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约束条件_企业规模论文

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约束条件_企业规模论文

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限制性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限制性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条件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集团实施规模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特征:(1)可以采用大型高效率的设备, 从而使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大为降低;(2)更有利用内部的合理分工, 有利于降低活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3 )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和劳动对象的综合利用,从而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4 )有利于组织科技攻关,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5 )有利于制定和实行统一、系统化的市场营销管理,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由于企业集团规模扩大的过程往往又是与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过程相辅相成,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生产经营,又可以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封锁,克服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封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工业企业现有资产组合中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闲置浪费和重复分散问题。因此,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必然性,也是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搞好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但是,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片面追求集团规模的扩大,则上述优势和战略目标不但难以显现和变为现实,而且还会给集团自身和整个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这种事例近年来已为数不少。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在组建企业集团和扩大集团规模时,应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充分考虑各种主客观条件对于集团规模的约束。本文重点对与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主要客观限制性条件进行分析。

限制性条件之一:规模经济的约束

规模经济理论是确定企业和企业集团规模的基本决策依据。根据这一理论,企业的生产规模必须适度。如果规模过小,先进的生产工艺、高效率的大型设备难以采用,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难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难以实施,从而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他社会费用较高,规模效益低下。但是,企业规模也决不是越大越好。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单位产品成本就不再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而下降,相反则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益也随之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的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利用不均衡和流通费用的急剧增加所致。当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极限时,一些设备出现超负荷运转,这时,需要增加新的设备、人力,有的还要增加厂房和其他辅助设施,厂内运输、仓储费用以及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营销管理费用也会大量增加,最终使成本开支大幅度上升,规模效益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

由此可见,企业规模有着自身的合理性要求,只有适度,才有效益。正如列宁所言:“就是在工业中,关于大生产只有优越性的规律,也不是象有时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绝对,那样简单;在工业中,也只有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这在现实生活中绝不是常有的),才能保证这个规律完全适用。”(《列宁全集》第4卷,第97 页)列宁的这段话也充分说明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是没有极限,而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只有与一定的约束条件相适应的、适度的规模才能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规模与效益的正比关系只是保持在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一定数量限度之内。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规模效益都无从谈起,甚至还会造成亏损。这是我们在追求集团规模时必须予以重视的。

限制性条件之二:目标市场的特性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进入甚至占领的市场,也即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所要满足的那部分市场需求。它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乃至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围绕的中心,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条件。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产品,制定何种价格,选择何种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都必须根据目标市场的特性来确定。因此确定目标市场也是企业集团确定自身规模的基本依据之一。由于企业集团对于目标市场的选择不同于单个企业,因而对目标市场分析的着眼点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应根据如下特性作出决择:

(一)目标市场的容量及其发展潜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集团所需要的目标市场,是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的市场,而不是暂时的栖息之地。这个市场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现实的营销机会和经济利益,还要能为企业提供长远的营销机会和经济利益。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在确定和扩大自身规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即考虑该目标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足量性?现实的需求有多大?潜在的、可开发的需求又有多大?该目标市场的需求特性和发展趋势是什么?上述因素能否满足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等等。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生产经营规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市场的供求状况,它对于目标市场容量及其发展潜力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我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过去是生产不足,现在是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视市场容量,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只能是一种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扩张,集团的规模经济优势也随之丧失。

(二)目标市场的产品特性。并不是所有的工业产品都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从技术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来说,那些市场需求变化快、品种多、市场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如日用品、纺织、服装、制革等行业,企业规模应以中小型为佳;那些地产地销的小商品,如食品等,主要是满足当地需要,企业规模也应小一些。只有那些市场需求量大、品种单一、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较长、需求结构变化较小而且是面向整体市场的产品,才适合于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搞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如果无视这一条件,企业集团的规模经营同样无规模效益可言。

(三)进入目标市场的可能性。企业集团搞规模经营,意味着企业及其产品在某一经营领域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也就是说,它必须能够顺利进入甚至占领某些目标市场。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在选择与确定目标市场时,必须考虑产品进入甚至占领该目标市场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企业集团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技术、营销能力的作用和优势,而避开自身的劣势。那些不能发挥上述优势和作用、难以进入市场的,即使有一定的容量和发展潜力,也不能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更不能作为确定集团规模的依据。当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绝对不能进入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但这里还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问题。除非选定的目标市场对企业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进入或占领该市场的成本大大高于所能带来的收益,则这种市场不宜于作为目标市场。

