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

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

陈嶷[1]2003年在《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人类将迈向一个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配置和消费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威胁,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范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将自己和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隔离开来。由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大大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使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快,企业必须着眼于对这种变化的迅速感知和反映。这使得企业长期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任何企业都不能安然的沉醉于旧时的辉煌,而必须不断的创新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所以已经觉醒的企业,正在深入地研究如何在分布式、互联的世界里更有效地运作。种种乐观的迹象表明了与知识管理和协同相关的所有领域的市场的繁荣,因此开发新一代知识型网络协同商务平台变得及其迫切。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70172016)为依托,以智能协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面向主体(Agent-Oriented)为技术路线,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协同平台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论述了“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论文第一章,从企业面临的信息化问题山发,在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协同商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协同商务的概念及其优化作用,提出了协同商务协调机制的研究思路,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创新点。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作为开发协同商务的关键技术——智能主体信息技术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智能主体的概念、性质和内部结构,然后讨论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的定义及面向主体(AOA)的开发方法,随后概括了智能主体信息技术应用的特征、现状和难点,最后介绍了面向主体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向。论文第叁章,论述了作为开发协同商务的主要方法——协商原理和协作问题求解过程。首先介绍了协商的定义及有关协商的叁大范畴:协商语言范畴、协商决策范畴、协商过程范畴,在此基础上给出研究协商问题的两种基本理论方法:公理化方法和策略方法。然后讨论了智能主体之间协作的原理与技术,在简要介绍表示CPS形式化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主体行为的心智状态:承诺、约定和意图的理解,最后得到协作问题的求解过程。论文第四章,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主体信息技术和协作、协商原理的协调机制模型。为了达到商务资源在协同商务系统中的合理分布及保障商务主体自主动态协调从而最终达到商务流程的合理运转的目标,引入了“协作单元(Collaborative Unit)”概念并给出协作单元模型;同时提出“商务协同主体(CCAgent)”概念,从功能角度出发确定CCAgent的具体活动;采用招投标机制,确立相关基本算子,以招投标模型实现协同商务任务的合理配置,提出招投标任务的中标竞争策略;最后引入最短路径法对协同商务任务在各商务主体间的进行优化协调。论文第五章,介纠了基于多智能信息主体的协调机制的协同平台的实现。首先从商务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主体和信息传递的角度描述了多Agent的协同商务系统,然后论述了在新型商贸流通模式卜协同商务运作模式的安全性,并由此确立了以IBM webshpere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作为协同商务开发平台的支持,接着阐述了汽车行业实行协同商务的必然性、现状和发展前景,确立了将汽车行业作为协同商务实施的首选对象,并针对东风车身部件公司信息化的具体需求,将协同商务理论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引用协商协作原理和招投标等协调机制、运用智能主体及相关网络技术开发了东风车身部件公司协同商务网站,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功能,最后总结了该系统平台的特点。 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协同商务的研究方向。

