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转型期论文,女学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的特点

(一)社会转型理论

所谓“社会转型”,是一个有特定含意的社会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1]。

(二)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的现状分析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转型加速期。“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与此同时,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男生相比,性别劣势使女生处于不利地位,在就业问题上往往更容易遭遇挫折,从而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现代社会多元化价值判断体系下,公安院校女学生实际上接受着两种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着的角色期待。一方面,女性和男性一样,要扮演好社会角色,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个有社会价值的人;另一方面,女性还要扮演好家庭角色,坚守厨房、牺牲奉献、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种观念通过大众传媒,较多地渗透于包括公安院校女学生的公众思想意识之中,制约着公安院校女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定。有不少公安院校女学生在学习和人生发展定位方面存在自我设限,担心成功给自己带来消极结果,“通过事业成功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明显弱于男生。

二、加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一)女性教育理论的兴起

康德说,社会是两性组成的,若男子教育很发达,女性教育不发达,这个社会就是半身不遂的社会。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和教育的民主化普及化,国际社会女性教育方兴未艾,我国的女性教育也已蓬勃发展。女性学传入中国虽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妇女解放理论研究却有80多年的悠久历史。十多年来,尤其是在“95世妇会”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有4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女性研究机构,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女性学必修或选修课,相关女性学课程多达60多门,1998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性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已有6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女性问题的硕士研究方向[2]。众多研究机构还申报国内外基金项目,如福特基金,积极进行女性研究,全面推进女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女性深层的解放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公安工作性质要求,人民警察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警种之间警察个人之间也必须密切配合,离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仅靠单个人来完成工作已不可能。因此这也日益要求所有警察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及能力,要求警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善于与他人合作已成为跨世纪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而人们道德修养的水平、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与人合作的水平与质量。公安院校女学生是未来社会高层女性的后备军,培养跨世纪的女性警察、高素质的女警官,同样离不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目前传统的、错误的女性人生价值观有所回潮,认为女性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于家庭之中,倾向于弱化女学生的社会角色、强化她们的家庭角色。女性人生价值观上的另一个偏差在于把做一个贤妻良母与做一个有事业心的职业女性全然对立起来,在一些人特别是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的人看来,似乎做贤妻良母就无法再做职业女性,而做职业女性就不能同时做贤妻良母,甚至认为做贤妻良母是传统、封建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对公安院校女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公安院校女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人对他人、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

(二)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问题。面对时代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答来自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和教育模式。其次,公安院校女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应该看到,社会转型对社会及人的思想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是巨大的,受社会经济等影响,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观念也发生多样化的变化,呈现出多元价值取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乃至途径也需要有所变化。最后,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环境的问题。转型时期学校教育、正面教育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同观念的影响,而且来自社会的异向观念的影响有时超过正面教育的影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新的挑战给我们的启示是: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硬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无止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就无终点。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新世纪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期做好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共时态意义上的类存在、社会群体存在和个体存在的统一,是历时态意义上的过去(历史)的人、现在(现实)的人、未来(后代)的人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结构意义上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历史过程意义上的现实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以人为本中的“本”,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说,是指相对于人以外的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神灵世界、虚拟世界,等等)而言,人的存在是根本性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之意义的存在;从价值论的意义上说,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根据和目的[4]。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重提“以人为本”,不是向西方人本主义的回复,而是以对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为基础。“以人为本”并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代名词,其内涵也并不意味着以单纯的人作为问题的出发点,进行逻辑上的本体追问,而是指以“现实的个人”的具体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如果说人本主义体现了以“人”支点向外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就体现了以现实生活为支点向“人”的思维方式[5]。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离不开人的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并转化为人的自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最终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三)改进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抓好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研究人的特点、规律和需要,实现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改变。要认真研究公安院校女生的特点,及时发现和总结她们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针对女生更注重实效性的特点,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发挥女生感性思维优势的特点,利用各种视听网络手段,加强心理教育、人生价值教育。

第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自我教育。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因势利导,“内化”为人的自我教育。

标签:;  ;  ;  

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