждаи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и правам человека,http://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2005/07/20/1801_type63378type63381_91644.shtml.

(16)В.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2005/04/25/1223_type63372type82634_87049.shtml.

标签:;  ;  ;  ;  ;  ;  ;  ;  ;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_经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