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研究论文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研究论文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研究

◎李峰 高飞

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日益迅速,各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十九大以来,党建问题成为党务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探究高校党建发展问题亦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了大数据对高校党员建设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实践路径,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要求,面临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高校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采用大数据的技术方法进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大数据的概念界定

大数据(Big Data)与传统数据的观念有所不同,它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下的巨量数据。大数据所囊括的数据资料规模庞大,且无法以现有的技术资源进行测量,其主要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或经营决策等。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是麦肯锡,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数据信息组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资料,因此,被数据资源渗透的各个领域理论上存在更多的发展方向。从战略角度来看,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因素,大数据本身的定义也凸显着宏观视角的特征。

二、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IBM最早将大数据特征归为4V:数据体量巨大 (Volume),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数据价值大(Value),数据处理速度快(Velocity)。舍恩伯格提出,大数据的显著作用是预测,即根据已定数据资料推测未来数据和信息符号的转变。这种观点下的大数据具有资源规模大、种类多样丰富、运行速度迅速、的特点。首先,大数据资源规模宏大,一般大数据集在10TB左右,但由于实践操作的需求,更多应用个体倾向于数据集的整合,因此实际应用时的数据集单位已经达到PB级别。其次,大数据不仅“大”,还有“多”的特征。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这决定了大数据的非单一性。有些数据以文本形式呈现,有些数据以图片呈现,还有一些视频、音频等信息,这些数据总体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冲破了以往结构化材料的束缚。再次,大数据运行速度快。例如搜索引擎中,我们键入所要检索的信息,在诸多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引擎会优先提供关键字价值信息较高的数据材料。

三、大数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渗透至各个领域,而拥有大数据能力,即善于聚合信息并有效利用数据,将会带来层出不穷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种生产力。”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生产力水平将影响着国家、政府的综合发展。在牢抓党建工作的今天,精准定位时代趋势,结合大数据的技术特点,能够增强党组织的发展能力,对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准确把握党的发展动态,促进党建工作的思想建设

高校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首要重点。每年各个单位的相关部门均要展开系列调研活动,但有些过程难以保证党员观点的真实性,例如问卷、谈话等形式。传统的调研方式限制了党员对真实想法的表达,不利于党组织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2018年7月23日,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同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各地要高度重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利用工作,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制订盘活和处置方案,及时做好清理消化工作;二是各地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增存挂钩”的用地理念,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省厅将建立健全省级“增存挂钩”奖惩机制。

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加快党内制度完善,应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数字化评估,例如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质量绩效评估等,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评价现有体系的优势不足,进而挖掘党务工作环节的问题缺口,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往对于党内制度体系的评估受到技术约束,只能在运作过程中进行主观评价,忽略了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全面性,这种缺乏相关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党内制度的完善,也不利于制度体系的科学发展,将大数据操作模式应用到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中,能够加快组织内体系的完善。

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基层党组织的调研工作则可以采取日常行为数据的资源进行分析,既可以横向、灵活抓取党员常态化信息,又能纵向追踪个别党员一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由行为数据分析思想动态,对客观预测组织内党员思想的发展趋势有积极作用。

(二)加快组织内体系完善,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方式不断得到贯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理应为群众争取最广大的利益。在以往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党群关系常常处于“党内主动、群众被动”的关系状态,常常是党内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而非群众主观反应。关系上缺少互动,使得党群关系发展不够均衡。

将扩增到的DGAT2基因启动子片段连接pMD19-T构建中间载体,通过双酶切及连接反应将pCAMBIA1304-35s中的35s启动子替换成DGAT2基因启动子,得到promoter-DGAT2-pCAMBIA1304重组载体(图3),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载体构建完成(图4)。

(2)《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册》能引导学生实训,使学生由被动实训变为主动实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实训教学的高效有序开展。

(三)预测党群关系发展,夯实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

上时机90年代起,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来,党内基本制度已趋于完善,但制度建立过程中有些偏于理论化,部分制度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贯彻落实。

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可以在固定周期范围线上搜取群众观点、意见,了解群众对党组织的态度动向,促进党群关系中群众的主动性,同时,线上沟通能够促进党组织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节、及时解决。除此之外,党群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监督工作——也能够有效得到促进。总之,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党群关系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且根据群众反映的内容能够有效分析党群关系的发展方向,这样长期以往,能够增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四、总结

在大数据的背景条件下,科学的统计分析是对现实生产工作的有效评判方式。它作为一种严谨、可靠的研究方法,更应运用于严格的党建工作中,以此进行预测、分析和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前人的文献研究大都集中于主观评价与分析的视角,仅凭借探索和实战经验预测未来发展动态,这种研究方法无法客观、公正的发掘高校党建工作的不足,也无法全面总结影响党建工作的重要因素。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种短板问题。

On the System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und Support from All Aspec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HENG Shengming,SHAO Deqin 69

本文在提出大数据技术方法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分析了党内工作的不完善性,将“严谨的科研方法”运作于“严格的党建工作”,是本研究的逻辑亮点。在今后的高校党建工作中,我们应当挖掘更多的科学手段,对党组织的建设进行完善。例如,党组织服务的评价指标构建、党组织工作方法的绩效评估、组织内调研抽样信息的方式、党内信息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等,这些方向的研究均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综上所属,大数据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式又有了新的研究进展,这种科学有效的研究范式,能够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群关系,提升党建工作的服务质量。

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课题编号2018GXDJ-QN055)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标签:;  ;  ;  ;  ;  ;  ;  ;  ;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