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2000年中国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的后续调查报告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2000年中国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的后续调查报告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200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国企论文,调查报告论文,问卷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面对国内需求不足、出口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为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企业运营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判断,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了解我国加入WTO对企业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2000年8月至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第八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0份,回收问卷51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75份,有效回收率为33.8%。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农林牧渔业

 

4.8 国有企业38.2

采掘业

 3.8 集体企业 9.4

制造业

 53.2

私营企业 4.3

电力

   5.3

联营企业 0.8

建筑业 

6.5

股份合作企业   6.1

行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4.7

股份有限公司

11.3

构 批零贸易、餐饮业

9.8 有限责任公司

22.8

成 金融、保险业 0.1 其他内资企业

0.4

房地产业

3.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7

社会服务业  3.4 特大型  1.7

文教体卫广电业

  1.1

大型

24.1

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

1.0

中型

47.0

其他行业

3.0

小型

27.2

高新技术企业13.9 东部地区52.3

特 乡镇企业

13.8 中部地区25.6

殊 上市公司

3.0

西部地区22.1

类 国有控股公司25.2 盈利企业60.2

 盈

企 企业集团

29.8 持平企业14.6

业 IT(信息技术)企业  2.3

亏损企业25.2

外贸企业 6.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男97.0现董事长

44.0

别女 3.0任总经理

60.2

 35岁及以下 5.2职厂长

 27.5

年36~45岁 34.1务党委书记 31.4

龄46~55岁 47.3 其他

  5.1

 56岁以上 13.4

文初中或以下 2.4所文史哲法律 5.8

化高中

 14.8学经济

 24.1

程大专

 41.9专管理

 38.2

度大学本科 32.5业MBA3.8

 硕士研究生 7.8 理工农医 23.4

 博士研究生 0.6 其他

  4.7

注:由于存在职务兼任,因此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在稳定增长中呈现转暖趋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许多企业经营者的积极响应。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满信心。但是,企业经营者同时认为,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未根本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盈利能力偏低的状况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继续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于我国加入WTO对企业的影响持乐观态度,对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抱有信心。但是,企业经营者也普遍感受到压力较大,希望能深入了解WTO基本情况、政府相应政策、行业变动趋势以及企业应对策略,同时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创造良好条件。

本次调查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方面,向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关于经济走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

一、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经济有望扭转增速下滑的局面。调查结果显示,80.5%的企业经营者对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持乐观态度。只有1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仍在谷底徘徊”或“可能还会下滑”(见表3)。

表3 企业经营者对目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

 明显回升

出现转机

仍在谷

可能还

尚难判断

 前景乐观

谨慎乐观

底徘徊

会下滑

总体

11.968.611.3

 4.04.2

东部地区12.869.7 9.2

 4.04.3

中部地区10.168.513.7

 4.13.6

西部地区11.766.313.4

 3.94.7

国有企业10.371.310.3

 3.54.6

集体企业13.265.814.5

 4.22.3

私营企业19.755.112.8

 4.67.8

股份合作企业

13.362.414.0

 5.84.5

股份有限公司

13.069.7 8.8

 5.33.2

有限责任公司

10.869.611.8

 3.64.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4.669.6 8.9

 3.03.9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52.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基本正常”,这一比例比1999年同期调查增加了13.2个百分点,认为“偏冷”和“过冷”的比例之和为29.1%,比1999年减少了27.5个百分点,另外,还有9.7%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偏热”,这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转暖趋势(见表4)。

表4 近几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过热

 偏热

 基本正常

 偏冷

 过冷

尚难判断

2000年—

 9.752.8 28.0

 1.18.4

1999年—

 — 39.6 48.1

 8.53.8

1998年—

 1.628.7 51.5

11.17.1

1997年—

 — 54.0 37.3

 4.64.1

1996年—

 — 41.3 44.4

 7.96.4

1995年

 2.4

 22.325.1 36.5

 4.49.3

注:本表综合了1995年以来的跟踪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将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种选择,将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好转”、“不变”和“恶化”三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6.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7.4%认为“一般”,16%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0.6个百分点,而1999年同期调查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仅多7.7个百分点。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比重越多,说明企业景气状况越好。2000年这项景气数值比1999年增加了12.9个百分点,说明目前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基本一致。

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国有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与1999年相比,已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仍相对落后,1999年同期调查中,国有企业认为其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要少3.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而国有小型企业困难较大,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少7.4个百分点,仍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比中小型企业好。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企业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比中西部好(见表5)。

