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探讨论文_索冬梅

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探讨论文_索冬梅

辽宁省军区锦州二干卫生所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智慧结晶,其健康理论和养生保健观均是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总结而来,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春季、夏季、秋冬季三个时节为对象,简述中医健康理论下的积极养生保健观。旨在通过探讨明晰相关情况,并使中医学指导下的理论、观念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发挥作用。

【关键词】中医;健康理论;养生保健观

前言:

养生是我国的传统,也得到了中医和西医的共同重视。就中医学来看,很多养生、保健的方式流传多年,也能够切实起到效果。而在商业利益刺激下,伪养生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如张悟本事件等,这给中医健康理论下养生保健观的推广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明确中医健康理论的价值以及具体的养生保健方式,避免伪养生继续迷惑大众,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养生保健的误区

中医学对养生保健的重视由来已久,而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大、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有大量人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使现代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给了张悟本等人行骗的机会。分析养生保健的误区,可以从张悟本事件入手,即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台、不法分子、商业机构会连为一体,对于养生保健的真实性乃至“养生大师”、“养生第一人” 的各类莫名其妙的理论、研究员身份并不加以详查,而普通民众在缺少查证条件的情况下,也往往受到电视台节目误导,相信各类养生保健理论。本质上看,养生保健是科学的、可行的,但商业乱象导致了各类欺骗、半欺骗行为层出不穷,这是目前民众进行养生保健时常见的误区。

2.春季养生保健

2.1卧姿养生保健

中医学理论认为,春季养生保健在一年四季中较为重要,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也较为丰富。卧姿养生保健,是指春季时通过调整倒卧、睡眠的知识进行养生。具体来说,建议人员早睡早起,头部朝向东方,双脚朝向西方,以舌尖抵上顺,双目微闭、上下唇轻微闭合,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增多,满口时咽下,每天进行一次即可。该方法可以有效应对皮肤干燥和口干舌燥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保健简方

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有很多养生保健的药方,以细辛散为例,该方记载于《圣惠》、《奇效良方》、《圣济总录》等典籍中,能够调理脾胃,也有助于改善春季倦乏。取细辛3g、川芍3g、炙甘草1.5g,以热水煎服,每日一次。细辛散还能够对肉热肌肤、牙齿浮动、春季伤寒等症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3.夏季养生保健

3.1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五脏之中,胃脏在人体健康中最为重要,因此相关养生保健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夏季养生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健脾养胃,一方面由于夏季温度较高,人体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另一方面脾胃本身的正气也由于暑气影响而渐渐不足,主要的养生保健方式为饮食控制。应采取基本的少食多餐原则,食物以清淡为主,或者通过烹煮使其松软、易消化,如汤等。对于较为油腻的食物、油炸食物也应加以控制,尽量不吃或者少吃,通过饮食实现健脾养胃[1]。

3.2清热生津

夏季温度往往较高,养生时还需注意清热、生津,应采取清补的方式进行养生,可以多食酸、凉食品,如小麦、芹菜、精猪肉、水果等,对于热辣食物应予以节制。此外冷饮也应节制,避免伤及脾胃正气,引发急性疾病。夏季由于高温,人体水分流失较大,还应注意生津养生,方式也以食用酸、凉性食物为主,还可食用甘、寒性食物,以淡补的方式进行养生。需注意的是,如无必要不必过多使用苦性食物、药物。

4.秋冬季养生保健

4.1适当运动

秋冬季节均可以进行必要的锻炼,秋季空气情况较好,冬季则由于人体正气内敛,应通过锻炼强身健体。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天气转凉后普遍收敛内养,运动养生的目的则是适当释放体内的正气,使其实现调和。不过运动强度不能过大,以防正气损耗。一般来说,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确定,如老年人进行散布和少量的跑步即可,而中青年人可以做早操甚至爬山、冬泳。这些运动能够在严冬来临前提升人员身体素质,实现养生保健。

4.2注意皮肤护理

人的皮肤和人体生理活动一样,也是随着自然环境变化的。秋季和冬季,由于温度的降低,人体活动的频率也往往随之降低,这导致包括皮肤在内各组织血液循环的速度变慢,皮肤出现干燥、细微的皱纹等。中医学认为,通过合适的保健养生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基本措施包括多饮水、食用水果以及其他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蜂蜜、芝麻、核桃等。此外,还需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愉悦,避免发怒、悲伤等负面情绪。一些按摩、保健药物在冬季养生中也能发挥作用,有利于皮肤的护理[2]。

4.3预防疾病

秋冬季节疾病的预防需要谨慎,中医学认为,秋季天气转凉、冬季气温更低,一些慢性疾病可能在秋冬季节发作。需通过谨慎的起居加以避免,也应注重饮食,保持体力丰沛、正气充足。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神经中枢的调节能力较年轻人稍弱,应在气温出现变化时适当添加衣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员,尤其应注意保持水分摄入的充足,可以食用梨等水果,益气润肺。作息方面,冬季不必过于追求早起,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清晨的温度较低,较大的温差有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发生,老年人尤其如此,还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在每天下午2点左右进行运动为宜。

总结:

通过对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进行探讨,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利于人体的养生和保健,不过应对各类理论有效加以甄别,避免走入误区。春季、夏季、秋冬季节的养生保健方式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实现有效养生保健。后续的生活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助于中医健康理论的推广、养生保健观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董男. 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探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1):51-53.

[2]廖芳芳.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A]. 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健康管理学学科与学术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15:1.

论文作者:索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中医健康理论积极养生保健观探讨论文_索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