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在锚喷支护下的FLAC3D数值分析论文_曹日跃

安徽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FLAC3D数值方法对某隧道围岩进行开挖与支护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计算模型,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采用接触单元。通过计算得出在锚喷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段的拱顶下沉、边墙水平收敛大小以及塑性区的范围,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FLAC3D;隧道围岩;隧道开挖与支护

1.FLAC简介

FLAC[1](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是由Itasca公司研发推出的连续介质力学分析软,适用于解决大变形的非线性岩土力学问题。作为有限差分软件,相对于其它有限元软件,在算法上,FLAC/FLAC3D有以下几个特征点:

1.1 采用“混合离散法”来模拟材料的塑性破坏和塑性流动。这种方法比有限元法中通常采用的“离散集成法”更为准确、合理。

1.2 即使模拟静态系统,也采用动态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这使得FLAC/FLAC3D模拟物理上的不稳定过程不存在数值上的障碍。

1.3采用显式差分法求解微分方程。对显式法来说,非线性本构关系与线性本构关系并无算法上的差别,根据已知应变增量,可很方便地求得应力增量、不平衡力并跟踪系统的演化过程。此外,由于显式法不形成刚度矩阵,每一时步计算所需内存很小,因而使用较少的内存就可以模拟大量的单元,特别适于在微机上操作。在大变形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由于每一时步变形很小,因此可采用小变形本构关系,将各时步的变形叠加,得到大变形。这就避免了推导并应用大变形本构关系时所遇到的麻烦,也使得它的求解过程与小变形问题一样。

2.FLAC3D的数值建模

2.1 工程概况

网格建模是数值分析软件计算的重要前提。本次分析为在某Ⅳ级围岩中开挖一半圆拱直墙形隧道,隧道跨度10m,边墙高5m,隧道埋深500m。围岩岩层为石英云母片岩,结构面发育,层厚较小,为Ⅳ级围岩模型近似处理为均一岩体。

根据实际问题的边界,指定沿隧道轴线里程增大方向为Y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Z 轴正向,隧道掘进横断面向左方向为X 轴正向,计算范围选为:由于隧道的半径为5m,根据经验取6倍的隧道半径为围岩影响区,所以取30m为边界,划分网格的边长为0.5m。

2.2 边界条件

由于模型所在区域为地应力地段,地应力仅以岩层自重作为考虑;计算模型的位移边界和应力边界为左面边界(X=0m)、前方边界(Y=30m)为位移约束边界,约束水平方向的位移;模型的底面(Z=-30m)也为位移约束边界,仅约束垂直方向的位移;其余为荷载边界。

2.3 岩体力学参数

根据地质资料,地层主要以云母片岩为主,在FLAC3D 计算中,岩体采用的是摩尔-库仑(Mohr-Coulomb)弹塑性材料模型,需要输入的岩石的力学参数是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G),因此根据FLAC3D 提供的弹性力学公式换算求得[2]:

其中:E为弹性模量、μ 为泊松比。如表1所示。

2.4 支护材料参数的确定

根据该隧道施工设计图纸提供的隧道支护方式:初期支护为锚喷支护,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衬砌。在数值计算中,采用衬砌单元(shell)模拟喷射混凝土,衬砌厚为10cm。用锚索单元(cable)模拟锚杆的支护,锚杆长3.0m,锚杆间距为1.5m。锚杆及衬砌的力学参数见下表2。

3.计算结果分析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的工序,即掘进分为上下台阶开挖,挖掘上台阶时在内壁设置喷层,挖掘下台阶前在挖掘完的上台阶的设置锚杆,同时在上台阶再向前挖掘一段并在内壁设置喷层。每掘进一次,整个过程就循环一次,直至开挖和喷锚结束,计算采用摩尔-库仑(Mohr-Coulomb)弹塑性材料模型。根据不同围岩对应的开挖方式,以及对应的支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

3.1 开挖支护后的计算结果

4.总结

(1)从图中可以看到,支护后塑性区明显比未支护的情况小了很多,支护后围岩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都减少了。在位移曲线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个转折点,这是在施加初期支护后对围岩变形的限制,阻止了围岩的进一步变形所致。

(2)对软弱破碎围岩开挖后必须及时支护,如果支护不及时则使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恶化、松弛范围扩大,将造成围岩大变形、塌方等严重后果。从隧道开挖初期后的整体安全情况来看,拱肩处为最不稳定区域,其次为拱脚和拱顶[3]。

(3)为防止拱底围岩底鼓,应即时进行支护。在选择支护措施上要根据围岩类别合理使用,尽量发挥不同支护措施的优势,在较低的成本下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数值计算表明:在隧道开挖后应力场发生调整,围岩向隧道内收敛发生一定的变形,围岩发生适度的变形以释放部分应力,不致支护结构上的应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软质岩体,隧道开挖后即使在支护条件下围岩都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出现。。计算分析表明,锚杆对限制围岩发生大变形效果显著,喷层对限制围岩张性破坏效果明显。随着支护措施的加强,塑性破坏区的范围明显减小;围岩整体上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6

[2] 刘波,韩彦辉编著 FLAC 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3] 王钜 白石河2 号隧道围岩分级与稳定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华东交通大学 2008

作者简介:

曹日跃(199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工程结构优化与稳定性分析。

论文作者:曹日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某隧道在锚喷支护下的FLAC3D数值分析论文_曹日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