表5 不同经济类型、规模、地区调查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

目前 下期

良好

 一般

 不佳

良好—不佳 好转

 不变

 恶化

好转—恶化

总体

36.6

 47.4

 16.0

 20.6

 49.0

 42.3

  8.7

 40.3

国有企业29.3

 49.9

 20.8

  8.5

 44.3

 43.9

 11.8

 32.5

 其中:大型

35.9

 48.4

 15.7

 20.2

 49.4

 42.3

  8.3

 41.1

中型

28.7

 48.8

 22.5

  6.2

 43.3

 45.4

 11.3

 32.0

小型

18.9

 54.8

 26.3

 -7.4

 36.8

 43.4

 19.8

 17.0

中小型 25.9

 50.5

 23.6

  2.3

 41.4

 44.9

 13.7

 27.7

集体企业30.8

 54.6

 14.6

 16.2

 45.7

 47.2

  7.1

 38.6

私营企业47.2

 43.6

  9.2

38.0

 64.4

 32.8

  2.8

 61.6

股份合作企业

38.6

 47.0

 14.4

 24.2

 47.0

 44.3

  8.7

 38.3

股份有限公司

46.5

 41.2

 12.3

 34.2

 55.0

 37.9

  7.1

 47.9

有限责任公司

39.4

 47.1

 13.5

 25.9

 52.2

 41.0

  6.8

 45.4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1.5

 38.8

 9.7    41.8

 51.8

 42.0

  6.2

 45.6

大型企业43.3

 43.6

 13.1

 30.2

 53.0

 40.1

  6.9

 46.1

 其中:国有企业35.9

 48.4

 15.7

 20.2

 49.4

 42.3

  8.3

 41.1

非国有企业

 51.5

 38.3

 10.2

 41.3

 57.0

 37.7

  5.3

 51.7

中型企业37.2

 46.2

 16.6

 20.6

 49.4

 42.3

  8.3

 41.1

小型企业29.1

 53.3

 17.6

 11.5

 44.3

 44.4

 11.3

 33.0

东部地区企业

41.3

 46.7

 12.0

 29.3

 49.1

 44.3

  6.6

 42.5

中部地区企业

32.2

 48.9

 18.9

 13.3

 48.3

 40.1

 11.6

 36.7

西部地区企业

30.4

 47.5

 22.1

  8.3

 49.7

 39.9

 10.4

 39.3

从不同行业看,目前电力、医药、电子等行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较好,其认为“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分别多:电力38.8个百分点、医药38.6个百分点、电子37.6个百分点、服装37.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34.3个百分点、电气32.4个百分点、纺织30.4个百分点。

此外,调查结果还发现,目前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企业,其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分别多47.3和38.2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的状况也相对较好,其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3.3个百分点。对于下期经营状况的预期,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医药、有色金属、服装、电子、造纸等行业企业较为乐观,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比认为将“恶化”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企业经营者的普遍认同

调查结果表明,近两年来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普遍欢迎。

对于货币供应量规模,有54.1%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合适”,比1999年增加了18.9个百分点。对于存贷款利率水平,认为“合适”的企业经营者比1999年减少了5.5个百分点,认为“低”的企业经营者比1999年增加了10.7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利率发挥作用的余地已经不大。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1.8%和1.6%,两者之和比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高出10.7个百分点,和1999年的调查结果正好相反,表明企业经营者增强了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对于出口退税率水平,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31.8%和1.3%,两者之和比认为“偏高”和“过高”的高出24.2个百分点,比1999年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降低了8个百分点,说明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认同。对于国债发行量,企业经营者认为“偏高”和“过高”的分别占26.8%和1.9%,认为“偏低”和“过低”的分别占22.2%和0.8%,接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合适”。对于股市扩容速度,结果和1999年大致相同,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股市扩容问题的看法依然分歧较大(见表6)。

表6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调控指标的判断(%)

 高合适 低

过高   偏高

 小计偏低

 过低

小计

货币供应量2000年0.8

 10.9

 11.7

 54.1

 32.0

 2.2

 34.2

 1999年1.0

 10.9

 11.9

 35.2

 45.5

 7.4

 52.9

存贷款利率2000年0.7

 11.8

 12.4

 49.1

 33.0

 5.5

 38.5

 1999年1.0

 16.6

 17.6

 54.6

 23.6

 4.2

 27.8

人民币汇率2000年0.8

 11.8

 12.7

 63.9

 21.8

 1.6

 23.4

 1999年3.9

 22.8

 26.7

 51.6

 18.4

 3.3

 21.7

出口退税率2000年0.4

  8.6

  9.0

 57.8

 31.8

 1.3

 33.2

 1999年0.6

  7.3

  7.9

 50.9

 39.1

 2.1

 41.2

财政性税费水平2000年

  12.0

 64.9

 76.9

 19.5

  3.4

 0.3

  3.6

 1999年

  19.3

 62.9

 82.2

 14.9

  2.7

 0.2

  2.9

 股市扩容速度2000年7.8

 32.8

 40.6

 25.0

 30.8

 3.6

 34.4

 1999年

  11.0

 31.3

 42.3

 24.6

 29.5

 3.6

 33.1

国债发行量2000年1.9

 26.8

 28.7

 48.3

 22.2

 0.8

 23.0

据调查,目前有25.9%的企业准备上市。从经济类型看,超过半数(50.5%)的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上市,而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准备上市的也分别达到29.8%、26.6%和25.3%,集体企业和国企准备上市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为14%和19.9%。