宁方华[2]2006年在《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基础产业,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竞争领域。近年来,为适应协同商务的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协同物流已经逐步成为物流发展的核心模式,同时,基于网络联盟协同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成为现代物流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国家863计划“面向机电行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系统论、信息论和协同进化为指导思想,运用熵学、协同学、优化调度、博弈论等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将协同物流置于时间、成本、效能和持续发展的四维空间,进行物流多要素系统分析与决策运筹研究。 论文第一章,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以及协同商务对物流管理的重大影响入手,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物流管理在跨企业合作模式、网络的系统优化决策方面的研究概况,着重分析了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物流的多要素分析思路,确立论文的整体内容框架。 论文第二章,利用协调共生理论和熵学理论研究协同物流网络的经济共生性和复杂性,将结构熵和运行熵应用到协同物流网络的系统分析中,为物流节点协同模式的选择和网络组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基于时间、成本、效能和持续发展多维空间的协同物流整体分析框架。 论文第叁章,以多个不同完成期限的物流任务在网络节点间的合理分配为研究对象,建立协同物流的时间协调数学模型,提出使任务优化调度的病毒协同进化算法;并在优化调度的基础上,运用时间迭加技术使协同任务并行交错进行,定量地压缩物流管线的执行时间,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快速反应提供协同决策支持。 论文第四章,在分析协同物流成本体系和性态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溢出效应的协同物流成本控制策略,阐述了协同策略对物流成本降低的不同作用: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和物流任务的分工协调,提出协同物流任务的成本协调决策模型并设计其病毒进化求解算法,并利用模式定理论证了该方法的性能优越性,为协同物流成本节约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 论文第五章,从经济效益、服务质量以及增值效率叁个方面研究协同物流的效能协调策略。运用描述节点之间资源、方法共享的活动网络,建立基于效益协同的物流网络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德马公司的物流外包策略和产品供需过程中的物流服务;为将物流增值效率的均衡控制在很好的范围内,运用协调博弈理论分析网络节点协同效率的动态均衡。 论文第六章,基于持续发展的理论本质,应用协同学原理讨论成本投资和流程整合协同下的物流节点势函数演变过程;并借鉴生态学的协同进化思想,建立基于物流效能的协同进化模型,提出表征网络及其节点持续成长竞争力的进化能力体系;运用进化博弈论分析协同物流网络达到进化稳定策略的进化轨迹,为协同物流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依据。 论文第七章,回顾分析了机械制造业的物流运作模式、技术创新与发展现状,提出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物流的战略发展措施;对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业应用,构建了汽车行业协同物

韩军涛[3]2014年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快递业发展与协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递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它开放程度较高、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根据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业务量方面,快递业增长速度十分迅猛,2008-2013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1.33%。快递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2014年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顺丰时指出:“快递业关系经济民生,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快递行业的协调发展是保证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市场平衡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在电商市场我国快递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行业内价格战一直是主旋律,存在低水平竞争;快递企业和网商的关系比较矛盾,利益协调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严重制约了快递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建立市场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电商市场快递业竞争的本源,探究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现有文献,很少从作用机制、建模的角度来研究快递与其他市场主体间的交互,因此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本研究以现有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为着眼点和切入点,以快递企业与其它市场参与主体(网商、消费者以及电商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快递企业与市场参与主体间相互作用关系、促使快递业理顺相关利益方关系为主要目标,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协同的含义。研究思路是从我国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业协同发展着眼微观上厘清快递企业与同行、网商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的相互关系,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中观上分析电商市场快递业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主体如何竞争合作、利益如何冲突以及影响如何等,探讨其作用机制,实现促进快递业协同发展;宏观上研究促使快递业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快递企业层面、电子商务运营商等企业层面;从政府规制快递业政策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谈论。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快递业协同发展所面对的、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具体的创新点如下:1.对电商市场快递价格形成进行研究。构建电商市场快递业价格形成机制分析框架,分析市场参与主体对快递价格形成的影响。指出当前我国电商市场快递价格形成机制有两类:一是价格推荐机制;是市场竞争机制,第二种是主要的。对参与价格形成的市场主体——电商平台运营者、接入快递企业、网商(主要是指B2C和C2C市场上的卖家)、消费者所起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电商市场快递需求函数,指出该模型存在让双方都达到利润最大的均衡。模型结果显示价格敏感系数越大,快递企业的均衡利润越低。如果企业想提高均衡利润,那么需要采取适当的对策来降低商家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引入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伯川德模型较好的说明了对于同质化企业来说实施价格竞争最终会使得彼此都没有利润。最后讨论了快递企业价格联盟的不可行性。通过两种条件下的建模分析,电商市场的快递企业缺乏非价格竞争的行为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快递企业竞争理性化的对策与建议。2.分散决策下的快递—网商产业链协调机制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网商与快递企业发生利益冲突的原因,基于两者之间交互关系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的基于代理方法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利用CAS理论多代理建模仿真的方法对网商与快递的交互进行模型化描述。这部分研究需要从现实的现象进行数学的抽象,然后转化为数学模型;之后基于多代理建模的方法来实现数学模型,对这二者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仿真验证。本文选取Fables多代理仿真建模软件,模型实现并仿真。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分散决策下异质快递企业的竞争对网商价格选择策略的影响。该模型中网商代理与快递代理分别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决策:网商做出有利于自身的价格决策;同时异质快递代理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1).在‘'Courier Agent之间的竞争对模型系统的影响”的实验1中,通过不同设置A、B两组不同数量的配送代理。我们观察到:a.强风险偏好的企业所得利润比弱风险偏好的利润高,风险偏好不同与企业的战略有关。结合现实网购市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风险偏好比国有、外资都要高,民营企业通过增加供给产量能够迅速的来发展壮大自己,采取低成本、高产量的办法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积累自身发展的资源。当然这一方式也是以牺牲一定的质量来换取;b.竞争越激烈(快递数目越多),快递代理的平均利润总和越低;快递企业增加的总产量波动越来越大;企业数目应与快递市场需求与供给等条件达到动态均衡,因此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不宜引入过多的快递企业,这会进一步扰乱现有的市场格局。2).在“分散决策下E-retailing Agent代理的对模型系统的影响”实验2中,它与实验1的区别在于,实验1中网商代理E-retailing Agent保持了两类初始价格不变;而实验2中网商代理与快递代理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种模式下,不论强弱风险偏好的配送代理,其利润水平急剧下降,网商的利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验的结果与设计初衷和实际情况相符。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交互的过程中,网商有较大的优势;作为电子商务运营者来说,有责任与义务为参与主体提供合理、公开透明、多赢的交易体系,整合资源与各方协商解决利益分配问题,考虑建立一种网商、消费者以及快递企业的多方协调制约机制,核心就是服务责任的细化与确权,将网商的包装费、服务费与快递企业的快递费区分开来,使得不论消费者还是网商与快递企业权责利益一致,有章可循,同时也能约束网商的不正当行为。3.对快递与电商的合作竞争进行研究。将共生思想导入到快递与电商的竞合研究中,分析其共生模式。通过案例的分析方法,对快递与电商的合作竞争进行了阐述,双方共生协作相互推动发展,但又存在着竞争。结合第二章中的相关理论,指出快递业与电子商务是互惠共生的关系。通过生态种群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建立了非对称和对称两种快递与电商互惠共生模型。在非对称模式下,电子商务大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对称模型中,快递与电商企业的差距不大。在非对称互惠模式下,在互惠模式下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相互共生依存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组,求解了两种模式下的系统稳定平衡解,最后在限定的均衡条件下基于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的结果与理论推导相一致,得到了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在两种模式下的产出水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商务投递终端的案例研究,说明了两者的合作竞争共同推动着快递与电商螺旋发展。

