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论文_刘治龙

室内设计中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论文_刘治龙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摘要: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为室内装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与表现载体。通过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梳理与挖掘,从艺术设计视角来掌握其规律和表现手法,来创新室内空间设计理念,来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情感与表现力。一种材料,就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语言。我们从材料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上来创新应用,来展现材料的艺术审美,来美化室内装饰设计效果。本文就室内设计中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材料;艺术特征;创新;应用

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装饰材料的特征,首先需要对相关特征进行综合化分析,其次要将其特征的表现形式进行统筹整合,最后有效融合,形成统一整体,提升整体室内设计的效果和观赏度,创设一种更加舒适和谐的独特风格,优化风格设计效果,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分析

1.1装饰材料的质感性艺术特征

装饰材料自身具有较为明显的结构和组织模型,是一种自然属性的特征模式,质地和质感是较为关键的要素,并且,设计过程中的装饰材料也能给予人们对于整体项目的直观感知。材料表面质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温度以及条件变化产生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和设计人群的喜爱效果,确保满足欣赏的同时,实现质感效果的最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装饰过程中,不同装饰材料会具备不同的质感,决定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区别,融合装饰材料特征,能产生明显的心理差异结构,顺利建构系统化的气息维度。例如,在金属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材质的生命活力。

1.2装饰材料的肌理性艺术特征

在装饰材料分析机制中,物体表面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纹理结构和特征,因此,肌理是装饰材料的特殊特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化沟通和特殊渠道处理。在人类视觉和装饰材料属性模型中,借助感知环境细节的路径对肌理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而言,装饰材料中,肌理结构主要包括人共性肌理和自然性肌理,前者是人类创造并制作的,具有一定的人为痕迹,后者是天然形成的,具有特殊特征,能有利于设计师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化处理,确保相关创新模式和实际情况之间的设计稳定性符合标准。正是基于设计空间的系统化分析,要保证设计结构中对肌理有清晰的认知,确保观察结果和触觉之间形成良好的维护关系。

1.3装饰材料的色彩性艺术特征

借助色彩特征能有效提升视觉效果,确保室内设计的意境得以有效体现和落实,正是基于色彩特征,人们在收集到色彩信息后,能对色彩的独特性进行统筹分析和系统化处理,切实维护设计效果和色彩有效性,并且对自身的颜色特征进行统筹分析。另外,色彩除了能有效改善视觉效果外,还能影响观赏者的心情和心境。比如,在色彩体系中,黄色代表的是温暖,红色代表的是热情,这两个颜色结合在一起,形成阳光的效果,并且能给予人一种较好的心理暗示。绿色会给予人一种被激励的感觉,而深色具有一种稳定而神秘的感觉,让人能从色彩规律中体会空间中的立体感,并且体会一种色彩的魅力。

2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方法

2.1利用图形组合来实现创新设计

装饰设计中的装饰材料往往较多,在优化装饰材料的色彩与肌理特征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来营造出新的富有变化的艺术表现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用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对比法、重复法、夸张法、韵律法等。对于某一装饰材料单元,可以按照不同方向的变化来进行规律性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重复的单元组合,打破传统单一的材料表面图形特征。当然,还可以从发散思维的运用中,直接打破原有固定的视觉单元设计,以新的其他夸张的手法来重新组合材料,表现新的视觉感受。比如在某背景墙设计中,利用不同肌理的石条,从其大小、方向等特征上进行按照不同比例的序列进行重新组合与排列,以形成新的立体化条纹图案,既充满视觉活力,又极富动态感。在材料色彩、肌理特征的组合上,还可以采用镶嵌、拼接等构图方法,从材料图形自身特征的重新布置与组合上,营造不同的层次感,增强视觉设计语言的空间纵深感。

2.2转换质感的创新设计

质感是材料自身特性之一,也是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特质。质感转换是通过对原有材料的质感特质,运用“创新”手法来改变质感表现。对于常见的传统建筑元素中的“瓦”,其质感是坚硬、冰冷的。但通过对艺术创新手法来重新布置瓦的视觉结构,利用叠加错层等方式,营造出柔和的曲线美感,从而增强了室内空间意境美。当然,对于“瓦”的质感转换设计,其原本的质感依然存在,只是在新的排列、组合、变化中,质感转换创新设计提升了“瓦”的艺术表现力。同样,在装饰材料中,对于其他不同材料的色泽、质感、肌理、规格等特征,也可以通过质感转换设计来改变其某一属性,来营造意想不到的视觉设计效果。对于“竹”,可以通过金属材料来打造出时尚新“竹”质感,即突破了传统视觉思维,又强化了认知上的艺术张力。

2.3模拟与再现的创新设计

从艺术创作实践来看,人类的艺术实践往往源自对大自然的模拟与再现。在音乐创作中,其灵感源自心脏跳动的脉搏,音乐本身也在相应节奏与音符的转换中来表达出韵律感。同样,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与再现,往往需要从提炼、加工、再创造中来完成。如北京“鸟巢”建筑在设计上,就具有对现实鸟巢结构的模拟。在某“龙卷风”为主题的餐厅设计中,其建筑空间要素在形态表现上,以模拟龙卷风的视觉形态,来优化不同材料的色彩、质感特征,从而增强餐厅空间的风沙意境。当然,在其他室内空间艺术设计中,对自然形态的模拟与再现,有助于增强室内观赏者对自然的情感认知,促进人与空间设计的融入度。与“模拟与再现”自然形态相比,对于天然有机材料的再造手法,往往也是从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规格等特征上,突破传统的视觉设计手段,融入人的主观创造,来增强室内空间的视觉表现力。利用天然贝壳来制作各类大小不一的灯罩,利用稻草等编织挂件来装饰墙面等等。

2.4对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设计

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是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表现,随着岁月的剥蚀,对于一些废旧材料所呈现的色彩、质感、肌理等特征,更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也是创新室内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某音乐公园在设计上,利用废旧的锅炉切割成门洞,利用机床残件来制作雕塑,利用废旧阀门、管件制作博古架等。这些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与创新设计,一方面从中来挖掘废旧材料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从其形态特征来展现某一特殊的时代风貌,来传达某种视觉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废旧材料的恰当运用,不失为一条值得倡导的创新设计新途径。

3小结

装饰设计本身是对装饰材料的组合与利用,来挖掘材料的艺术表现力,突显室内设计的艺术魅力,增强室内艺术空间意境。作为室内设计的基础物质,装饰材料不仅要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还要突出对精神情感的满足,特别是在艺术特征表现上,以设计为导向,以创新应用为手法来拓宽装饰材料的空间内涵与艺术意境,赋予室内设计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增.室内设计创新应用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193.

论文作者:刘治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室内设计中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论文_刘治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