企业计划的上市地点主要是大陆主板(46.2%)和二板(42.7%)。其中,国企(56.8%)、大型企业(63.5%)和非高新技术企业(51.9%)倾向于在大陆主板上市,非国有企业(51.4%)、中小型企业(53.1%)和高新技术企业(62%)倾向于在二板上市。

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前几年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对比历年的调查结果,正常运行的企业1997年为74.3%,1998年为74.5%,1999年为75.9%,虽逐年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而2000年则上升为81.6%,比1999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相应地,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比重比1999年减少了6.9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最低,为8.8%,比1999年减少6.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7.1%,比1999年减少8.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7.4%,比1999年减少6.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目前停产、半停产比重较高的是国企(17.2%)和集体企业(13.8%)。国有小型企业停产、半停产的比重更高(24.4%)。从规模看,中小型企业停产、半停产的比重(14%)要高于大型和特大型企业(9.5%)。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调查表明,54.2%的企业生产比上期增加,28.1%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7.7%的企业比上期减少,认为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36.5个百分点,1999年同期调查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2.3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9年增加了24.2个百分点,说明工业生产呈增长趋势。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52.8%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25.5%的企业保持不变,21.7%的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1.1个百分点。1999年同期调查,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仅多7.4个百分点。可见,2000年以来,企业销售状况总体有了明显的好转。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认为企业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8.1%)和股份有限公司(42.3%),销售状况较差的主要是集体企业(20.4%)和国有企业(22.9%)。从不同行业看,认为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电子(54.2%)、化纤(53.1%)、有色金属(52.4%)、造纸(51.8%)、纺织(51.8%)、电气(51.4%)等行业。

关于企业的库存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的库存不足,71.3%认为库存处于正常水平,15.8%认为库存过大,认为库存过大的企业所占的比重比1999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说明2000年以来企业库存压力减缓,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

关于企业的盈利情况,2000年以来,由于银行连续降息、核销呆坏账、实施债转股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面上升,亏损面下降。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上半年,60.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盈利,14.6%认为持平,25.2%认为亏损。盈利企业比1999年增加了9.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比1999年减少了4.4个百分点。从企业经营者对2000年下半年的预测情况看,企业盈利状况将进一步好转,68.4%的企业经营者预计本企业将盈利,比上半年增加8.2个百分点,15.1%的企业预计亏损,比上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2000年与近几年企业效益状况对比(%)

 盈利 持平

 亏损

调查时间1998

1999

2000上半年 下半年预测

1998

1999 2000上半年 下半年预测

1998

1999

2000上半年 下半年预测

总体

50.7

50.4

 60.2 68.4

 19.6

20.0

14.6 16.5

 29.7

29.625.215.1

东部地区54.0

55.6

 66.6 74.0

 19.7

21.6

15.2 14.8

 26.3

22.818.211.2

中部地区45.9

42.9

 54.6 62.6

 20.8

18.6

14.7 19.3

 33.3

38.530.718.1

西部地区46.5

46.0

 51.5 62.0

 17.1

16.9

13.1 17.0

 36.4

37.135.421.0

大型和特大型

56.6

56.0

 64.1 72.8

 12.3

15.8

12.1 12.8

 31.1

28.223.814.4

中小型 47.6

47.1

 58.9 67.1

 23.0

22.4

15.6 17.6

 29.4

30.525.515.3

国有企业43.0

41.2

 49.2 58.3

 16.0

19.3

14.7 18.7

 41.0

39.536.123.0

 其中:大型

 54.6 66.4

 14.4 15.8 31.017.8

中型

 47.4 56.1

 13.8 19.3 38.824.6

小型

 43.5 48.7

 17.6 22.9 38.928.4

集体企业43.7

49.3

 58.3 67.9

 28.5

28.9

21.4 18.5

 27.8

21.820.313.6

私营企业51.3

46.3

 72.9 82.9

 33.1

31.4

17.8 14.2

 15.6

22.3

   9.3

   2.9

股份合作企业

59.4

 64.5 72.5

 22.8

15.6 18.7

 17.819.9

   8.8

股份有限公司

69.8

 72.9 79.1

 14.3

10.7 11.5

 15.916.4

9.4

有限责任公司

54.8

 66.7 73.5

 19.9

13.1 15.6

 25.320.210.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0.1

 73.5 80.3

 19.3

11.0 10.6

 20.615.5 9.1

四、未来经济运行状况可望进一步回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普遍表现出乐观的态度,4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将“好转”,42.3%认为“不变”,只有8.7%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6.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1.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3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认为“好转”的企业比认为“恶化”的多4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认为“好转”的比认为会“恶化”的多39.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比中部地区还高出2.6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地区企业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效应的一种良好预期。从不同行业看,医药、有色金属、服装、电子行业预计下期经营状况较好,认为“好转”的企业比认为“恶化”的分别多53.7、52.8、52.1和51.6个百分点(见表5)。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56.2%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减少。可见,半数以上的企业准备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有望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见表8、9)。

