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的多元态势--文艺随意性第三论_西方世界论文

文化艺术的多元态势——文艺随机性琐议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随机性论文,之三论文,文化艺术论文,态势论文,文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种解释模式

西方自古代希腊始便希求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严格的因果决定论系统,将宏观到微观无一例外地罩在这恢恢天网里。星球的自转与公转,电子绕核的飞旋,每个人的穷通沉浮,意识的瞬间变化,数十亿水滴的涡流中一个水分子的行迹,一根细细游丝在空中飘浮的行踪,大千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每一步、每一刻、每一细节都尽在一道方程式的掌握之中。恰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所说:“牛顿力学认为,在了解某一时刻的情况的基础上,原则上可以精确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一切。世上存在着严格的因果网络,一切现象,从一个分子的极微小的跳动到一个星系的爆炸,都是在很早以前就连细节都定下来了的。正是因为这种力学观点,使得彼埃尔·德·拉普拉斯(1749-1827)宣布“假如谁知道某一时刻宇宙中的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他便掌握了所有的必要信息,可以计算出宇宙整个的过去和将来的历史。”按照这种严格的、完备的、以贯之的逻辑,哪怕是私心窃想,浪漫追求,某个新生儿小指左侧的一颗红痣,某个老官吏一个喷嚏打出的一颗烂了根的门牙,都是早经安排设定了的。这是一种在欧洲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成了普通民众无须证明的信仰;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也深信宇宙有一个统辖所有规律的中心规律,它是万有的井然有序、严格确定的总源。连伟大的爱因斯坦都用他后半生的主要精力证明宇宙的确定性秩序。在他们那里,一切都逃不掉绵延无绝的因果链条,精确无误的逻辑结构,四海皆准的严格决定论模式。总之,西方的拼音字,中国的象形字,汉民族的世界一绝——缠足,音乐家的一个装饰音,书画家的一笔飞白,贾岛的推推敲敲,对玛丝洛娃的十二次修改,八十岁哥德谈恋爱,硬汉作家海明威自杀,索尔仁尼琴重返俄罗斯,帕瓦罗蒂不与人上同一茅厕的怪癖,艾青戴一顶右派帽子等等文化艺术现象,都早已经载入历史“推背图”里了。

但大量日常经验提供的却是另一番景观。事物并非只遵行严格决定论、机械因果论、确定性原则,还服从某种不确定性原则、广义因果论、非严格决定论。虽然天体运行有极严格的秩序,但其每一周期的运行轨迹并不绝对相同,即自转或公转存在着摇摆、偏离。工业中被视为规范的标准件,实际上也带着公差。运行在固定铁轨的火车,每次都出现不可重复的上下轻微跳动,以上这类现象主要服从因果决定论、确定性原则,在极有限范围内表现出非严格因果决定论的不确定性。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成份极小,常常可以略而不计,因此习惯于以如下方式描述这类事件、现象:当一定原因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定产生某一结果,且只能产生这种结果。这是一类处于因果确定性关系中的现象。生活中还存在大量如下现象:当一定原因条件具备情况下,某一结果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表现出因与果的不确定性关系。我们把事物、现象、过程的这种不确定性叫随机性。一个圆球落地说不准那个点正朝上,哪怕是神枪手射出的这一枪也不能说必定中的,梅雨时分也无人敢担保明日定准下雨或不下雨,总体估量今年全国丰收,分开看,某地大丰收,某地丰收,某地平年、欠年或颗粒不收,表现为丰欠的空间随机分布。到了明年,可能丰转欠,欠转丰,或丰欠未变,这是丰欠的时间随机分布。世袭制并不必保皇帝个个无能,选举的总统也难能个保个称职,伟大作家不敢说下笔必定成功,也不能说那部作品一定传世。但这类随机的不确定的现象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只不过不是因果确定性规律而已。局部看,一时看,这类现象是一因两果或一因多果的。有不同程度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如果令它们重复到足够多的程度,便可找到它们产生、变化的规律——一种统计规律、概率性规律。譬如一只骰子掷下,六面中的哪一面朝上,无论哪一次我们都无法确定。但掷的次数多到一定程度,便可算出每个面出现的次数是六分之一,即通过统计方法可以求出它们出现的几率。这种对不确定的随机现象的表达是一种统计概率描述。通过类似方法可以计算出初生儿成活率、失业率、转换率、成功率、中奖率、作家分布率,电影电视上座率、收视率等等,文化艺术领域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都适用于统计概率方法。还有随机性在那里占支配地位的一类现象,如一个热气团,一股龙卷风,其中每一质点的状态、轨迹都是不确定的,其中最典型的则是量子领域了。当人们涉足物质的微观领域的基本粒子世界,牛顿经典框架、可预测性、决定论都失去了效用。保罗·戴维斯说:“对完全可预测性的最重要的驳难来自量子因素。按照量子论的基本原则来看,大自然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海森堡的著名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在亚原子系统运行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无法消除的不确定性。”美国物理学家阿·热认为,在量子世界“老天爷不仅仅掷骰子,而且掷的还是非常奇特的骰子”。平素掷骰子经计算得到1朝上的几率是1/6,得到2的几率也是1/6,而得到1与2的几率则是1/6+1/6=1/3。即求日常事件A与B的几率只需将两者的几率相加即可。但在量子领域得1与2的几率不是1/3,竟是介于0和2/3之间。尽管量子世界的每一基本粒子行为是随机的、测不准的,但量子物理学却可以给基本粒子群的不确定性以精确的数学解释。电子枪射出的每一电子落到电视屏的那一点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但大量电子群的行为却是确定的,形成一个边界清晰的视觉图像。

