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宣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情感宣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情绪渲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情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绪渲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也是新时期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战略转移,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秩序失范,工作失业,心理失衡,情绪失落等等,往往造成心理能量的急剧增加和情绪的急剧渲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正确疏导和给予精神上的抚慰。研究情绪泻泄的特点规律及其运用,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情绪渲泄的含义和特点

渲泄,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本义即指那种突破常规的急剧的能量释放方式。心理学和政治工作学转用这一范畴,把那种非和风细雨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渲泄。因此,我们说,情绪渲泄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是特定主体的情绪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破正常缓慢的表达方式而急剧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情绪渲泄常常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激烈失控性。情绪渲泄的主体常常是在失去自我控制的情况下,采取非常规的激烈的方式,打开感情闸门,从而急剧地将整个心理的情绪一古脑儿倾泄出来。这就决定了情绪激烈失去控制,是情绪渲泄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二是心理能量的高积累性。情绪渲泄的激烈失控,是以心理能量的高度积累为基础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绪渲泄的心理能量也往往不是一天半日的产物,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日常的和风细雨的表达方式,而采取一吐为快,一鸣惊人,一泄千里,不可遏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情绪渲泄的又一显著特征。

三是特定对象与特定情境性。情绪渲泄虽有高心理能量做内因,但还必须有特定对象和情境作引线,才能内外契合,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在对象上,情绪渲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一般说:亲情渲泄的对象是亲人和情人;仇情渲泄的对象是被仇恨者以及有关人员;对组织和领导的情绪渲泄对象一般是组织和领导的人格化对象,等等。情绪渲泄不仅要有对象,也需要有一定的渲泄情境,即渲泄的氛围和环境条件,没有一定的情境氛围,也是谈不上情绪渲泄的。这就是情绪渲泄一般都发生在一定场合,而不是随意发生的内在原因。

情绪渲泄的这些特点,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渲泄现象:一方面,必须打破原有的视情绪渲泄为偶然或反常等固定观念,如实地承认情绪渲泄,研究情绪渲泄,给情绪渲泄以应有的地位,以宽容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情绪渲泄问题,摒弃某些视情绪渲泄为大逆不道,洪水猛兽的传统心态;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将情绪渲泄引上良性和建设性的轨道,特别要创造条件,防止情绪渲泄走向反面,导致恶性行为的发生,从情绪渲泄转化为行为渲泄。

二、情绪渲泄的作用和方式

情绪渲泄的作用,可以作如下三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情绪渲泄是一种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需要平衡的,为此,过度积聚的心理能量就要释放,如果不允许释放,过分失衡的心理就要发生扭曲、倾斜、甚至崩溃,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抑郁、焦灼、歇斯底里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可以采取缓慢的、和风细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激烈的倾泻而出的方式。应当承认,对于过高的心理能量来说,缓慢的和风细雨方式已经难于快速释放,也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做到按部就班的情感释放方式。在特定的主体上和特定的情况下,情绪渲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非此不足以快速释放主体的心理能量,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安宁。在这里,渲泄起的实际上是“出气筒”和“安全阀”的作用,对于防治心理疾病,有重要意义。

第二,情绪渲泄也是听取群众意见把握群众情绪的一种重要途径。群众意见,群众情绪,群众呼声,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实施领导、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听取,十分尊重。对群众的意见和情绪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蔑视鄙视态度,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和贵族老爷的作风,早晚是要受到惩罚的。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情绪通常也采取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种是正常反映,细水长流的方式;另一种就是倾盆大雨,一吐为快的渲泄方式。我们当然欢迎群众采取第一种和风细雨的有组织有控制的表达方法,但是,必须承认,在人民群众受压已久、怨气很大、不正之风横行的某些地方,和风细雨已经不足以表达群众意愿,不足以理顺群众情绪,在此种情况下,情绪渲泄也是必要的,有益的。如果对这种渲泄采取禁止和堵塞的态度,那么,所带来的就很可能不是什么情绪渲泄的问题而是激烈的行为报复,就要转化为政治上的动乱和无序的问题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三,情绪渲泄是我党我军在思想工作中贯彻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的重要方法。我们党总结了几十年来做思想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思想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疏导方针,反对堵塞言路的的基本思路。所谓疏导,就是疏通引导,即首先要使人民群众畅所欲言,倾吐意见。这就把允许情绪渲泄包括在内。因此,情绪渲泄是贯彻疏导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理顺群众情绪的重要方法,只有使人民群众畅所欲言,才能把准群众脉膊,抓住问题症结,因势利导,引向正确轨道。如果不承认情绪渲泄,怎么能贯彻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呢?