表8 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情况(%)

增长不变减少

增长-减少

总体

56.223.020.835.4

东部地区企业

57.624.517.939.7

中部地区企业

54.221.923.930.3

西部地区企业

55.220.524.330.9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59.320.420.339.0

中小型企业

 55.223.721.134.1

国有企业49.623.726.722.9

非国有企业

 60.322.417.343.0

农林牧渔业

 54.019.626.427.6

制造业 60.121.818.142.0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2.428.718.933.5

建筑业 38.830.830.4 

 8.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60.420.718.941.5

批零贸易餐饮业 43.826.829.414.4

房地产业66.421.012.653.8

高新技术企业

71.218.210.660.6

乡镇企业63.721.315.048.7

上市公司72.714.612.760.0

国有控股公司

55.121.623.331.8

企业集团59.721.418.940.8

IT(信息技术)企业

 61.421.916.744.7

外贸企业59.022.718.340.7

表9 不同行业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情况(%)

 增长

 不变减少

增长-减少

总体

 56.2

 23.020.835.4

食品饮料制造业

54.8

 23.122.132.7

纺织业

65.4

 20.713.951.5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62.1

 23.214.747.4

造纸及纸制品业

53.2

 29.117.735.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50.0

 15.934.115.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3.4

 17.219.444.0

医药制造业80.1

 11.2 8.771.4

化学纤维制造业

65.6

 25.0

   9.456.2

橡胶制品业52.4

 30.916.735.7

塑料制品业57.0

 23.219.837.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1.7

 23.125.226.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3.8

 16.7 9.564.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3.3

 10.516.257.1

金属制品业56.9

 28.514.642.3

普通机械制造业

47.0

 28.224.822.2

专用设备制造业

53.7

 24.721.632.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8.4

 20.221.437.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2.3

 28.818.933.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9.7

 19.311.058.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8.0

 22.020.038.0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8.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非常乐观”,51.5%认为“比较乐观”,认为“不太乐观”和“很不乐观”的仅分别占10.1%和0.9%。当问及企业是否有进入高新技术领域的打算时,15%的被调查企业回答已经进入,56.8%的企业打算进入,28.2%的企业不打算进入。在打算进入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中,绝大多数(73.3%)计划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打算投资新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占26.7%。其中,较多企业打算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包括新材料(27.1%)、环保新技术(23.1%)、生物技术及新医药(16.5%),其他打算投资的领域依次是网络及通信(8.7%)、新能源(8.1%)、计算机及软件(7.2%)、数字化电子产品(7.1%)等。

六、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看,东部地区认为“良好”的企业比认为“不佳”的多29.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8.3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少21个百分点(见表5)。从企业效益状况看,2000年上半年,东部地区66.6%的企业盈利,18.2%的企业亏损,西部地区51.5%的企业盈利,35.4%的企业亏损,盈利企业比东部地区少15.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比东部地区多17.2个百分点(见表7),调查表明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1999年底,中央提出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查结果表明,这一战略得到了多数企业经营者的积极响应。同时,企业经营者也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政策。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参与”或“打算参与”西部大开发,其中,11.4%的企业“已经参与”了西部开发,45.0%的企业“打算参与”(见表10)。

表10 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情况(%)

 已经参与打算参与

 不打算参与

总体

11.4

45.0

43.6

东部地区企业

11.9

43.8

44.3

中部地区企业

10.3

47.8

41.9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19.9

46.3

33.8

中小型企业

  8.3

44.8

46.9

国有企业11.5

44.8

43.7

非国有企业

 11.3

45.2

43.5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已经参与了西部大开发的企业选择了“市场拓展”的形式(52.9%),选择技术合作、投资、企业并购、人才援助的比例依次为16.1%、12.5%、7.1%和5.7%。调查结果还显示,打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企业,首选的开发形式仍然是“市场拓展”(42.5%),其次是技术合作(23%)、企业并购(11%)、投资(8.4%)和人才援助(6.3%)。

可见,大多数企业目前还只是以市场拓展的形式参与西部大开发,政府应进一步制定一系列相应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对西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

七、经济回升基础欠稳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

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回升态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但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应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1.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2000年以来总需求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认为总需求“不足”的企业经营者比1999年减少了36.3个百分点,但是,仍有达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总需求不足。其中,消费需求不足状况尤为明显(见表11)。

