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地下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地下管线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地下综合管廊特点及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现阶段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中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在解读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问题;安全管理;策略
引言
市政地下综合管廊涉及到城市地下敷设电信、广播电视、水热、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进入到快速发展新时期。然而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百洞漏出,严重危及城市安全。如何推进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抓住特点,透视地下综合管廊
想要做好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对地下综合管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地下综合管廊具有隐蔽性、复杂性、连锁性三个特点。隐蔽性是指综合管廊一般距离地面一般只有几米,隐蔽地下,无法直接看到,如果发生事故,不能及时撤离躲避,易造成严重后果。复杂性是指在地下狭小的空间内要敷设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多种管线。此外,管廊内的照明、消防、监控等操作要比地上复杂得多。连锁性是指地下管廊各种线之间相互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发生安全事故,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危险系数提高,增加救灾难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总结问题,抓住症结所在
(一)规划建设问题
我国先后颁发了多部政策法规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科学合理建设,对管线的铺设和布置做了明确规定。但是一些城市没有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政策和规范要求,工程规划支离破碎,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比如:不做系统的规划与研究,没有整体观念,只要道路有开工建设的条件,就开始建设;不听取其他相关建设部门的意见,只顾眼前,没有长远规划,给将来道路、交通建设带来许多不便;不听取水力、电信、燃气、供热等关联部门的意见,不严格遵循专业管线规划的要求,盲目操作;不考虑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承受力,盲目扩大建设规模。
(二)入廊管线问题
我国颁布的一些政策文件中明确规定:“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一些文件还对管线的种类、数量、规模,入廊时序、布置等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地下综合管廊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线,采用多少管线,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策,技术条件,成本等因素。目前研究表明,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纳入综合管廊比较容易,存在较少的问题;而雨水、污水、天然气等管线受坡度和高度的要求限制,纳入综合管廊比较困难,存在较多问题,出现了难入廊问题。
(三)安全保障问题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如何保障其安全是一个重大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保障牵扯到方方面面,受多个因素影响,像综合管廊结构本体的安全性、结构本体的耐久性、抗震性能、防火性能、运营的安全性、防淹性能、防人为破坏、兼顾人防性能等因素都必须要考虑在内。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必须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详细规划才能做好安全保障问题,一些城市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模仿其他地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科学规划,遵守政策法规
树立全局观,切忌各行其是,总体规划,严格遵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中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起草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包含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管线种类、数量,规模等,树立长远眼光,兼顾到城市未来发展,适当的预留出一部分空间。切忌该规划不可与城市总体规划出入太大。此外,将相关的各个部门组织一起,令各部门作为成员参与其中,综合考虑,共同监管,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二)提高技术,实时掌握信息
雨水、污水、天然气难以纳入综合管廊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管道属于重力流排放,对坡度和高度有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应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的建设区域,结合当地的坡度和高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管道入廊的敷设方式。其次,不断监督技术人员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学习或去其他先进的地方学习借鉴,不断提高技术,攻克难关。
此外,要实时掌握地下综合管廊的信息。成立专门小组,实时监控。打破以往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封闭的状况,运用现代化手段,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其进行全天监控,对问题进行一一排查,制成表格汇总,一旦发现异常信息,立马采取应急措施,将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隐患无法排除,要及时疏散地面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三)合理施工,选择正确方式
现如今,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已不采取传统现浇方式,而是向预制装配方向发展。预制装配方向有两种结构体系,分别是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体系和装配整体结构体系。这两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条件各不相同,要正确选择。预制拼装结构体系适合场地艰苦或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形,而装配整体结构体系对场地要求严格一点,需要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形合理选择施工方式。
(四)建章立制,共同监督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如何对其进行安全保障,如避免人为破坏,保障入管廊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等,这些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比如应急管理预案,日常管理制度,巡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保障。
此外,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种管线交错,也意味着多个部门的参与。要确保其安全,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明文规定,防止出现一个部门承担全部责任或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既要承担起自己部门的责任,做好自己管线的安全,同时也应相互沟通,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好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涉及到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等,对城市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只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管理得到保障,城市才能安全运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才能提高,城镇化才能安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我们要重视起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管理问题,正视问题所在,并想办法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建美好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柯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价值工程,2018,37(31):110-111.
[2]康长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基坑支护技术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119.
[3]李志刚,赵艳珍,董绍环,刘宝华.地下综合管廊三维可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勘测,2018(04):17-20.
[4]姜剑.地下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联动逻辑研究与设计[J].电工技术,2018(16):141-142+144.
[5]于政. 综合管廊与地铁综合开发PPP模式的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6]王璐.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论文作者:韩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地下论文; 管线论文; 城市论文; 市政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部门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