以上是两种描述方式构筑的两种世界图式:一种是严格因果决定论的确定的可预知的图式;一种是广义因果决定论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可预知性与不可预知性相统一的图式,我们认为,采用后一方式才可能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多元态势以更贴近的阐释。

多元举隅

人类根据内在需要的多种可能取向和外部环境提供的多种可能,不断创造、改变、提高其生存方式。但是聚居地球各处的人群选取的并不是同一道路、同一形态、同一模式,相反,从远古到现代,人类所建构的是一个多向选择、多元互补、多极竞争的人文生态环境。据研究,人类创造了八百至两千种原始文化。据丁广惠先生《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史·原始社会卷》所述,远古先民取火方法总体分为两类:撞击法,磨擦法。前者多以燧石、石英、黄铁石相撞击取火。后者又分火钻法,火锯法,火犁法。每一小类下边又可细分几种。原始的巫术神话传说表现出巨大趋同性,然而图腾创造令人眼花缭乱,神话传说多采多姿,表现了先民想象的无羁。历史走了相当的一段路程人们才采用竹木帛纸金属材料蚀刻着画,而原始人群或在只能爬行进去的山洞的穹隆处做画,或在突兀的险峰运力,或在难以攀援的垂直崖壁上刻镂,神秘怪异的抽象与生命热力的喷发扭结一起,以其鸿蒙的浑豪借石向天地述说生命的大主题:我来了。不过根据岩画发现,先民是散在各处以不同的调性在述说。总之,人类社会生活刚从自然界脱化而出就呈现出多样性、歧义性、丰富性。考察人类历史,这种多样性、多元化并没有因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演进而减弱、消失。相反,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愈是达到较高层次则愈呈现出更加突出的多元化、多极性、丰富性,它们与统一性、一致性、协调性互补,共同体现了宇宙自然的活力、人类社会的弹性、创造精神的旺盛。那种特别偏爱社会发展模式的化简,连续不断地一律人们意志,对多元多样的过敏嫌弃,对随机性的漠视,用一种模式去框定一切的过分执著,恐怕难免造成一种贫乏、空疏、扭曲的境况。