表11 企业经营者对2000年国民经济需求状况的判断(%)

较旺

 合适

 不足

严重不足

总需求

2000年

18.7

 31.3

 49.1

  0.9

 1999年   3.0

 10.7

 77.3

  9.0

1.固定资产2000年

32.6

 27.1

 37.2

  3.0

 投资需求1999年

11.4

 22.0

 56.0

 10.6

2.消费需求2000年

14.6

 22.0

 57.7

 5.7

 1999年居民 3.8

 10.1

 62.0

 24.1

 1999年社会集团

8.1

 25.1

 57.0

  9.8

3.外贸出口需求

2000年

27.7

 23.4

 45.4

  3.5

 1999年

4.2

  9.8

 66.9

 19.1

企业订货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的比例为30.6%,比1999年(42.3%)明显减少,认为订货处于正常水平的比例为57.9%,比1999年(51%)有所增加。但是,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30.6%)仍比认为订货高于正常水平(11.5%)的多19.1个百分点。可见,订货不足的状况虽然比1999年有所缓解,但仍不十分乐观。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的订货情况较好,西部地区企业的订货情况较差;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订货情况较好,中小型企业的订货情况较差;此外,非国有企业的订货状况好于国有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销售价格普遍下降,也说明存在社会需求不足的状况。5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本企业的销售价格下降,3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持平,仅有11.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上升,认为价格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44.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除房地产(5.2)、石油(30.2)和化纤(9.6)外,其他各行业认为价格下降的都多于认为价格上升的(见表12)。

表12 企业销售价格情况(%)

上升持平 下降

总体

  11.4 33.1 55.5

农林牧渔业 10.3 29.9 59.8

制造业

10.5 31.7 57.8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7 54.7 31.6

建筑业

 6.1 31.9 62.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6.8 42.2 51.0

批零贸易餐饮业

11.1 29.5 59.4

房地产业  33.0 39.2 27.8

食品饮料制造业

 9.3 39.8 50.9

纺织业   22.3 40.4 37.3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9.4 52.1 38.5

造纸及纸制品业   22.2 43.2 34.6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55.8 18.6 25.6

化学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 24.6 63.6

医药制造业 4.9 38.3 56.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0 51.6 19.4

橡胶制品业 7.0 37.2 55.8

塑料制品业 15.3 25.9 5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5 23.0 66.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8.2 36.5 35.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1 24.5 44.4

金属制品业 8.3 30.3 61.4

普通机械制造业

 3.0 23.2 73.8

专用设备制造业

 4.3 19.3 7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 30.1 68.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6 27.0 69.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4 23.7 69.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0 39.2 58.8

2.企业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资金紧张状况未明显改善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企业盈利水平还不高,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目前企业的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只有8.4%的企业认为高于正常水平(见表13)。

表13 企业盈利情况(%)

 好于正常正常 低于正常

总体

  8.4

40.9

50.7

东部地区企业

  7.9

43.6

48.5

中部地区企业

  9.6

37.6

52.8

西部地区企业

  8.0

38.2

53.8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10.4

45.2

44.4

中小型企业 7.7

39.4

52.9

国有企业  6.8

39.2

54.0

集体企业 10.0

38.1

51.9

私营企业  7.9

46.3

45.8

股份合作企业

  6.6

37.5

55.9

股份有限公司

 11.6

42.7

45.7

有限责任公司

  8.3

42.0

49.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3.0

46.8

40.2

从销售利润率这一指标也可以看出,目前企业盈利能力仍然偏低。调查显示,2000年上半年,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8.3%,与1999年同期的7.4%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中西部地区要低于东部地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利润率相对较高,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相对较低(见表14)。

表14 不同地区、规模和经济类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

 0以下0%~5%

5%~10%

10%~20%

 20%以上 平均销售利润率

总体  10.736.821.820.9 9.8 8.3

东部地区7.637.523.222.0 9.7 9.0

中部地区

  11.637.522.218.510.2 7.6

西部地区

  17.734.017.421.0

   9.9 7.0

大型企业

 12.140.119.519.5

8.8 7.1

中型企业 

11.236.922.020.1

9.8 8.0

小型企业8.433.823.323.610.9 9.8

国有企业 

18.141.216.916.0

7.8 5.5

 其中:大型

 

16.547.014.616.1

5.8 5.1

中型

 

18.840.417.614.9

8.3 5.2

小型

 

19.332.618.918.510.7 7.2

集体企业6.836.426.719.910.2 9.6

私营企业1.833.922.826.315.2 13.6

股份合作企业

3.938.531.218.2

8.2 8.9

股份有限公司

5.935.221.824.412.7 9.9

有限责任公司

8.035.923.322.410.4 8.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620.925.633.713.2 11.9

盈利能力偏低,仍是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6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仅比1999年减少3.8个百分点。认为资金状况正常和宽裕的企业经营者仅分别占31.8%和5.5%。其中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较为突出(见表15)。