王东[4]2004年在《新型制造模式——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建立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加速了制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制造全球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 论文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系统为依托,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基于网络的协同商务思想,体系与方法为对象,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以开发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原形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深入地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及技术实现。 论文首先从信息技术引发生产方式的演变着手,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分析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转变,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对传统供应链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思路。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理论与技术实现。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控制论则为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为了正确地认识并有效地控制系统,必须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各种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信息论为此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因此论文试图对网络协同商务链基础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丰富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 其次论文分析了基于网络的企业结构与商业模型,在分析网络协同商务链四维空间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建模方法。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网络协同商务链作为一种分布、异构、松散耦合的复杂系统,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自主、分布和协作特性的智能化系统(Multi-Agent System),因此将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Multi-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协同商务链,提高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智能水平。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Agent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制造系统的商务链管理、信息集成、车间作业与调度等领域。根据协同商务链的特点,将其抽象为Agent,并运用Web Services技术进行功能描述与封装,从而建立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Multi-Agent模型,可以为网络协同商务链提供一种普遍的、开放的、一致的框架结构,有利于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与实现。摘要 最后将基于Web Serviees等先进网络技术,运用论文前面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网络协同商务模型、信息集成模型,并对直接关系网络化协同效率的网络性能进行研究,给出其分析算法。同时基于Web Serviees、XML、Multi一Agent等新一代网络技术,运用论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示范原型的系统构成、体系模型、信息模型、信息集成、多Agent模型、分布式协作等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商务链;协同;网络;web serviees;XML;Multi一agent

