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认识及经方治疗论文_尹慧子,张艳(通讯作者)

高血压的中医认识及经方治疗论文_尹慧子,张艳(通讯作者)

尹慧子 张艳(通讯作者)

(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000)

【摘要】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西医的降压药的运用作用快,但不能缓解患者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且有副作用需长期服用维持血压的正常。高血压病的病机重在火、痰、饮、虚。火包括肝火、心火、胃火、肠火,可见于高血压病的各个阶段。痰包括痰湿壅盛,日久终致痰瘀互结。饮包括饮停上焦、饮停中焦和饮停下焦。虚包括脾虚、肾虚、阴虚、阳虚。本病常见经典经方有天麻钩藤饮证、半夏白术天麻汤证、二妙丸、真武汤、泻心汤、六味地黄丸证等,掌握经方的主要主治症状及临床广泛适应症,就能用经典中医经方有效防治高血压,对高血压病的未来防止及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病机;经方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15-02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升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与现代实验指标相结合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证候本质,指导临床治疗,还是治疗高血压的必由之路。

1.高血压的中医早期认识

高血压病在中医学属于“眩晕”、“头痛”范畴,本病以本虚标实为本,阳亢为标,以火、痰、虚、风病理因素贯穿疾病,终致痰瘀阻止。“眩晕”一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的早先张锡纯提出过,随后朱颜在全国高血压症座谈会上,较全面阐述了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与治疗[1],提出了类似高血压症的一些病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后,临床多在临证中从“中风”及“眩晕”入手,汲取古典经验,用于高血压防治的临床实践[2]。因此,依据临床医家的经验,眩晕与头痛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相对应的中医病名[3]。

2.高血压的中医病机认识

首次出现眩晕病因病机论述的著作为《内经》,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此后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均有发挥,如张仲景认为有外风与内风;刘完素从火论治;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张景岳有“无虚不作眩”等论述。高血压是由于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内伤虚损从而引起的阴阳失调,主要病位在肝、肾及心。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亢于上。情志激动,肝的疏泄功能太过,肝气升发过度,肝阳上亢。临床可见头晕胸闷,急躁易怒,口苦,心烦失眠,脉弦等。进一步发展阴虚阳亢,肝肾阴虚,最终阴阳两虚。临床有腰膝酸软无力,烦热盗汗,失眠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肝的功能失调,肝不藏血,血随气逆。情志内郁,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形成瘀血、痰饮等内停。现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大量肥甘厚味,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健运失司,聚湿为痰,痰浊内蕴,阻碍气血运行,可致气滞血瘀,久而亦可生风。临床可伴见易脘腹痞满胀痛,下肢酸乏无力,小便不利,大便气味重,舌苔厚腻,脉弦滑。朱丹溪所言:“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此外,“咸味入肾”,盐食摄入量过多,可以损伤肾阴,不能济心火,心火亢盛从而导致气机失调;肾阳损伤,不能气化水液,水湿内停[4]。中医认为,痰为津液之所变,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停留的津液为痰所生,从而凝聚而成痰。津液代谢失于正常,痰湿内聚,浊脂沉积于血府,使脉络壅滞不畅,最终到致痰淤互结,闭阻脉络而发病。痰瘀日久化热,耗伤津液,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脉络瘀阻,清空失养,或肾阴亏虚,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敛阳,阳亢于上,上扰清窍,引起头晕、头痛、头胀。

3.高血压的经方治疗

临床只要抓住方证的特征规律,根据“有是证,用是方”的治疗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正如徐灵胎所说:“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遁形矣”[5]。高血压临床上常用的经方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泽泻汤等。心肝火旺证常见形长体瘦,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弦劲有力等。临床经方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胃肠积热可见体型壮实,面色暗红,口干唇干,口渴欲饮冷,口苦口臭,胁肋胀满,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脉弦实等。临床经方为大柴胡汤、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等。水饮内停证常见症状头痛眩晕,恶心欲吐,胸闷满闷,纳呆,不渴饮,腹胀,小便不利,下肢酸,舌淡苔腻,脉沉等。临床经方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等。脾虚则见有食少,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临床经方有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肾虚则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临床经方有六味地黄丸、真武汤等。

4.未来展望

现代临床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以及早期西药进行干预,使升高的血压得到即使控制,也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病的原本病机,阻止了中医学高血压病病机的动态演变规律的发展。因此,必须重新认识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探索其中医经典经方治则治法防治规律高血压病,随着现代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规律的变法是导致高血压病前期的重要病因。在熟练掌握中医经典经方及关键中药药证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及方药辨证基础上,及时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延缓高血压进程目的[6]。另外,传统中医学的气功、针灸、拔罐、推拿、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也有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医临床经方优势所在是高血压的非西药的副作用及长期药物依赖,但是目前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局限于理论探讨及部分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仍然有待进一步增强,且相对应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不多,因此,这将为今后开展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的方向和未来发展[7]。

【参考文献】

[1] 朱颜.中医对高血压症的认识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1953,(8): 605-609.

[2] 赵锡武,郭士魁,陈可冀等.高血压病的中医治则与方药[J].中医杂志,1960,(3): 6-7.

[3] 衷敬柏.基于医家经验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 843.

[4] 曲荣波,王庆国,赵琰.论高血压的病机层次[J].中医药学报,2007,35(1): 45-46.

[5] 王阶,熊兴江,刘巍.补骨法治疗高血压病[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 1277.

[6] 陈可冀.关于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453.

[7] 刘薇,王阶,熊兴江,高血压的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17.

论文作者:尹慧子,张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高血压的中医认识及经方治疗论文_尹慧子,张艳(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