表15 企业资金情况(%)

宽裕 正常 紧张

总体

5.5 31.8 62.7

东部地区企业

6.5 36.5 57.0

中部地区企业

4.3 25.6 70.1

西部地区企业

4.5 27.8 67.7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6.3 35.9 57.8

中小型企业 

5.2 30.3 64.5

国有企业

4.3 25.5 70.2

集体企业

5.1 29.2 65.7

私营企业

5.2 39.4 55.4

股份合作企业

5.2 37.9 56.9

股份有限公司

6.8 42.0 51.2

有限责任公司

5.4 30.9 63.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0.7 47.9 41.4

农林牧渔业 

4.5 25.6 69.9

制造业

 

5.1 31.3 63.6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3 41.9 51.8

建筑业  3.0 18.5 78.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6.9 34.7 58.4

批零贸易餐饮业  6.0 36.4 57.6

房地产业10.0 40.8 49.2

高新技术企业

7.6 39.9 52.5

乡镇企业 5.6 35.1 59.3

上市公司12.4 49.7 37.9

国有控股公司

 

 5.2 27.5 67.3

企业集团 

 5.3 30.9 63.8

IT(信息技术)企业

 5.2 41.4 53.4

外贸企业 

 8.5 34.1 57.4

3.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

本次调查中国有企业占38.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国有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1999年认为“良好”的企业比认为“不佳”的少3.3个百分点,2000年认为“良好”的企业比认为“不佳”的多8.5个百分点。1999年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25.1%,2000年下降到17.2%(见表5)。

但是,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依然不够理想,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困难仍很突出。目前,国有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5.5%,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比重在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也是最高的,国有小型企业是各类企业中唯一认为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要少的企业(见表6、14)。由此可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放开搞活,在抓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的同时,促使国有中小型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4.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的财政性税费水平偏高,只有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低,19.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合适,其余76.9%的企业经营者都认为高。

对财政性税费水平偏高这一情况的认同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企业在对财政性税费水平偏高这一问题的看法上比较一致。国家应当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见表16)。

表16 企业负担财政性税费情况(%)

高 合适 低

总体

 76.9 19.5 3.6

东部地区企业

 76.7 20.2 3.1

中部地区企业

 76.4 19.2 4.4

西部地区企业

 77.7 18.2 4.1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78.8 18.4 2.8

中小型企业76.3 19.9 3.8

国有企业 76.7 19.6 3.7

集体企业 71.9 22.6 5.5

私营企业 72.6 22.1 5.3

股份合作企业

 82.2 14.0 3.8

股份有限公司

 76.1 20.3 3.6

有限责任公司

 79.7 17.3 3.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74.9 23.6 1.5

农林牧渔业71.2 20.4 8.4

制造业

78.4 18.8 2.8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2.4 23.9 3.7

建筑业

72.9 21.4 5.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75.8 18.9 5.3

批零贸易餐饮业

77.5 18.0 4.5

房地产业 66.9 27.0 6.1

顾问:王梦奎 陈清泰 魏礼群 李德水 鲁志强 李克穆 谢伏瞻 许善达 邱晓华

调查主持:李培育 陈全生 邵宁 叶震 陈重

调查指导:巩琳 郭兴旺 卢中原 孙小系 赵闯 卫东 王忠明 任泽民 毕雪融 杨元伟 章苏东 杨桦 于武 姜绍俊 罗海章 欧晓理 金磊夫 吴江

报告撰写:李兰 潘建成 韩岫岚 郑明身 李凯 郭雷 杨志民

数据处理:王建平 李晓宇 何又佳 张武军 王铮

参与讨论:邓荣霖 吴栋 丁宁宁 程秀生 杨德林 郝大海 张泰 李燕斌 吴彤雕 王斌 陈锋 钟蓉萨 张艳艳 仇明 余明勤 杨家锴 张斌 张贞民 王克良 廖昆明

附:企业经营者对加入WTO的看法与期望

本次调查向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关于我国加入WTO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准备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以及希望政府如何改善宏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于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充满信心。

(一)机遇与压力并存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是一次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机遇和压力,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希望企业能够抓住机遇,促使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

关于加入WTO以后企业经营环境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首先是体制改革加速(66.6%),其次是进口大量增加(56.7%),以下依次是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6.7%)、外资大量进入(31.3%)、人才流向外企(30.3%)、失业人数增加(29.6%)、出口大量增加(20.5%)和国内需求增加(11.1%)。

当问及加入WTO能否给企业带来机遇时,1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机遇很好”,5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有些机遇”,2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见表1)。当问及加入WTO是否对企业产生压力时,2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压力很大”,4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有些压力”,29.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见表2)。

