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有线电视的机遇及挑战论文_李国华

“互联网+”背景下的有线电视的机遇及挑战论文_李国华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线电视正在积极进行着数字化的整转和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旨在打造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平台。。一方面,在保证有线网络内容安全的前提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部分优秀节目内容被引入到有线电视中,利用有线网络的正常播出机制引导传播活动健康开展 ;另一方面,近些年,有线传输渠道与互联网等其他传输渠道的地位已逐渐趋于平衡,有线电视节目正在努力地将其他渠道的节目进行深度融合,并呈现给最终用户。对有线电视未来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有线电视;机遇与挑战

前言

有线电视是与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网络、无线网络互为补充,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也不断增多,省、市一级的有线网络公司正在进行着包括骨干基础网络的建设和内容服务与分发平台的互联互通,部分省、市已经实现了省区宽带建设的全面提速。可见,“互联网 +”时代,有线电视必将是传统媒体面对信息技术的生力军,对于那些已经开通双向网络的有线电视用户,在服务提供、终端应用、付费设计等方面与互联网的全面对接将是互联网带给有线电视的全新变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有线电视所面临的挑战

(一)体制不适合

目前,我国与有线电视相关的体制主要是针对传统时代下有线电视的发展,在传统时代,有线电视是公众接受消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党与政府宣传相关思想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构成。我国有线电视的传统体制具有集中性低、效率低以及粗放等不足,其不仅对有线电视网络化发展不支持,还会对国家的管理与维护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对于有线电视行业相关管理者来说,必须加快对有线电视行业体制的改革力度,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进而逐渐改变传统的体制,这对有线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技术平台不够完善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跟随时代的脚步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然行动,开展有线电视的互联网业务是极其必要的,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升,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的人数已经高达2亿之多,但是,其中,数字电视的使用者还不到一半,其还不足以支持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业务,我国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还需要三网的共性技术支持,尤其,有线电视与互联网进行的光进铜退工程的连接与融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有线电视相关行业没有紧抓这一历史机遇,没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进而在电视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尤其是我国互联网等相关媒体、平台的相继出现,他们利用最新的技术平台,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进而对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缺乏较高的技术平台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有线电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资金与经验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网络系统的发展都是由私营公司管理的,其在一开始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营,并收揽了众多的人才,与此相比,我国有线电视的经营一直以来都是由国家的事业单位管理的,在经营方面明显存在资金与经验缺乏等不足,网络化的发展对有线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也产生了必然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有线电视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要有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使有线电视跟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以便有效推进有线电视的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多数有线电视来说,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资金不足也就直接导致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或者使越来越多的有效人才开始跳槽,长此下去将会对有线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由资金与经验方面带来的不足成为有线电视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时代对有线电视应用发展机遇

(一)加大有线网络用户间的互动交流

“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媒体交互能力”,有线电视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络上发表看法、相互留言、点击投票,使播出节目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有线电视会加大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的能力,通过互动让用户为有线运营商提供更多的报道素材和新闻信息素材,让用户在这种互动中更多地参与节目的制作与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传输分发渠道上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有线电视在传输分发渠道上必须有所突破,将有线网与互联网对接,使有线电视智能分发体系得到完善,使有线电视传输分发渠道由手段单一向多样化、传输高效的方式转变,实现有线网络融合服务平台多样化、智能化的传输目标。

(三)用户终端的变革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终端,好的终端具有简单、方便、易处理的特点。标准化、多元化的终端,使有线电视的接收终端从原来的相对分散、单一、粗放的功能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的方式转变,以适应多平台、多系统的需求,最终实现有线电视在终端服务方式上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

(四)用户资费的改进

“互联网+”时代,有线电视用户面临着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去体验选择不同的网络服务运营商,并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监测到,虽然在2015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订购数呈现正向增长趋势,但已有一小部分用户选择放弃使用转而成为移动宽带网络用户,因此用户资费的设计与改进尤为重要。

1.速率计费

“互联网+”时代移动宽带网络的资费设计已然不局限于传统套餐元素的增减和档位的调整上,计费维度无疑更加丰富。一些主流移动通信運营商围绕流量元素与网络、终端的协同关系革新计费维度,实现资费创新。欧洲运营商EE的速率资费不是基于2G、3G与4G网络来设计的,而是在4G网络环境下提供区分的速率套餐。就是说在有线网络资费设计中,其速率套餐不仅可以作为吸引用户的短期卖点,也可以为运营商增加一个新的计费维度。这一计费维度的逻辑是“高速率-高流量”。

2.终端计费

围绕终端类型的资费设计出现的一类数据类终端套餐资费形式,是在“互联网+”时代共享套餐中以终端接入费的形式出现的。根据其共享套餐参与终端类型的不同设计,如上网卡、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区分套餐资费,或是随着车载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运营商围绕着这类新生终端的使用场景设计的资费套餐。

3.后付费形式

后付费的资费方式,意味着取消收视费分档,采用包月制计费。从低档至高档的资费均是取消了免费收听收看的服务,而选择在套餐中内嵌免费收视时长与综合服务。通过收视时长与综合服务的协同计费实现智能化网络业务资费的低值化,是面向未来的“智能广电”用户在计费方式上的创新。

(五)打造有线电视“立体网络”

广电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有线电视网络,而这个网不仅是一个平面的网,更是一个立体的网,网上的每个结点就是广电的一个用户,用户越多结点越多,代表这张网络广度宽度越大、覆盖越大。每个网络结点还有自己的厚度深度,厚度越深就代表在这张网上开展的业务越多,用戶在这张网上获得的服务项目越多,当然广电的收益也越多,所以广电要努力编织一张既有广度宽度又有厚度深度的立体网络。

(六)家用网络终端设备推向市场

将机顶盒、家用光接收器、光猫(家用双向互联网光网络单元ONU)、电猫(家用同轴电缆双向互联网终端EoC)等用户家用终端设备就像家用电脑、家用无线路由器、家用电视机、家用电冰箱等一样推向定点厂家、定点品牌、定点专营店进行市场化运作,转嫁用户终端设备的进货与维护维修成本,消除用户对公司垄断终端设备的误解,形成一种“只要用户到市场上购买一个业务终端,到广电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即可享受广电相关业务服务”的开放局面,这也是一举多得的决策。

(七)高度关注“互联网颠覆”

广电要特别关注追踪有线电视中可能被互联网思维颠覆的传统业务,比如广播式传输业务。对于互联网的新兴业务,广电不能回避和漠视,要时刻追踪研究,比如各种OTT业务、APP应用。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广电必须居安思危,早做规划、早做预案,时刻准备抓住关键时间点快速转型,迅速适应并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广电这张网既要满足年龄较大人群对传统业务的需求,更要满足年轻人对新兴业务的追求,广电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贯长虹的胆魄接纳并融入“互联网时代”。

三、结束语

宽带网络是未来整个经济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它改变的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方式,对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也将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当宽带战略已经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之一,向整个社会注入新鲜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模式时,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融合建设必将依靠“云平台”、“互联网”、“终端”、“用户”等多个元素的协同发展,营造出广电智能化、融合化的服务与应用方式,为有线电视的应用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于明远,于巧梦,刘进茂.有线电视“光纤到楼”的战略误导[J].中国有线电视,2014(07):813-817.

[2]周昱昊,周利民.浅谈“互联网+”的发展现状[J].广播电视信息,2016(3).

[3]杨雪峰.三网融合给有线电视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

论文作者:李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的有线电视的机遇及挑战论文_李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