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523129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提高施工技术含量,改善现场管理。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主要出现在土石方施工、梁板柱施工、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屋面防水施工等方面。
1.1 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主要存在于对实际土方的开挖量、基坑是否采用必要的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开挖面是否曝晒时间过长、基坑上顶面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等方面。
土方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管理和处理,主要是在土方开挖前对基坑开挖的土方进行调查和鉴定,依次对基坑的开挖和排水系统进行调查,并确定土方开挖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土石开挖的配套措施方案进行检查是否合理;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开挖后开挖面的曝光时间严格控制和管理,下一过程紧密相连,并根据设计要求铺设基坑的底垫。打桩过程必须严格测量桩基的标高轴,防止桩基脱位现象的发生。
1.2 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主要在于其模板加工的质量。对于模板工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材料用具上节省资金、扩大利润,往往都会对所使用木模板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导致模板受损变形严重,拼装的梁、板、柱混凝土构件模板往往都会存在封闭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等状况。这样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会对混凝土成型构件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损伤。
具体针对以上梁、板、柱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需在之前对模板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变形和受损严重的材料禁止使用;检查已拼装好的混凝土构件模板是否存在封闭不严实,模板支架搭设不牢固的问题,有则需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彻底清理拼装模板内部,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定位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查;构件混凝土达到成型强度和规定的拆模时间后才能进行拆模,一般拆模工作要按照“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拆模过程要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成型构件的棱角,保证完整度。
1.3 钢筋施工出现技术问题
常常体现在 3 个方面:选材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往往都会被许多鱼目混杂的再生钢材所蒙蔽,再生钢材在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而钢筋加工过程同样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序,钢筋加工制品不合格直接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拖延施工进度。钢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往往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设计的构件强度。
钢筋是现代建筑结构的筋骨,对于钢筋的选材必须十分的重视,并且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也要严格,需要检验相应材料的生产合格证书,待以见证取样的把关制度进行进场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再次进行力学试验鉴定,力学特性不合格的钢筋加工制品一律不予使用。对钢筋的绑扎、焊接、搭接、布设要及时地针对其规格复核检查,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图纸要求对钢筋搭接的锚固长度进行校核,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备案。
1.4 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导内容之一
目前高层的建筑工程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状况。现今建筑工程基本都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通过一定距离的运输到达现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长时间的搅拌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而达不到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普遍存在的混凝土施工问题还常出现在对混凝土振捣的工作中,振捣方法不合理、漏振,混凝土构件振捣不密实可能导致其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
主要是出现在对防水卷材的选用上,施工使用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于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屋顶女儿墙根脚部位是屋面防水施工该严格处理的地方,其与屋面的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极容易出现结构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一般建筑工作都会遇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根据实际设计对防水卷材进行分层铺贴搭设,如有需要可以在已经铺贴好的防水卷材的上层,加铺一层附加卷构成加厚处理防水层。与钢筋、混凝土选材相似,对于防水卷材的选材需严格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以证取样。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保证要根据相关的国家建筑法律法规和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针对企业及个人严格监督与控制施工质量问题,要合理编制总的施工进度计划书。更新施工技术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对于保证施工技术也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一个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的企业,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非常困难的。施工管理安全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关键的第一步,它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进展。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及单位的施工管理人员都将此置之脑后,在思想意识上就未将其重要性放在一个战略高度上进行强调,从而导致施工作业方面出现质量安全隐患。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文中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同行交流。
2.1 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发布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2.2 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素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2.3 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抓好层层落实的工作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巨大,一般需要耗费的工期也比较长。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既定计划进度全面推进,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来,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而且要抓好企业管理制度的层层落实工作。施工监督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也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机制,同时也是对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督监管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督监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同样地要抓好落实工作,以确保工程最终达到既定的预期目标。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大力实施落实相关制度的作用,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给予积极的协作配合。鉴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以上诸问题,只有要求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国,建筑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为了促进施工技术的改进和现场管理的改进,必须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解决建筑技术问题。还应采取措施,创新现场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权威.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要点[J].工程建设.2017(04)
[2]陈波.试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四川水泥.2016(04)
[3]韦尚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4)
[4]凌福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2)
论文作者:曾博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现场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基坑论文; 构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