面对机遇和压力,39.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以后,企业经营状况将会“好转”,47.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变”,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恶化”,认为会“好转”的比认为会“恶化”的多27.3个百分点,说明多数企业经营者对加入WTO持乐观态度(见表3)。

表1 加入WTO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机遇很好

 有些机遇

 影响不大

总体13.6 58.1 28.3

东部地区企业15.6 57.9 26.5

中部地区企业11.1 59.5 29.4

西部地区企业11.7 57.2 31.1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16.1 62.8 21.1

中小型企业 12.7 56.4 30.9

国有企业

9.7 60.8 29.5

非国有企业 16.0 56.5 27.5

农林牧渔业 17.8 62.0 20.2

制造业

 14.9 58.5 26.6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9 47.1 46.0

建筑业

  7.8 60.9 31.3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5.1 62.6 22.3

批零贸易餐饮业

 10.8 62.3 26.9

其中:外贸企业

 30.5 55.2 14.3

房地产业

13.7 57.2 29.1

食品饮料制造业

 12.4 58.7 28.9

纺织业

 32.6 59.8  7.6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35.2 56.0  8.8

造纸及纸制品业

 5.1 64.1 30.8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20.5 61.3 18.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4.5 54.6 30.9

医药制造业 17.8 55.4 26.8

化学纤维制造业

 9.7 83.8  6.5

橡胶制品业 21.4 54.8 23.8

塑料制品业 16.9 56.6 2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5 49.7 4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8 58.5 31.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3 64.5 19.2

金属制品业 20.8 50.0 29.2

普通机械制造业

  6.7 60.0 3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9.9 67.1 23.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3 70.5 19.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4 55.6 37.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0 58.8 22.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0 60.0 30.0

表2 加入WTO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压力很大

 有些压力

 影响不大

总体25.6 45.3 29.1

东部地区企业23.9 46.2 29.9

中部地区企业28.5 44.1 27.4

西部地区企业26.3 44.4 29.3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32.6 45.7 21.7

中小型企业 23.1 45.1 31.8

国有企业

29.7 44.9 25.4

非国有企业 21.1 45.7 33.2

农林牧渔业 25.0 48.8 26.2

制造业

 25.5 45.7 28.8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3 48.1 43.6

建筑业

 25.3 50.7 24.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33.5 39.4 27.1

批零贸易餐饮业

 32.6 45.0 22.4

其中:外贸企业

 31.0 41.4 27.6

房地产业

14.4 44.1 41.5

食品饮料制造业

 26.0 41.2 32.8

纺织业

 35.7 45.1 19.2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23.0 46.0 3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36.6 37.8 25.6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45.4 27.3 27.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2.3 47.4 20.3

医药制造业 28.9 48.5 2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34.4 50.0 15.6

橡胶制品业 26.2 42.8 31.0

塑料制品业 23.8 46.2 3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0 37.7 49.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3 47.4 21.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5 58.3 25.2

金属制品业 19.5 40.7 39.8

普通机械制造业

 26.8 47.5 25.7

专用设备制造业

 25.3 49.4 25.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2.2 46.3 21.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8 56.6 22.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 45.0 34.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0.0 34.0 36.0

表3 加入WTO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好转 不变 恶化

总体39.8 47.7 12.5

东部地区企业41.9 48.2

 9.9

中部地区企业37.4 46.8 15.8

西部地区企业37.3 47.8 14.9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

39.2 46.4 14.4

中小型企业 39.9 48.2 11.9

国有企业

32.6 51.2 16.2

非国有企业 44.2 45.6 10.2

农林牧渔业 46.4 42.3 11.3

制造业

 41.9 46.4 11.7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5.0 61.7

 3.3

建筑业

 37.6 49.3 13.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39.6 46.4 14.0

批零贸易餐饮业

 34.1 46.1 19.8

其中:外贸企业

 60.8 28.4 10.8

房地产业

43.5 50.4

 6.1

食品饮料制造业

 39.8 46.2 14.0

纺织业

 75.4 22.8

 1.8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72.7 23.9

 3.4

造纸及纸制品业

 25.0 55.0 20.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40.5 38.1 2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2.9 44.4 22.7

医药制造业 38.8 45.6 15.6

化学纤维制造业

 51.6 32.3 16.1

橡胶制品业 30.8 56.4 12.8

塑料制品业 43.4 47.4

 9.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0.1 54.3

 5.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9.7 50.7

 9.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6.1 44.1

 9.8

金属制品业 46.8 42.1 11.1

普通机械制造业

 30.9 49.6 19.5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1 51.6 11.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7.8 47.3 14.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1.1 57.6 11.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1.2 52.7