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同一层次社会文化的多形态性,同一形态社会文化的多级次性。同一层次的多形态性是随处可见的。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与法家文化;禅宗与密宗,中国禅与日本禅,藏密汉密,都是不同领域同一层次不同形态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多层次的多种文化与多种文化的多级次构成的系统。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要是指以中国儒道精神为代表的文化和以古希腊罗马分析精神为主流的西欧文化,它们都经受了巨大时空跨度的考验,稳定地生存下来,它们涵盖的繁多子文化都带着它们的鲜明特色。中医与西医是同层次的两种形态迥异的医学体系,各有自己的理、法、方、药。长短互见,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兴一废一,如左脑之于右脑。中医又可分为汉医,藏医、蒙医,也是各有独特价值的同层次多形态的医学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也是同级异态大文化中的子文化。从构成、调配、烹饪、炊具、餐具、进食方式都有很大区别。就中国言又可分为京津鲁奥川陕多种派系。中式建筑以飞檐硕顶,雕梁画栋、刻金镂银而著称,横稳有余,夸饰着一种沉稳与繁缛;西式建筑多巨大高耸的圆柱配以直指上界的多形顶制,内顶有似苍穹的雄阔,不断地纵向延伸,讲述着崇高与华赡。西方哲学是认知的、逻辑的,它雄心勃勃,企望以数字的精确与逻辑的严密审视宇宙。东方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拒斥数学逻辑精神,对语言持着十分的不信任,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超验哲学。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根据脑科学进展,可以说西方哲学是分析左脑的哲学,东方哲学是直觉右脑的哲学。东方与西方的文学艺术是两种气质、精神、风貌。无论现象的描述还是规律的揭示都是大课题,要大功力。笔者只能做最浅陋划分(见下表)。

东方的文学艺术是: 西方的文学艺术是:

参预的、天人合一的 经验的主客有分的

直觉的非分析的 感受的偏于认知的

重表意 重写实

重表现 重模仿

内倾

外倾

虚 实

阴 阳

柔 刚

疏 密

简 繁

静 动

淡 浓

隐 显

曲 直

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一样醉人,犹之乎东方少女与西方丽人都风致别有。东方少女外在的文静透着内心丰富戏文,西方的热烈多情直是心泉的淋漓宣泄。西方夺神夺魂,肌体、感官精神一起投入,人的灵与肉在艺术强力催发下痴醉迷狂;东方脱却繁臃的素淡,要人配以清澄之心去品味,不自知与其化合为一,领略一种灵性的宁静之美。“东方是静默的,西方则是雄辩的。但东方的静默并不意味着哑口无言,静默在许多情况下与多言一样是雄辩的。西方喜欢用语言表达,不仅如此,西方还使语言文字赋有血肉,有时竟使得这个臃肿的血肉在它的艺术和宗教中变得过分显著,或更确切地说变得过分的浓艳和淫逸”。铃木大拙对东西方精神的把握是精微的,他继续说:“‘静默’是‘如雷震耳的静默’,而不是堕入空无深渊中的静默,也不是归附于死亡之永恒冷淡的静默。东方人的静默类似旋风眼,它是风暴的中心,没有它,便没有任何运动,把这个不动的中心从它周围的运动中抽象出来,是把它概念化而毁坏了它的意义。旋风眼使旋风成为可能,‘眼’和‘旋风’紧密结合构成了这个整体。”“芭蕾舞就是典型的西方产品,人体与四肢有韵律的运动,在整个和谐而复杂的舞蹈中以最轻快的方式贯彻始终。我们试拿它和日本的能舞比较,多么鲜明的对照!芭蕾舞几乎全是运动,脚也差不多不沾地,运动是在空中进行的,显然缺乏稳定性。在日本的能舞中,舞台上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稳定、庄严,就像是在举行一种宗教仪式。演员的脚始终稳定地落在地上,身体的重心放在腹中……他动的时候犹如不动,他体现了老子非动之动的教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根据徐复观的引述,“是要发现能够画出空间的、身体的、物质的映象,及解剖学的正确性的手段”。西方绘画追求的是以经验主义的观察为支撑的写实画风。不避线条的繁复细密,力求把颜色涂满画布,戏剧则把乱真的景观尽数搬上舞台,文学家则动用一切可用的语汇“意务周勤”地描摹,要求运用血肉丰盈的感性表达一种可纳入逻辑陈述的本质。中国绘画采用的不是西方相当客观的观察,而是物我交流主客合一的体悟、沉思。这便形成了形神无分的画风:“画以简为尚。简之人微,则洗尽沉滓,独存孤迥”,“作画为空境最难”、“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因为“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用笔时须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此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艺术家与天地的契合即艺术家的元身元神与自然的实体与精神的契合,所生之境是物我形神的圆融无分,其境之神既非独我之神也非孤物之神,而是物我一体之神,其境之形既非独我之形也非孤物之形,而是与物我一体之神俱生俱现之形,这形神之境自然带有因沉思而带有的清虚玄远淡的特点。这与欧洲的日常经验的、心理学的形神统一不同。这是两种文化路线,两种审美方式,两种主体状态创造的两种性格的绘画。西方诗歌也浸泡在作为欧洲文化整体特征的分析认知理性的乳汁中。欧洲诗人喜欢把抒情客体纳入到自古希腊以来不断完备的逻辑格局之中,用认知梳理诗情,喜欢在密匝匝逻辑丛林中徜徉。今举西方与东方诗歌证之:

老虎!老虎!燃烧的火焰,/游荡在黑夜的林莽,/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才能铸造你这可怕的匀称?