任占伟[5]2008年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协同商务多主体仿真及实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Gartner Group曾预测协同商务将成为下一轮商务发展的核心内容。企业期望协同商务的引入能够改进业务流程,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幅增加收益等。近年来复杂性理论研究的一些重要思想,对协同商务这一复杂系统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借鉴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协同商务的运作机制和实现模式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协同商务的概念,协同商务中的不确定性,协同商务运作机制与模式,协同商务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本文研究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基础和仿真工具Ascape平台进行解释说明。其次在Ascape平台上构建多主体无协作商务仿真模型和协同商务仿真模型,观察具有相同内部行为模型的差异化企业主体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适应性经营行为,通过对单个主体多样化的变量属性和主体行为的分析,对比两种模型中企业主体的具体表现和运行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在协同商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协同商务系统层面揭示企业主体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的产生和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进而分析由此导致的协同商务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主体应改进传统流程化的业务模式,采用业务层和协调层结合的两层模块化协同商务构建模式。

周伟[6]2004年在《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虚拟企业任务调度和冲突消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代企业面临新的挑战。虚拟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实现协作竞争,是网络化经济的理想组织模式。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是分布式人工智能(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AI)的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多个智能体(Agent)为了联合采取行动或求解问题,实现各自的目标和规划。MAS适合于解决具有分布、动态、开放特性环境中的协作问题,其问题域与虚拟企业成员协作进行调度和冲突消解完全吻合。 本文从虚拟企业的特性出发,提出虚拟企业体系结构,探索研究多智能体协作方法在虚拟企业任务调度和冲突消解中的应用,构建多智能体系统的信息框架,为虚拟企业运作提供新思路。 本文的研究始终沿着问题—理论—应用这一条主线展开并深入。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1) 建立了由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多视图建模、系统平台组成的叁维虚拟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使得虚拟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用业务过程建模,在协同商务的信息环境下运作,这为虚拟企业的组建和运作提供了整体思路。 (2) 提出了自学习贝叶斯协商模型,改进了合同网协议,将多智能体协作理论用于解决虚拟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协作问题。通过算例可知,模型提高了协商效率,增加了协商双方的效用,实现虚拟企业的双赢。同时采用多属性效用函数,结合AHP分析方法和叁角模糊数处理协商过程的决策支持,为多智能体协商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3)构建了分布、自治、并行的任务调度系统体系框架,采用项目分解结构方法对任务进行定义,通过能力匹配来实现任务的分解,结合自学习协商和带偏好的多属性决策,在系统原型中实现了虚拟企业调度中的任务分配,并结合多智能体调度方法和传统的智能算法,提出一种集成的调度算法,来解决调度优化和再调度问题。构造了混合遗传算法来进行实例分析,使得调度系统能够适应制造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快速地响应市场机遇。 (4)提出了在虚拟企业中,如何进行冲突消解的集成策略,从而保证虚拟企业协调运作;策略中采用模糊推理来进行消解方法的智能选择,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事例库中的事例分类,加速知识推理的过程;并实现了正向知识推理和协商的冲突消解算法,为虚拟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5)对虚拟企业领域知识进行了本体论描述,同时分析了智能体通信及互操作性的实现,构建了多智能体系统框架,为虚拟企业协同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指导。开发出的系统原型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多智能体技术研究虚拟企业协作问题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桂晓苗[7]2013年在《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从2006年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以来,我国网购规模逐渐扩大,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掘到了第一桶金。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也引起了众多传统厂商的关注,他们要么授权代理商开办网店,要么自己架设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从而形成了B2B、B2C、C2C、B2G等多种电子商务形式。而每种电子商务形式都形成了围绕着电子商务产品的“卖家——平台——买家”或“卖家——买家”这样的链条。随着电子商务链上的节点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节点之间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各个节点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节点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节点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节点之间的协同竞争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方是协同合作无以为继、草草收场,一方是假货横行、买卖双方叫苦不迭。因此需要厘清电子商务协同竞争机制来保证电子商务的协调、和谐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活动是网络信息活动的一部分,电子商务中的链式关系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了指导个人、社会组织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信息管理及相关学界已将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引入网络信息活动领域,研究网络信息生态链问题。用信息生态学研究电子商务协同竞争机制,指导个人和社会组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生态学与信息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电子商务研究领域,开展电子商务生态链的研究。从协同竞争机制入手,力求从内涵外延、影响因素、具体作用、博弈模型四个方面揭示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机制,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机制的研究体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章,探讨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基础理论。定义了电子商务生态链的概念,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链的长度与宽度、电子商务生态链的结构,以及电子商务生态链的运行过程,并对电子商务生态链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第3章,探讨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基本理论。主要讨论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内涵与外延,着重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形式。第4章,探讨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讨论了电子商务生态链资源的状态和节点电子商务生态位、电子商务生态链的长度与宽度、节点的战略因素、电子商务产品的特性,以及电子商务政策制度等因素对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影响。并总结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规律。第5章,探讨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具体作用。分别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链中,单纯性协同、对抗性竞争以及既协同又竞争对电子商务产品供应商、电子商务服务商和电子商务产品消费者不同的作用。第6章,构建了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演化博弈模型。主要通过博弈论相关理论对电子商务生态链同级节点之间、不同级节点之间以及链与链之间的协同竞争演化博弈进行研究。通过博弈结果提出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的战略选择。第7章,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熊励[8]2001年在《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采购成本不断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等。