 6.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5.0 60.4 14.6

(二)希望进一步了解WTO相关条款及政策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很关心WTO相关条款的内容。但是,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条款的了解程度还不高,大部分经营者是“有些了解”(74.6%),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18.5%和3.4%,只有3.2%的企业经营者“非常了解”WTO的相关条款。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对于我国加入WTO,企业经营者希望了解的内容依次是: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60.9%)、企业应采取的对策(54.8%)、加入WTO对各行业的影响(52.2%)、中美、中欧协议条款(10%)和WTO的相关背景及规则(9.2%)。因此,随着入世的临近,有关方面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帮助企业做好入世的准备。

(三)企业应对加入WTO的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入世不相适应的方面依次是:人才结构、企业制度、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水平、观念和抗风险能力(见表4)。

表4 企业目前还不能适应加入WTO的方面(%)

 总体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人才结构 36.432.638.7 37.336.2

企业制度 32.449.821.8 37.330.8

技术创新能力

 29.624.632.7 31.029.2

市场开拓能力

 23.418.926.1 19.724.6

经营管理水平

 22.719.824.5 19.523.9

观念

 21.423.420.2 22.920.8

抗风险能力19.618.020.5 16.820.5

其他

  1.3 1.4

1.2  1.9

   1.0

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企业经营者拟采取的应对措施按选择比重依次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法律自我保护措施以及扩大出口。而选择降低产品价格的比重并不高,说明大部分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切实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实力对迎接入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表5)。

表5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采取的行动(%)

总体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增加技术创新投入57.2

 57.257.3

 59.6

 56.6

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

42.8

 48.939.0

 46.6

 41.5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42.3

 38.544.6

 38.4

 43.7

加强信息化建设 37.7

 39.936.4

 35.4

 38.4

加强法律自我保护措施

24.4

 27.122.7

 18.8

 26.3

扩大出口23.3

 19.625.5

 27.4

 21.9

降低产品(服务)价格

20.1

 19.220.7

 15.7

 21.6

投资高新技术产业16.2

 13.218.0

 16.7

 16.0

进行国际化资本运营

  9.8

  8.610.6

 14.2

 8.3

采取走出去战略进行境外投资

  4.5

  3.7

   5.1 

6.5

 3.9

(四)开拓国际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加入WTO以后,面对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经营者近期拟重点开拓的国际市场第一是港澳台地区(22.6%),第二是美国、加拿大(21.5%),以下依次是日本、韩国(20.3%)、欧盟(15.8%),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15.1%),东盟(13.6%),非洲(10.1%)和拉美(4.2%)。

调查表明,目前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缺乏市场供求信息(78.1%),缺少外贸专门人才(68.8%),不了解当地法律政策(39.1%),缺乏保险、融资服务(35.4%),海外结汇困难(9.6%)和航线少、货流不畅(5.9%)。

(五)企业经营者对改善宏观环境的期望

为了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在改善宏观外部条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依次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和健全市场体系(见表6)。

表6 为应对WTO的挑战,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改善的外部环境(%)

总体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外贸企业 非外贸企业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1.8

 71.4

 56.067.1

 60.0

 60.361.9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51.7

 73.6

 38.461.1

 48.4

 45.052.2

理顺政企关系48.9

 53.3

 46.353.5

 47.4

 47.549.0

健全市场体系43.4

 42.1

 44.246.2

 42.4

 35.044.0

完善法律体系42.4

 38.4

 44.838.9

 43.6

 45.042.2

促进企业家职业化

37.3

 39.7

 35.940.6

 36.1

 35.937.4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36.0

 34.1

 37.235.9

 36.1

 33.836.2

加速人才培养35.8

 31.6

 38.331.7

 37.2

 41.935.4

加大投资力度26.2

 25.6

 26.624.3

 27.0

 28.126.1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24.2

  9.6

 33.112.0

 28.5

 26.624.1

建立产业保护机制

22.6

 20.4

 24.021.7

 22.9

 26.322.4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16.7

 13.7

 18.514.7

 17.3

 18.116.6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5.6

 14.9

 16.115.5

 15.7

 18.815.4

扶持民间中介机构   3.2

  1.6

  4.1 2.1

  3.6

  3.8 3.2

其他 0.9

  0.7

  1.0 0.8

  0.9

  1.6 0.9

从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状况还不够理想,特别是医疗保险情况较差,半数企业还没有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见表7)。

表7 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情况(%)

总体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东部企业 中部企业 西部企业

养老保险

89.9

 95.586.6

 95.4

 88.0

 90.3

 87.2

 92.3

医疗保险

48.5

 46.050.0

 51.3

 47.5

 54.7

 41.1

 42.4

失业保险

63.5

 75.456.3

 73.7

 60.0

 63.4

 58.7

 69.3

工伤保险

55.8

 50.958.8

 55.5

 56.0

 61.0

 48.5

 52.1

另外,企业经营者还希望加入WTO后,政府在外贸管理体制方面能够继续加强打击和防范走私、逃套汇、出口骗税的力度。

标签:;  ;  ;  ;  ;  ;  ;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2000年中国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的后续调查报告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