限制性条件之三:市场竞争状况

企业集团选定一个经营领域,就意味着在这一产业或行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从而使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这必然会给该产业和相关产业中其它企业或企业集团带来影响、构成威胁,从而受到强烈的抵制。当这种抵制演化成的竞争异常激烈时,竞争的各方都会遭受惨重的损失,尤其是后进入者损失更大。因此,企业集团在规模经营中,必须充分了解和分析所进入领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竞争不太激烈,或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经营领域。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加以确定:

(一)竞争者的数量。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条件下,竞争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诸侯逐鹿”,八分天下,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就越难以发挥。因此应选择那些竞争者较少而市场容量较大的产业或行业作为自己的经营领域。

(二)本企业集团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无非有四种:市场主导者——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的企业;市场挑战者——在竞争中实力仅次于主导者的企业;市场追随者——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而又优于利基者的企业;市场利基者——在竞争中一定时期内处于绝对劣势的企业。虽然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的上述竞争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在一定时期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企业集团所选定的经营领域,应使自己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主导者或挑战者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降低经营风险。反之,如果自身处于劣势并且在近期或今后较长期间内难以改变这种地位,这种经营领域则不宜选择。

如何判断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加以确定:(1)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 还是规模狭小、资本不足;是集团式的联合经营,还是单个企业的独立经营。(2 )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企业的技术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还是国内先进水平、中等水平甚至落后水平,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3 )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质量、品牌等特色及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4)产品定价及市场占有率。(5)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开发潜力。(6)促销能力和促销手段是否较强和效果显著。(7)社会形象及声誉如何,等等。上述分析可以同时用于对本企业集团和竞争对手。通过分析,企业集团的竞争地位一目了然,是否进入该领域以及进入后采取何种战略和策略也就不难确定了。

限制性条件之四:交通运输条件

在我国现阶段,与地理位置相联系的交通运输条件对企业规模的约束作用十分明显。它主要表现为产品的运输成本。企业规模是与一定的产量联系在一起的,而一定的产量又要以一定的市场作为保障。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不仅要考虑生产过程的成本,还要考虑产品从企业到市场这一过程的成本。由于交通运输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而一些企业或企业集团往往从生产过程各环节来看,可以进一步扩大产量,以取得更大的效益,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市场较远,交通运输不便,致使过高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那些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这种限制性条件对企业规模的约束力更强,具体来说,就是要事先估算原材料、协作件的运输半径和产品的销售半径以及运输成本,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合理的集团生产规模。

限制性条件之五: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别

确定企业集团的生产和经营规模除了要考虑上述生产性和经营性制约条件外,还应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别对企业规模的限制。

(一)应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各产业、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规模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政策依据。企业集团在选择经营领域和确定自身规模时,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尽可能地选择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战略性产业作为自己的经营领域。这样,才能使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产业主攻方向相衔接,使企业获得较为宽松的政策、资金、技术和市场环境,拥有更多、更长远的市场发展机会,从而使规模的扩大真正带来效益的增长和企业实力的增强。

(二)应考虑所进入产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或行业发展趋势的演变,将可能导致某一产业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某种新的机遇或带来潜伏危机。因此,企业集团必须时刻关注并掌握本行业或所要进入的产业或行业发展趋势的演变方向和速度,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和行业来作为自己长期经营领域,使集团随着产业或行业的成长而发展,为规模化经营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分析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该产业或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应用于生产的周期长短,以及由此决定的技术更新速度;(2 )该产业或行业需求结构变化的状况及趋势;(3 )相关产业或行业上述两方面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对本产业或行业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实施规模化经营的领域应选择有

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强生命力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三)应考虑产业类别对集团规模的约束。企业集团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带来规模效益。但不同的产业或行业有不同的规模经济要求。一般来说,采掘工业、制造工业和化学工业等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高效率的大型设备的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生产本身要求相对集中,这样才可采用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设备,通过专业化协作与联合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现代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因而企业规模宜大不宜小。而机械化程度较低或以手工为主的加工工业,以及那些为大中型企业生产拾遗补缺的行业或部门,投资少,技术装备和工艺较为简单,企业规模应小一些,当然,这并不排除其通过专业化协作取得规模效益。总之,产业类别对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也有一定的约束力,这一点决不能忽视。

综上所述,在确定企业集团规模时充分考虑各种限制性条件,就是要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多一些冷静思考,少一些盲从和狂热;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主观随意,从而使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坚实可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大起大落;使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得以真正发挥,规模效益得以充分显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通过组建企业集团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效率和效益的伟大战略目标得以早日实现。

标签:;  ;  ;  ;  ;  ;  

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约束条件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