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论文_陈奎

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论文_陈奎

南宁市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广西南宁市 530022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信息技术进步迅速,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所包含的海量数据实现了实时信息处理,运用其优化和集成功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快速进步。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具体的管理模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创新

引言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启动的国家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之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国家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发改委启动信息惠民工作之后,推进智慧城市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把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统称为“智慧城市+政务服务”一并推进。2018年,国务院发布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1“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前景

以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为重要内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智慧城市进入了启动阶段,2018年可以说是进入了创新阶段,预计在2021年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能够迎来全国一体化服务的美好时代。在启动阶段,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一号一窗一网”办事不再“折返跑”。之后发的文件相继提出服务平台、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等等。这些工作要求的提出,都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智慧城市提出了体系架构和工作要求。国家提出整体的架构和工作要求之后,使得地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智慧城市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比如,在浙江涌现出了“最多跑一次”,江苏涌现出了“不见面审批”,湖北涌现出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天津涌现出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等一系列的新服务形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央27号文件提出构建国家服务平台,到2019年的年底上线运行,2020年的年底正常运转。从“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来讲,制度改革是最重要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这些年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加符合老百姓的期望。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公共服务提供越来越好的办事效果。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将成为最有效的公共服务架构。“一号一窗一网”“一网一门一次”等也将增加老百姓和企业办理业务的便捷性和获得感。整个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进入了全面创新的阶段。预计到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为百姓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公共服务的制度改革成为百姓、企业的手中权。公共服务的事项,行政权利的时间有多少,部门联办的程序达到什么样的质量,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都由老百姓说了算,政府按照百姓、企业的要求实现服务和管理快速联办,高质量办理。服务平台前端连的服务网站、服务大厅、智能终端、手机APP等,后端连接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利事项等服务架构也由百姓说了算。

2“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服务模式

2.1政府服务模式

落实政府措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法治政府管理的关键。政府要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须在政务服务项目中明确职责,有力把控政府权力,监管各部门的专项资金。在管理运行时,政府应通过网络监管机制实现政务网络服务基础化、透明化;广大群众具有一定的知情权,政府要谨慎、公开行使权力。政府在政务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能够提升公众的满意度,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政府运行模式

各级政府之间的互通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同时,项目间进行系统监督管理,保障业务完整度,使信息获取更加便利。首先,政府应整合信息和公平管理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其次,在整合技术上,保证政府运行的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完善政府的持续运行机制,做到精简、分流化的管理,确保扁平化融合机制能为提升政府整体管理水平创设条件。最后,政府在改革进程中,要结合先进技术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3智慧型政府模式

积极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公开、社会变化等都要结合政府的实际情况,完善城市建设体系。目前,智慧出行、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都已经成为可能,政府要保证政策确实可行,设计方案更加完整,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策略

3.1优化、共享资源

政府各部门应优化整合政务资源,实现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政府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利于管理集中化,同时,信息割裂容易导致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建设分散以及应用条块、服务碎片等。因此,政府应将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创新电子政务解决政府推行政务服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创建共建、共享、共用和共评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机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还应注意电子证照库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真实化,帮助数据交换平台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有效实现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

3.2全面应用大数据技术

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构建公平、方便、快捷、优质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在有效性、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政府办事效率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真正了解大众的需求,因此,政府在应用大数据时应从需求端以及供给端做好大数据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政府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放管结合,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和改革力度。大数据在推动全面监管、优化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精准分析,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此外,政府还需要不断丰富服务事项,对广大用户进行分析,了解用户服务需求并及时进行整改,从而优化配置。

3.3政务信息互通

政府应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充分整合信息,用“信息跑路”替代“群众跑路”。由于“互联网+”具有包容性的特点,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边界缩小,使数据和信息之间的传递更加通畅,缓解了信息孤岛的现象,能够整合不同部门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此外,政府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解决传统政务系统信息可能出现的信息冗余等问题,减少投入。

结语

互联网+”具有信息化、社会化、系统化的特点,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的过程中,政府要建构有效且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目标,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潭,邓伟.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6(7).

[2]王瑜.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J].才智,2017(7).

[3]周旭.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7).

论文作者:陈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论文_陈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