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2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档案事业_国家档案局论文

辉煌的2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档案事业_国家档案局论文

辉煌的二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档案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年论文,十一届论文,辉煌论文,事业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档案工作者努力奋斗,深入进行档案工作的改革,实行档案工作服务重点的转移,不断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目前,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已初步建成。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继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档案局之后,重新恢复建设并不断改革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目前,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2743个。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成为档案事业与其它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有力保证。

——1987年《档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档案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除《档案法》外,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以及国家档案局制定或与有关部委联合制定、现行有效的档案工作法规、规章已达120余件,另据不完全统计,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的人大或政府发布了地方性档案法规或规章,一个以《档案法》为核心,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档案行政规章为补充的档案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档案事业的管理方式正在逐渐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依法治档保障了档案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档案馆网络已经形成。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3706个,保存档案、资料1.9亿卷、件、册, 录音、 录像、 影片档案681987盘,照片档案11044412张,底图40140801张,缩微平片 4965757张,缩微卷片2525319米。档案馆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档案保管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档案管理。自实施开放历史档案这一档案工作的重大改革以来,

各级综合档案馆已开放档案33046159卷、件,从1983年至1997年,累计接待利用者4139万人次,提供档案15746万卷、件次。档案利用工作促进了档案馆由封闭、 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成为真正的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群机关普遍恢复和建立了档案管理工作,对本单位形成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并负责对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级专业主管机关也加强了对本系统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截止目前,中央专业主管机关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发或经国家档案局同意颁发的专业系统或行业档案工作规章已近60个,有力地推动了专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全面促进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加强,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仅为机关工作提供了有效服务,而且为国家积累了档案财富。机关档案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坚实基础。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科技档案工作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由原来的单纯管理科技档案转变为综合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并且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中心任务。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1980年以来,国家档案局与有关部门共发布了16个有关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的行政规章,法制化管理及先后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的目标管理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档案专业教育由此而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教育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专业教育体系。全国有25所普通高校设立了档案学院、系或专业,其中2所学校设立了博士点, 有4所专门的档案中等专业学校,22 所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设立了档案专业或档案班,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设立了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据统计,80年代初期,县以上档案部门专职人员中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占34%,而1997年则上升到59%。档案专业教育为档案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使档案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国档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大批档案科技成果,其中一些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自1987年实施档案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以来,有8 项档案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275项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奖。 标准化工作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现已制定7项档案工作方面的国家标准,17项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初步构筑起我国的档案标准化体系。各级档案学会的发展,进一步繁荣了档案学术研究工作。中国档案学会举办的3 次档案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共评选出469项优秀成果, 充分显示了档案专业研究与群众性研究相结合的优越性。

——档案宣传工作空前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档案宣传的内容更加丰富,阵地不断扩大。档案专业期刊由原来仅有《档案工作》1种,发展到以《中国档案》为代表的70多种, 其功能涵盖业务指导、理论研究、史料公布等方面。1994年创办的《中国档案报》,是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报。成立于1982年的档案出版社,共出版了825 种档案专业书籍、档案史料汇编及其它门类的图书。各级档案部门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利用展览、街头宣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评比等不同形式,有声有色地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宣传工作促进了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仅教育了广大档案工作者,而且对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促进了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以来,我国档案部门与国际档案界的交往不断扩大。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人相继参加了第九届以来的历届国际档案大会,并先后担任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参加国际档案理事会的领导工作。国家档案局王刚局长还当选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主席。1996年,我国成功地主办了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王刚局长当选为新一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更多的中国档案工作者开始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下属机构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国档案工作在国际档案界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20多个国家签订了有关档案工作的文化交流协定,国家档案局组织了近百个档案工作代表团、约800 人出国考察,接待了近50个来访的外国档案工作代表团。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宣传了我国档案事业的成就,收回了部分散失在国外的我国档案史料,学习了国外档案工作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为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对档案事业的明天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国档案工作者一定能够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特点和规律,在进一步发展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辉煌的2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档案事业_国家档案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