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论文_1朱国松,2俞兴根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论文_1朱国松,2俞兴根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它也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提问;目的化;趣味化;层次化

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方式,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是主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地感受、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就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路,启发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高效优质的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尤显重要。笔者认为,有效课堂提问要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提问目的化——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问题积极思索,对所授的知识内容主动地探究,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预期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明确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目的性。目的性就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明确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去设计,重点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点则是大部分学生都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师需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以便于在教学时使学生抓住重难点、理解重难点从而运用重难点,只有学生掌握了一节课的重难点才能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在上课开始,我们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图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思考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本节课教学中,对于重难点可以进行以下提问:同学们你能自己试着总结出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相比特殊在哪?在总结性质时可以问,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除了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平行外,还有哪些性质呢?通过这样的提问点拨,学生在围绕着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的探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提问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初中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很多时候他们会因兴趣而选择是否学习,如果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趣味化了,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也就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提问趣味化是要求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初中生心理特征入手,而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甚至可以结合略微夸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须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取得一些出乎你意料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实例,通过展示日出的景象,请学生观察太阳与水平线几种情景,然后提出问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有几种情况?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都能够归纳出三种情况。又如在讲授《指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在面点师傅制作拉面时拉三次有多少根面条?四次呢?十次呢?再如在讲授《从不同方向看》时,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为问题情景,再设计问题:哪位同学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是什么?谁能说出作者是怎么观察庐山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出诗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通过这样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美。让问题联系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让学生自愿地走进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及动力。

三、提问层次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探究

好的提问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探究,并将知识点逐步地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层次化,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需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及认知水平的不同,编制难易不同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可以用三角形内角和为基点,引导学生将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来解决,还可以挖掘不同的分割方法。使所有问题总是围绕着某一个总问题去设计,以此来降低问题的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难、中等、易”三者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难易不同的问题。又如在讲授《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时,对方程x2-9=4x+3的求解,大部分学生会将方程转化为x2-4x-12=0,再画出二次函数y=x2-4x-12图像,然后观察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如此画二次函数图像是不是很麻烦呢?”“能否将它看作两个函数y=x2-9和y=4x+3图像交点的横坐标?”“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只有数学教师的提问时层次化,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的难度。因此,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才会逐渐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总之,教师提问的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及时进入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去思考,发展创新思维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容易没有意义,太难又浪费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要在真正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充分体现提问的启发性,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215000)

论文作者:1朱国松,2俞兴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论文_1朱国松,2俞兴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