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特种作业培训研究论文_丁凌燕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特种作业培训研究论文_丁凌燕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2019年,国家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试点制度,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特种作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关系,特种作业培训未来的如何发展,笔者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1+X 职业教育 特种作业

一、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

2019年,教育部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称为“1+X证书”试点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获得学历证书之外,还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案》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X证书制度提出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特种作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特种作业是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带来重大危害的作业。例如:电工作业、焊工作业、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之间的关系:

1、特种作业证书是准入资格证。安全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通过特种作业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证后,方可执证上岗操作。因此获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应为相应工种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前提。例如,从事低压电工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先取得特种作业低压电工操作证,才能进行电工作业,才具备报考维修电工等级证的条件。

2、特种作业培训以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安全作业知识为目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前应首先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在校内树立起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红线打下基础。

3、特种作业的培训、师资、考核、发证已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特种作业证书的取得需要经过特种作业培训、以及严格规范的理论及实操考核。证书取得后,还要定期参加培训、考试,才能进行证书的复审。与一些社会化职业证书相比,特种作业证书的管理更加规范,对学生技能培养、素质提升、工作就业的作用更大。因此,笔者认为特种作业证书也应是“X”证书体系下的一部分。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特种作业培训的发展

1、要加大信息化建设。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依靠课堂上老师授课转变为结合各种慕课平台、专业论坛学习辅助相关知识。特种作业培训也应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培训模式,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将部分基础性理论知识利用云计算技术放在线上,为学生随时随地灵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供技术和资料支撑,解决工学矛盾。

2、要注重实际安全操作培训。特种作业培训应更加重视实际操作的培训,将理论教学与实操培训相结合,鼓励培训教师开发理实一体,适于教学的实操培训设备。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全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3、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建设,提升特种作业培训质量。特种作业培训时间长、内容范围广、知识点众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能在考试环节进行检验,影响了考试的通过率。在1+X证书证书背景下,探索完善特种作业评价体系建设,利于教师实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提升特种作业培训质量,提高考核通过率。

4、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取证后的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学生取得特种作业证书后,就具备了特种作业的资格,但由于这时学生还未入职,企业无法对其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如果学生擅自作业,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云存储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输出型泛在学习分享平台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ZD17171

论文作者:丁凌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特种作业培训研究论文_丁凌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