——威廉·布莱克

长在颓垣破墙上的小花,/我把你从隙缝中拔下;/把你连根带花置于我的掌中,/小小的花啊,如果我能知道/你是什么,连根带花,一切一切,/我就知道上帝和人到底是什么。

——丁尼生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当我细细观照时,只见那荠花开放在/篱墙角边

——芭蕉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智慧,理性来说,某种永恒的定律存在于上帝的头脑之中,并统治着整个宇宙。哲学家笛卡尔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对“上帝赋予自然的定律”的描述。科学家牛顿则表示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为“上帝推动自然的定律”提供证明。文化巨人伟大画家达.芬奇认为:“人类的任何研究活动,假如不能够用数学证明,便不能称之为科学。”培根也说:“没有数学知识,就不可能知晓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欧洲人认为数学不仅是世界的骨架,而且它自身就是美。爱因斯坦曾说:“纯数学是一种逻辑理念的诗篇。”“世界富于秩序与和谐,我们只能以谦卑的方式不完全地把握其逻辑的质朴性的美”。约翰·惠勒说:“总有一天,有一扇门肯定会开启,显露出这个世界的闪闪发光的中心机制,既质朴,又优美。”另一名现代物理学家狄拉克也说:“让方程式优美比让方程式符合实验更重要。”玻姆说的更直接:“物理学是洞察力的一种形式,因而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因此诗人伊丽莎白·布朗宁说:“假如你得到的只是质朴的美,你得到的就近乎上帝发明的最美的东西。”因此布莱克带着理性的解剖刀作诗,丁尼生则“完全是知性的,是典型的西方心态。”铃木大拙认为:“他是逻各斯学说的鼓吹者。他必须说点什么,他必须把他的具体经验抽象化或知性化,他必须跳出感觉的领域,进入知性的领域,他必须把生活与感受置于一整套分析之下,以满足西方寻根究底的精神。”文化生命的整体性令西方诗歌涂有一层重重理性色彩是十分自然的事。而陈与义刚刚用理有分就马上将其收起,回到动与不动的悠然自适的诗意里。中国诗人迷恋于不落言筌的沉思妙悟之中,其浓醇的兴会完全是凝神观照的圆融无分的诗魂。东方崇尚的是一种超验、超越语言的智慧。它不是通过西方的逻辑数学方法、认知方式、日常经验获得的知识。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意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使主体达到一种特殊生理—生理状态,从而使人的小宇宙中有大宇宙的投射,大宇宙也浸渍了小宇宙,从而进入主客无人合一境界,即所谓空、无、道、禅、真等超验超语言的大智慧,“唯有空空是大道”之谓也。而西方分析的语言的东西被他们视为皮相。因此“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中国诗歌之理是超越日常经验方法和语言运断之理,非西方之理。在中国哲人看来,“可以言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提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他们尽量剪除一切的芜杂与赘尤,出于交流吝啬地言说着不可言说的心与物、人与天无言、无象、无迹又无尽的互渗交流。于是推崇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成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旨趣。《鹿砦》所呈示的正是空净圆融、流转不停的大化境界。中国诗人千姿百态。但大体说来,老庄的清空与儒家中庸诗教使各类古典诗人却有儒雅的悲悯、空灵的审视与考究的节制的诗风。而某些日本诗人却比中国倾向老庄的诗人走得更远。他们运用捉摸不定的象征将诗的此在向彼在推进一步,使诗歌处在经验与超验的临界处,以语言的超越去捕捉超越的彼在。