社会的进步需要协同,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如何协调内部、外部资源,如何在博弈中协同发展,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等相关理论进入高一层研究,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即将到来,迫切需要用网络化手段和协同链思路,来思考企业的生存;呼唤一种新型的企业商务模式,去运筹未来的发展。 本论文以国家863/CIMS基础研究课题“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CIMS方法论(MCIMSBII)的研究”(项目编号:863-511-941-008)为依托,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网络协同商务的思想,体系与方法为对象,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型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NCCC(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Commerce Chain)”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第一章,从信息技术引发生产方式的演变开始,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形成的强大冲击,根据对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分析,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在进一步分析供应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思路,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论文第二章,在协同学思想的前提下,对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运用系统学原理,对企业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和协同共生进行了深入剖析,基于协调博弈的思路分析了企业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控制论的角度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正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信息经济学的效用模型,阐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经济效应。最后,利用计算机所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方法,研究了商务链上分布式协同工作方式及商务群体协作模式。 论文第叁章,通过对网络协同商务链四维空间特点和结构模型的分析,将企业间协同规划、竞争、约束、协调纳入到一个协作框架中进行描述,确定了基于商务主体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研究方法;在分析网络商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商务智能主体模型的概念;在对商务主体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探讨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建模方法和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网络实施协同商务链的关键要素,阐述了基于商务智能的NCCC工作模型建立过程,并研究在相应约束之下的协同规划和策略优化。 论文第四章,在分析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物流策略;将商务链的物流系统视为由相互合作的综合代理组成的网络进行研究;结合汽车行业的物流特色,阐述了物流协同配送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进程。 论文第五章,主要对网络协同商务链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NCCC中一同步与并发协同控制机制和分布式对象的协同构件技术;其次,阐述了基于商务主体的软件多代理协同工作技术:第叁,基于安全协议的标推,分析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安全控制技术;最后,探讨了协同商务的标谁化问题。 论文第六章,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汽车生产模式的变化,针对国外汽车信息网发展和国内汽车工业的网络应用现状,提出了面向汽车工业的网络协同商务链应用构思框架;利用东凤车身部件有限公司的原始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型,进行工程背景的应用,初步验证了本论文前面章节中的许多思想或方法。 最后,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周定财[9]2017年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市场机制转换、社会快速转型的大变革之中。在这一变革洪流中,社会不断地由单向度向多向度、价值由一元向多元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官僚制日趋式微,社会日益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经济与社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总统为先导,西方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政府改革运动,涌现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指导政府改革的理论。他们试图以上述理论为指导,以政府再造为手段来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拉开了政府改革的大幕,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由此而推动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公民社会的崛起、公共空间的拓展以及公共事务复杂性的增强,一方面是政府单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包括公民、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引导社会管理由政府单一管理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转变,以此来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问题。于是,协同治理应运而生。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战略任务,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16字”的社会管理格局,并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从而在制度建设层面上规范化地推进协同治理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原有“16字”社会管理格局基础上,重视“法治保障”建设,从而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协同治理的实现为研究目标,以后工业社会为研究背景,以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协同治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践形态、协同困境、生成机理、域外经验借鉴、具体协同路径为叙事脉络,通过规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多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论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释。在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协同治理”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问题及协同治理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解释力。同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四大理论基础,即系统论和协同论、治理理论、“巧匠”理论、整体性政府和无缝隙政府理论。其次,阐述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协同治理的基本形态。府际协同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协同治理的“方向盘”和“发动机”,属于政府治理的内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治理能力,透过治理过程的协同加强沟通、提高信任并发展更为多样优质的备选治理工具。基层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协同是基层政府治理在体制内有效协同的基础上进行的外向性拓展,属于跨域协同,是对府际协同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当下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社会公共问题。再次,阐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协同治理的困境及生成机理。从主体地位不等、协同动力不足、权责关系不明、拥有权力不均四个方面分析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上述困境的产生原因,其中协同惰性是困境生成的客观因素,信任阙如是困境生成的主观因素,机制缺失是困境生成的动态因素,制度滞后是困境生成的静态因素。最后,阐述域外协同治理的经验启示及我国加强基层协同治理的具体路径。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协同治理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制、机制、制度乃至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借鉴域外协同治理经验,可以从协同平台、协同主体、协同机制、协同方式和协同环境五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协同治理。