情绪渲泄的具体方式,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常见的表现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

1.倾吐意见式。这是一种最平和正常的情绪渲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与一定的正常场合途径相关联,如领导征求意见和建设,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个别谈心,小组活动,民主生活会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意见平时难于表达和反映,碰到机会,即以渲泄的方式,“竹筒倒豆子”,将长久憋在心里的感想和意见一古脑儿倾吐表达出来。这种意见的倾吐常常是带有感情性的,如骨鲠在喉,有一吐为快的特点,有的人甚至抱着“不说白不说,说了不白说,白说也要说”的宗旨,因此,往往是带着“火气”,情绪激昂,口无遮拦,说话“走板”,不讲究“分寸”,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强调某一方面的性质。但是,应当承认,在所有情绪渲泄方式中,这种意见倾吐式是最接近正常组织生活,最易于控制调节的一种方式。战争时期的“出气会”,和平时期专给领导提意见的某些“民主生活会”等,即是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

2.指责抱怨式。指责抱怨是情绪渲泄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碰到不可解的难题和内心矛盾时,从统计资料上看,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行为倾向远较攻击和投射倾向为少,因为前者通常与较高的文化教养和性格修炼相联系,大部分人一般本能地采取攻击和外射的态度,其具体的常见表现即是指责和抱怨的表达方式。这种指责和抱怨常常采取激烈的言辞,激昂的口气,不容置疑的态度等。其实质是在渲泄主体内部的不满情绪,以求实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因此,指责和抱怨是情绪渲泄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3.牢骚怪话式。发牢骚、讲怪话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尤甚。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牢骚怪话也是一种情绪渲泄的方式。牢骚怪话是一种主体不满情绪的扭曲的、变态的渲泄。牢骚怪话的价值在于,特定主体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发泄了自己的心理能量,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衡;而对于组织者和领导者来说,则是群众情绪的一种晴雨表,从中可以把握群众情绪的某些“脉膊”和动向,并可以从侧面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牢骚怪话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看待的一种渲泄现象。

4.一反常态式。如喜极而哭,悲极而笑,怒极而骂,愤极而打,甚至当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大唱大叫,对着旷野苍天呐喊、狂吼,或自打嘴巴,自伤肢体等等,都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渲泄情绪的一种特殊方式。现代社会中斗牛场,拳击场、足球场、歌舞场等等群情狂迷场合,以及战场上的许多类似现象,都可以从渲泄心理学上得到合理的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认真研究。

此外,情绪渲泄还有种种其它延伸方式,如恶性行为、恶性事故等,因为已经不单单是情绪渲泄范畴了,所以不再详加论列。

除此之外。情绪渲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还可以作不同划分。从渲泄的内容来看,可以分成正向渲泄,反向渲泄,变相渲泄,转移式渲泄,等等;从渲泄的效果上看,还可分为良性渲泄,恶性渲泄,以及中性渲泄,等等。因此,对以上的类型划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

三、情绪渲泄的引导和调控

对情绪渲泄的正确引导和调控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渲泄现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情绪渲泄进行引导和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情绪渲泄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起到释放焦虑、平衡心理,反映民情心态,有利身心健康和思想疏导的正面作用;也有导致激化矛盾,导向过火行为的负面可能;如果弄得不好,还会延伸到造成恶性行为,恶性事故,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渲泄的引导和调控的研究,尽可能因势利导,将情绪渲泄引向正确的轨道,控制在良性范围。