同态、异态的多级次性也比比皆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两种同异互见的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搞阳儒阴法的一套,欧洲封建社会是城邦制的贵族政治,政教合一。宗教的偏执与贵族的刚愎自用形成了漫长的黑暗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学说不仅以其礼与法家适度接轨,形成从上到下自律律人的机制,且孳生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封建“平权”思想。儒家思想是社会人生百科全书,人类解决生存挑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儒家总会提供一种文明而切用的策略。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颇有价值的。尽管奸佞之徒会用它来包装自己。但它的仁义忠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齐治平,都为给人们的本我找到一条切情切理的制约,对关于人情活力的社会人伦秩序的生成,对社会人生平衡机制的确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恰如徐复观所说“勤政、爱民、受言、纳谏、尊贤、使能、廉明、公正这一连贯的观念”,对从皇帝到群臣,从读书人到引车卖浆者流都是强力政治洁净剂,社会生活洁净剂。因此在封建的自然经济土壤上产生了开明政治制度与政治措施。这种较为宽拓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文学艺术家创造出世界史上灿烂夺目的文学艺术的重要原因。著称于世的四大发明及一系列价值极高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也多产生于封建社会。完全可以说封建的中国既是文化艺术大国,又是科学技术大国。政教合一的欧洲封建中世纪不仅扼杀天才创造力,窒息科学精神,那里的宗教裁判所,火刑柱至今令人颤栗,连伽里略只能表示就范:“因本宗教法庭令我要完全放弃那种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中心的错误观点,并且禁止我以任何方式持有、捍卫或宣讲该错误信条,我发誓弃绝、诅咒并憎恶上述谬误及邪说,以及一切其他与上述教条相悖的谬误及教派。”这使人想起不久前遗传学与人口理论的厄运。因此从总体说中国的封建制与欧洲的封建制实际上存在着等级差别。人们也不能说雅典的民主奴隶制与斯巴达专制奴隶制都有其存在的现实性便说两者是同一层次不同形态的文化。生活在雅典的奴隶与喘息在斯巴达的奴隶两者的生存质量与命运归宿不能因同是奴隶制便肯定其间没有优劣之分。同样也不能因为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便肯定他的不少过了头的中央集权政策也是好的或最好的。没有秦始皇历史会选择另外什么人来统一六国,并且也不必非如嬴政那样刻薄寡恩地巩固政权。历史固然是一次性的,不像科学实验可多次重复,但也不能因其一次性便肯定它是好的或最好的。过去我们对纯计划经济褒奖有加,对市场经济批判无减。但从理论与实践上都表明,它们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上有深浅偏全之别,有经济效益的不同,各种生产要素配置利用程度不同。过去许多文学艺术家歌颂赞美前者,对市场经济的人与事抱一种偏狭的态度。这与他们的精英角色很不相称。我们能千百次重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原则,却很少注意实践与真理的多形态,多级次性。先说同一层次、水平的多形态性,如西医实践与中医实践都是有效用的,各自证明与其对应的独特形态的真理——中医的黑箱理论与西医的白箱理论。诗三百、离骚与荷马史诗都是不朽的,说明东西方两种异态创作实践的有效性,两种形态创作理论方法的真理的有效性。水墨画可以传之永久,油画也能够雄视百代,它们却是出自两种创作实践,受两种形态绘画真理的指导。再说不同层次的多形态性,与同一形态的多级次性。中医的理、法、方、药与西医的理,法、方、药都自成形态体系。各自内部又有高低上下的等第差别。歌唱领域约分三类:高雅音乐、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唱法有三:西洋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但每一类理论的阐释、每一种唱法的表演既存在千差万别,又有高低上下的区别。看来声乐领域存在着多种实践与多种真理,既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多形态性的实践与真理,又存在着同一形态多层次的实践与真理,关于文化的多级次性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挽具。吕斌先生在其《文化进化导论》中说:“关于这个文化元素,李约瑟谈到,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最早的图画到公元1000年的欧洲,已知的唯一挽具是称为‘颈肚带’的挽具。在这种情况下拉车是靠肚带与颈带连结点上的轭进行的。这种挽具不是很有效的。因为套上这种挽具的牲畜不能拉500千克以上的东西。因为拉力主要来自颈部,过重会使得牲畜窒息。另一方面,中国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汉代初期,就已经有了‘胸带’挽具。这种挽具来自肩上,由于拉力来自正确位置,牲畜可以拉很重的负荷而又不致被窒息。所以中国的马车要比欧洲任何种车大3、4倍。”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多形态性多级次性不胜枚举。总之理论与实践的同层次多形态、同形态多级次,异态多级次构成了人类历史与现实的多元化景观。

