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郁莉,季翠玲(通讯作者)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郁莉,季翠玲(通讯作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ICU患者存在较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对其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故必须做预防工作。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005-02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ICU patients

Yu Li,Ji Cuilin.

The NICU of Drum Tow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high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in ICU patients, which hav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their prognosis, so preventive work must be done.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high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in ICU patien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ICU patients;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High risk factors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深静脉中血液的不正常凝结现象,可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影响深静脉的功能,多为髂-股静脉血栓,如果未及时加以干预,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其残疾。ICU患者受长期卧床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极高,相关统计中指出其发生率高达31%。为实现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本次研究基于其高危因素,分析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综述如下。

1.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1.1 体位与卧床时间

ICU患者普遍病情严重,且常伴随器官衰竭问题,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如肢体以石膏等进行外固定,长期处于仰卧或侧卧位,则可发生腘窝血栓,而长期卧床的情况下,发生率将进一步增加。

1.2 疾病相关因素

ICU收治患者中脑卒中、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患者数量较大,而脑卒中患者由于普遍合并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其血液粘稠性高,且常有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再加上自身的应激状态,很容易在儿茶酚胺的作用下,形成下肢DVT。在感染上,中性粒细胞含量过高,炎性因子含量异常,则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液的粘稠度[1]。而肿瘤细胞也可直接激活凝血酶,可引发血小板聚集与沉积,另外化疗药物也可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进而引发下肢DVT形成。

1.3 损伤因素

受骨折创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造成静脉内膜受损与软组织肿胀问题,可导致对深静脉的压迫,进而由于血脉不畅引发血栓。

1.4 手术麻醉

麻醉作用下可造成静脉扩张,肌肉麻痹,继而其收缩能力将明显降低。在内皮细胞牵拉的情况下,胶原纤维将暴露,这也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药物作用

在患者使用脱水剂、利尿剂剂量过高的情况下,将容易出现血液粘稠度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并将释放凝血酶原,引起血小板集聚[2]。

1.6 频繁采血

ICU患者受疾病影响,常需要采血检验,而在采血次数过多的情况下,也可加重静脉内膜的损伤。

1.7 深静脉置管

当前深静脉置管在ICU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可能由于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而增加下肢DVT形成的几率。

2.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高危因素人群观察

对ICU接收患者,必须做好评估工作,对于高龄、辅助通气、昏迷、使用镇静剂、心功能异常、大量使用脱水剂等患者,应该重点进行监控,必须定时做好对患者下肢皮肤温度、色泽等的观察,并结合其病情于治疗方案,设计相应的护理计划。在预防上,需要定期测量体温、皮温、呼吸频率等,做好几率,并每日对下肢周径进行测试,做好健侧与患侧肢体的对比,如出现直径偏差过大,需要立刻告知医师,并辅助其处理[3]。对于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1~2周内,血栓很容易脱落,故必须加强监护,避免肺栓塞,如出现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2.2 做好体位监护工作

对于ICU中无禁忌症患者,可对其下肢进行垫高,以20~25°为宜,并在其膝下设置软垫,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室内温度以22℃为宜,并每2h辅助患者完成一次翻身,减少对下腔的压迫,并尽可能减少对肢体的创伤,避免出现静脉压增高的问题。如已经并发,除了抗凝、溶栓之外,不可按摩或被动运动,防止栓子脱落,可利用60~70℃温水对患侧肢体进行泡洗,以缓解下肢肿胀问题。

2.3 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工作

在静脉给药时,应该优选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需要杜绝出现同一静脉多次进行穿刺给药的问题,如果穿刺点产生了炎性反应,则需要及时更换位置穿刺。在留置深静脉导管时,应该优选颈内与锁骨下静脉,一般不在下肢穿刺,如果必须在下肢穿刺,则可采用上下轮流穿刺的方案。且在穿刺时,不应选择患侧或肌力不佳的肢体,并确保静脉采血的集中性,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如果同一血管在穿刺5次以上,则需要及时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如果伴随局部硬结现象,则需要采用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日照射次数为3次,时间控制在30min。

2.4 监督下肢功能运动锻炼

在下肢功能锻炼上,主要以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环转运动为主,以加快血液循环,在患者具备主动运动条件时,应该尽量要求其进行主动活动,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运动,并辅助其完成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挤压,并配合相应的呼吸训练,加快下肢静脉血液的流速。

2.5 做好机械性预防工作

可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限制患者静脉的扩张,对于高危人群,在踝关节位置可控制压力在18mmHg,大腿根部以8mmHg为宜,并使压力呈现为梯度。也可进行周围充气性加压,利用机械的作用,促进血液的搏动,进而加快血液的循环[4]。或利用气压泵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气压治疗,按照足、小腿、膝盖、大腿的顺序进行反复施加压力并释放压力。也可利用磁治疗带,通过充气加压,干预血液动力学,并配合定期按摩,可在压迫浅表静脉的同时,促进深静脉的血液畅通,另外利用磁场的作用,也能够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以及渗透压,可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性。或可利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的静脉充盈情况进行测定,继而自动控制充气与排气的时间,且各个体位均可利用,操作简单便捷。

3.结语

综上所述,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因素,加强对患者的评估与监护,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做好体位监控,并利用机械性手段进行预防,以此进一步降低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63-464.

[2]徐美亚.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5):90-91.

[3]陈惠瑶.深静脉血栓评估护理单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8):169-170.

[4]胡晓霞.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357-358.

论文作者:郁莉,季翠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郁莉,季翠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