一是提供适当的渲泄场所。大众传媒介绍的某些日本企业所设立的“出气室”就是实例。聪明而精明的日本企业家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他们在用所谓“团队精神”凝聚人心之外,还专门设立了俗称“出气室”的场所,在里面设置了若干老板和管理人员的胶皮形象。有对其不满者,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控告,并可对其极端憎恨者的“模拟物”施以拳脚。起到了很好的情绪渲泄和心理平衡作用。我们当然不一定模仿人家的具体作法,但是,如实地承认渲泄,突破原有若干对情绪渲泄的不正确看法,视情绪渲泄为“不正常”,“神经病”,“可笑”等等偏见,给情绪渲泄以一席之地,并为之提供一些合适的场所等,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相符合的。

二是提供适当渲泄机会。这方面,战争年代我军实行的“民主会”制度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民主会一般是与半年、一年总结,或与重大战评活动结合进行的,其方式是战士专给干部,下级专给上级提意见。很多即是带有情绪渲泄性质的,有的战士说:“你管我一年,我管你一天”。不少人即通过“民主会”,渲泄了心中的不满情绪,达到了心理的平衡,后来成为优秀的战士,对干部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起到了增进我军内部团结的作用。战争年代的作法不能照搬照套,但给人以说话的机会,使人有情绪不满能渲泄出来,实际上起到了行政管理学的“调节阀”的作用。如火车到站后将废汽放掉,使锅炉防止爆炸一样。

三是提供适当的倾诉对象。提供适当的倾诉对象,是新时期情感渲泄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心理医生的工作与西方军队中的牧师角色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心理医生为了打开病人的“心结”,使病人的情绪得到正常渲泄,常常把自己扮演成病人的渲泄倾诉对象,并耐心倾听,对病人表示同情、理解、并为对象保密,等等。这种角色所提供的理解和同情虽然是虚幻的,但他们所扮演的渲泄对象的角色,以及缓解和消除病人精神紧张,达到心理平衡,避免精神崩溃的作用则是绝对真实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将充当工作客体倾诉对象的责任担当起来,作群众的知心朋友,使我们的工作对象有话愿意向我们倾吐,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辟的责任。

四是积极探索各种渲泄形式。人们渲泄情感,有的是正向方式,如心中有啥说啥,哪地方不满就把哪地方的不满倾吐出来,这就是一种正向方式;有的是采取反向方式,明明是对对方不满,却采取“说反话”的态度。如《平原游击队》中一老人说:“皇军好啊,不杀人,不放火,也不抢粮食,专门给中国人造福气来了,你看皇军有多好啊!”这就是一种反向的渲泄方式;还有侧向渲泄方式,如平常的“发牢骚,讲怪话”就是一种侧向渲泄方式;另外,还有一种变相渲泄方式,例如,通过哭、笑、打、闹等等方式,将心理能量渲泄出来。如看电影电视戏剧,文艺作品,以及看拳击、足球赛等体育节目,参加跳舞歌咏之类娱乐活动等等,来渲泄心理能量,这些都是一种变相渲泄方法。这方面大有文章可作。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和创造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调控人们的情绪渲泄,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是努力将渲泄者的心理能量转移和升华。现代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大量的实践资料也证明,渲泄者的心理能量是不能扼制也不能禁止的,如果扼制和禁止,效果更坏,甚至会发展为恶性变态。唯一的办法是加以转移和升华。所谓情绪转移,即是将恶性情绪转到良性轨道上来,将可能违法违纪的情绪纳入合法的范畴,将非组织的渲泄引向有组织的渲泄,将粗暴的渲泄转向可调控的渲泄,等等。现代社会中,文艺、体育、各种技能竞赛、对抗、比武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能量转移方式。所谓升华,即是将朴素的思想情绪加以提升,变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东西,将个人情感提升到为集体的建功立业上来,现实生活中的“争一口志气”,“发愤图强”,“谁是英雄谁好汉,工作学习比比看”,“你说我不行,我偏要作出个样子叫你看看。”“点将不如激将”等等,都可视为对情绪渲泄的一种升华形式。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好,运用得妙,人们的情绪渲泄的转移和升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标签:;  ;  ;  

情感宣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