机制略说

多元化,多元趋势形成机制,略可从四方面探求。第一,宇宙事物、现象、过程多得无可胜计,决定了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的无法计算。即使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各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内元素间的作用、结合、离析的方式也都多得难以想象。因此其过程与结果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如多个水分子遇冷成冰,遇热成汽,又遇一定情况成雾、成口、成霜、成树挂、窗花、成露、成雨、成云、成各种溶液、乳液、成各种酸碱化合物,成生命的一部分——在血中,在体液里,在脑细胞中,因而走进了奇思妙想的心理之中。将其分开则知是氢与氧的化和,而氢与氧可归为原子,原子又归为电子与原子核,原子核则是质子和中子,再细分,再再细分,希腊人苦苦追求了数千年的宇宙大厦基本构成的粒子实体变成了不具粒子性的能,能之后又是什么,科学尚不能解答,但仅水这宇宙中小小的一部分已是一曲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谐调的复调音乐了,可想而知宇宙更是一多层次多侧面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互补的多元化世界。第二,人脑复杂结构及其随机工作程式是人类心理社会生活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人脑计有10[14]神经元,一说有100亿神经元,每一神经元有1千至10万不等的树突,假如每一树突都能回答是或否的问题,由此人脑状态数将是2的10[13]次幂。这个数目是相当巨大的。如果将脑神经元群其它可能结构方式、脑化学库的丰富复杂行为、脑多值判断、模糊判断及巨量的非判断性脑生理生化活动包括进来,那么脑可能状态数值将是天文数字的。由此看来,主体世界元素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可与客观世界的相匹配。这不仅造成了世上任何两个人包括已生与未生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与行为,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一生中有完全相同的心理与行为。因此,假如古往今来人们的头脑的每一瞬时变化都可转录为视听信息,那将构成一个随机变换的巨大万花筒,完全可以同大千世界的宇宙之歌的随机调式相媲美。正因如此古今中外不论谁过分偏爱齐一、一律,让人们共穿一色服装,同说一样的子曰诗云,齐唱雅颂之声,却不能强令人们只有一种念欲,夜里做同一个梦。随机性既是自然又是大脑本性的一个重要侧面,多元化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和趋势。第三,客观物理系统与脑生理生化系统相互作用表现出更大更强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因为两个系统单独的随机排列组合方式大大小于两个系统之间的随机排列组合方式。因此主体与客体相遇便生出万千状态、万千情境,感知的、表象的、联想的、体验的、意念的、欲求的等等,而脑的创造力则可把主客结合体——万千状态、万千情境更加以无尽无休地分离、重组,创造出自然所无的新质存在——从脚下一双鞋到超音速客机,从一方土炕到五星级宾馆——一个由简趋繁、由粗转精的动态的社会文明系统、文化艺术系统。人类创造心理具有随机程序,它是社会文明、文化艺术多元化主体根源。笔者于十年前谈到存在决定意识(思维)的机理问题,有必要稍作重复。我们的哲学教本与前苏联哲学著述只谈存在决定思维不谈存在如何决定思维,几乎是无头思维论。有的文艺理论教本也便不求甚解地说什么存在是什么样,人们的正确反映也便是什么样,且云这就是唯物主义,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哲学基石。这不能不说是理论家对脑科学的陌生而产生的家常式误解。存在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认识能力的存在(A),一类是具有认识能力,信息加工程序的存在(B)。(A)与(A)相互作用无思维意识产生,(A)与(B)或(B)与(B)作用才有思维意识的产生。人脑是漫长生物进化的产物,在未创造社会之前就先天具有认识创造系统、原欲一生存生命意欲系统、情绪体验系统。人类按照内在需要、生命意欲取向及自然的多种可能而不断创造社会文明。笔者曾于1984年编著的《文艺心理学》(上)写道:“创造是人的天性之一。正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想象力,这个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给予了人类以强大的影响。”没有沉眼在人类机体中的这种潜能,人只能像动物永远重复同一生活模式,永远消极享用自然。但是人类的社会文明处在日日新的发展变化中。创造力之精髓即在一新。新的想头,新的行为,新的产品,新的文艺作品,因而新的生活不断出现的更新模式,便是创造力的功绩。因此创造力这个人类天赋的骄子是艺术、科学、工具产品、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断丰富、发展、更新、增长的关键机制。因此上面的公式又可表述为:

或表述为;自然存在人类主体存在——→社会文化存在。此后人类主体便同环境——自然与社会处于更复杂的作用网络之中,此处不赘。由此是否可以认为:第一件生产工具,初始的社会实践,发端性的社会存在、社会环境、最先以观念、意象的形式生成于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否可以认为,没有自然的启示,没有自然的特殊部分大脑的原欲器件与创造力部位,便不可能有最初最早的人类精神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创造活动,便无由谈到人类起源、社会发生、劳动的出现,文化艺术的起因呢?既然脑的创造力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天性,具有随机工作程序,客观世界也具有随机多元的特性,因此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除了有确定性的一面也还有不确定性的一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也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在人类社会低级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受社会生产力的规定、制约、限制很大,表现出明显的确定性。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主体力量愈加突出,主体对客体,社会环境的物质因素,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一面,以及对一切物质文化结合体的文化的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创造性、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来。譬如在人类经历的几种主要生产关系过程中都有数量不等的个体所有方式与之并存。譬如在自动化、电脑、生物基因工程、核与宇宙飞船的太空时代生产力之上建立的有前苏联式的、英国工党式的、纳赛尔式的,坦桑尼亚式的、印度式的国有制,有集体、集团所有制,有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有国有私有联合(混合)所有制,还有跨国公司,欧洲联盟式的所有制。世界以多种所有制或所有权相同生产权、支配权、使用权、分配权不同的形式与现代农业生产力相匹配。说明生产力越高,经济增长潜力越强,生产关系组成建立的自由度越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那么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化艺术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则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随机性。恩格斯说:“一切政府,甚至最专制的政府,归根到底都只不过是本国状况所产生的经济必然性的执行者。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好的、坏的或不好不坏的——来执行。”普列汉诺夫也认为:“总之,人类的进步并不是这样简单,也不是这样公式化,以致一切民族的进展都服从于同一个规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也实行着单一计划文化艺术政策,提倡一种创作方法、一种风格流派、一种创作模式、一种文学艺术理论框架、单一文化艺术生产消费机制,忽视了随机性、多元化,几乎将创造力的研究逐出文艺理论领域,文艺家也成了移来挪去的棋子。第四,人类本性与多元化趋势。弗洛伊德本我说毫无掩饰地指出无论粗鄙卑微的生灵还是被文化雕琢得精致考究的彬彬君子都有一样的沸腾的一锅原欲。然而指出这一点的古今中外大有人在。孔子昭示:食色性也。当然他希望以仁化育本性。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但他却说,人类是从动物界走出来的,因此便永远也摆脱不了动物性,不同的只是摆脱得多少而已。人类原欲始终是推动他们思考、行动、创造的内驱力。人们创造生产工具,建立社会秩序,搞一条社会文明进化路线,都是根据自然与社会提供的可能来不断满足在原欲之上建立起来的庞大社会需要系统。正如马克思所说情欲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的本性,这个本性已牢牢又深深镶嵌在DNA人类生物基因里。原欲是人类最深层的根,生命最内在因素。原欲的巨大潜力表现在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竭的生长点,生活的每一进步、提高既满足了已有的需要又同时产生了新的更高的需要,因此从本性上讲欲望是填不满的,人类永无满足之时,说极乐世界能够满足众生之欲,那是佛家的虚设。因此人类本性便是不断追求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人类原欲有多种,其中每一具体需要又都是全方位的,向上下四方伸展。譬如滋味的需要就有苦辣酸甜咸等,而每一味下又有一多元子系统。因此人类需要又是多元的——同一层次的多形态性,同一形态的多级次性。正因如此,文学艺术既有古典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具象的又的抽象的,既有再现的又有表现的,既有本乡本土的又有异国他邦的,既有诗乐舞又有影视剧,既有正襟危坐的高雅艺术,也有真率泼辣的民间说唱、适情怡性的通俗文艺。审美欲求的无尽无休,给了文艺家追求探索的广阔空间:无论雄辩、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白俗、洗炼、繁缛、劲健、绮丽、自然、华饰、含蓄、质木、豪放、婉约、疏野、清奇、委曲、灵秀、悲慨、超旨、飘逸、旷达、奇幻、怪诞等风格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以含蕴无限的艺术效果而言,诗画的旷远、阔远、平远、凄远、迷远、清远、玄远、空远、淡远、简远、幽远……也都有各自的艺术意味。