李灵[10]2003年在《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比较管理学、系统工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电子商务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子商务项目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项目协同管理的概念、内在协同关系和协同作用,研究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协同规律、特征,建立了协同管理框架、机制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平台,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体系,为信息时代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 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项目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比较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协同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 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系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多种高新技术融合的复杂系统,协同学理论、系统和系统工程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累积理论是进行该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系统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提高。3. 运用协同学和管理学的观念和原理,分析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系统的协同性,利用系统工程和数学定量的方法,定义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概念,建立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概念模型,给出了项目协同管理的系统构思,探讨了以协同商流、协同物流、协同信息流为核心的协同运行管理和以协同项目管理过程、协同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协同开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并提出了项目协同模板管理的系统方法。4. 在对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概念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系统优化(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针对其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立了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目标和原则,构建了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同时,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项目协同管理的协同性预警系统。最后,为了协调人和组织的关系,特别是突出领导的核心作用,研究了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组织系统,提出了协同管理的组织系统框架。5. 为了将协同学理论应用到复杂的现实系统中,运用系统科学、博弈论、工作流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研究方法,研究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机制。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群组决策判断矩阵,为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WP=3>群组决策提供了决策判断依据;运用工作流技术和方法,构建了电子商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建立了合作和非合作的博弈模型,探讨了项目协同管理的“合作—竞争—协调”的机制。6. 为了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建立了基组织结构模型和基于基组织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平台,在平台的层次中列出了协同工作应用层,在该层次可拓展各类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使平台应用具有宽泛性,并初步研究了在此基础上的组织共识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7. 以A制造企业实施K电子商务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协同管理在电子商务项目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D]. 陈嶷. 浙江大学. 2003

[2]. 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D]. 宁方华. 浙江大学. 2006

[3].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快递业发展与协同机制研究[D]. 韩军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14

[4]. 新型制造模式——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 王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5]. 不确定性环境下协同商务多主体仿真及实现模式研究[D]. 任占伟. 重庆大学. 2008

[6]. 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虚拟企业任务调度和冲突消解研究[D]. 周伟. 中南大学. 2004

[7]. 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机制研究[D]. 桂晓苗.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8].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熊励. 浙江大学. 2001

[9].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研究[D]. 周定财. 苏州大学. 2017

[10]. 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 李灵. 天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