人类需要与审美需要的多层次性、多形态性构成了人类主体、审美主体的深层心理构架,人类需要拒斥单一化,人类审美需要拒斥固定模式。只要人类欲求还在,生命生存意志便要假创造力、创造力的随机程序在天地间进行多向选择、多维探求、多级决策、多元创造。历史上的伟大学说理论,都有相通相容的一面。就连科学与宗教也非水火不容。“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爱因斯坦的意见是深刻的。现代全世界都拿西方做样板,相信只要役物,财富滚滚而来,人类便踏上了寻求真正幸福的道路。哪知,摩天楼割碎了蓝天,污水毒染了江河,核时代的惊喜与恐怖同时降临,世界几无净土。我们是否可将目光转向东方,按照天人台一、主客互补、中庸之道探寻出另一条人类现代化之路?寻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增长、物欲与德行相制衡的生存之路?人类不要掉进定势的陷阱,不要戴上马蒙眼一条道跑到黑。自由竞争较为顺乎天性,虽然每个人被调动得超负荷运转,财富汹涌而来,如山如海,然而人人逐利,造成占有的巨大不均和许多的恶浊与不公;人类早就殷吩等贵贱,均贫富,使人人成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贤,由于忽视了人的不可去除的自私天性,虽反复实验,也难免造成普遍的活力不足、停滞和怠惰。人类左探右测(当然它们下面包括了许多多维探求)却陷入了左右两难境地。那么人们是否可以慎审地行“中和”性探求,一种承认天性而不放纵,一种灌输超我、法律制衡并用而使本我就范又可避免统管过头过死的途径呢?“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要提倡并鼓吹探求。文学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多种创作方法、文艺模式都产生过伟大作家、作品,绝非杰出作家作品为一种方法、模式、风格、流派理论所垄断。各民族、各国家、各时代、各文化传统都以其独有的条件培育了独有风神的伟大文艺家及其作品,而非只有某个民族、某个时代、某个国家,某一文化传统才能产生最杰出的具有一副面孔的文艺家及其作品。生活里有人为二人转倾倒,有人为交响乐迷狂,有人喜欢水墨韵致,有人爱悦油彩夺人,艺术消费从来就是多形态多级次的,不可强求一致。人们审美趣味的多样,欣赏水平的级差,要求给他们每个人一处绿荫、一角蓝天。有的要求声音靠前引吭、有的要求声音靠后歌唱。天然声带有长短宽窄厚薄之分,且可使不同部位振动,再与头、鼻、胸、腹四共鸣腔多种搭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歌唱方法、风格、流派。非洲鼓如火,中国鼓如大潮,西式洋鼓如弹雨。黑管优雅略带忧伤,横笛哀怨稍有思慕,僻远山民吹草茎绿叶竟如画眉的千回百转,圆号宏大,唢呐火辣,螺号波卷云舒,各有其操,众声繁汇。有的作品给人以摄照式真实,有的给人日常、平庸添几许现代罗曼史,有的梦境与现实错杂,亦真亦幻,有的进入时间隧道,飞升太空,重返天真或身历魔幻,有的险象环生、跌宕起伏给你戏剧性震荡,有的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给一份载道的庄严,有的倾心于言说的魔法,着力于声色质势的拼接,给人以语境语味的反复吟哦。总之,现代文学艺术多质、多相、多味、多骨多神,呈多元多极态势。法无定法,美无一格,是一个百花怒放的花园。“其它乐器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们单独演奏时听起来或许不像音乐,但那是因为我们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如果我们能一下子听到它们合奏,配上全套管弦乐器,那巨大的合唱队集合在一起,我们也许就会听出其中的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衡,还有和弦和各种亮度。录制的座头鲸歌曲,充满力度和肯定,模糊和暗示,不完整,可以将它作一个声部,好象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假如我们有更好的听力,听得见海鸟的高音,听得见成群软体动物有节奏的定音鼓,甚至听得见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缥缈的和声,那合成的音响大约会使我们飘然欲飞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玛斯这段深情的话语仿佛描述的是壮观迷人的百川汇海一样的现代文化艺术的多元景观,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开放的、弹性的、宽容大度的心胸。

标签:;  ;  

文化艺术的多元态势--文艺随意性第三论_西方世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