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上实体概念的演变_哲学论文

哲学史上实体概念的演变_哲学论文

实体概念在哲学史中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史论文,实体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体这个概念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就已经被采用了,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实体的具体定义有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说,实体的概念还是比较确定的,它有事物的概念、终极原因这样一些相近的规定。实体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当时的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存在的本质问题,不过,运用这一概念的哲学家又往往是唯灵论的,因为实体这一概念本身,与其说是表明了一种物质性的本源,倒不如说是表明了一种精神的本源。这一特性从柏拉图那里开始,到黑格尔那里为止都一直被保持着。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个概念在传递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较大的演变,从前辈哲学家那里继承过来的自然是现成的东西,但每个有创建的哲学家都不会对现成的东西感兴趣,他们总是在继承了传统的同时,又对那个传统有所发展。其实,这也就是哲学的演进之路。黑格尔自己也认为,没有谁可以在认识上超越他的时代,这话无疑表明了,每个人只能根据时代所提供的那种认识去建立自己的哲学。人们常常对黑格尔有一种误解,好象他的哲学是完全独创的,甚至是凭空臆想的,但是熟知西方哲学史的人,就会觉得他的哲学可以说是必然的,而并非从天而降的,它只是环节上的最后一环。这条哲学链锁上,靠着黑格尔较近的,是费希特和谢林,但如果我们顺着这条链锁往前推溯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环节,而最初的环节在柏拉图那里就被确定了。我们现在就来考察一下实体这个概念的演变,因为在这样一种演变中也反映着一般的哲学进程。

比较自觉地运用实体概念的哲学家,第一个人,可以说是柏拉图,显然在这以前已经有好多哲学家曾运用了实体的思想,但却没有做那样地表达,象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这样。苏格拉底曾受阿那克萨戈拉的影响,把客观事物的真理性归结为意识,归结为主体性。事实上,苏格拉底已经开始这样来认识存在,那就是认为存在不是本质性的东西,而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东西,思维是本质,思维规定了存在,存在是按着思维的方式产生的。苏格拉底没有用实体这一概念去表达这一思想,但这一思想无疑也就是实体的基本内核。到了柏拉图那里,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发挥,柏拉图要解决的一个较大的难题是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其实,柏拉图所要解决的就是存在的本质问题。柏拉图发现,现象世界的事物永远处于变化和运动之中,一方面,它们确实有某种固定的形态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任何存在物的形态又会消解和变化,会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从有变为无。根据这种发现,柏拉图便得出现象世界的存在是不真实的结论。那么,真实的存在应该是什么东西呢?世界上是不是有另一种存在,它们是永恒不变的,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产生了现象世界的运动和变化呢?柏拉图根据这样一种思路去寻求答案,并且找到了肯定性的解答。柏拉图指出,真实的存在确实是有的,那种存在不是一般的感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它们是事物的本质规定,是理念。通常,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理念就表示着实体。人们通常指责柏拉图的理念太抽象,没有具体的规定,其原因就是理念与个体存在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因为理念做为一种本质性存在,应该把它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表明现象是某种本质的产物。但显然,柏拉图在这个地方处理得不好,因此,在进行下一步,即解决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对应性问题上,他也遇到了困难。柏拉图是这样来处理的,他认为,理念自身虽不显现自己,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个别事物只是由于分有了理念才能成为存在,他的意思大体是说,理念作为一种存在乃是一种原型,而个别事物则模仿那一原型,按着那一原型的规定去生成自己。但柏拉图同时也认为,那样一种理念与个别事物是不发生关系的,理念虽然存在着,但理念却是独立存在着,就是说,它们只是保持自己的存在,而且不作用于个别的事物。这样看,理念的主体性质也就薄弱了,因为主体性就是产生和带动的性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成性的力量,就是把事物从一种潜在的状态变为现实的状态那样一种能力。但由于柏拉图把理念独立起来了,并没有让它与个别事物发生联系,这样,理念便成了一种虚假的存在,它仅仅停留在一个不可见的地方,并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让事物分有自己。

柏拉图这种观点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看成是那样的人,即他为了计数数字,但又觉得数字太少,不好计算,于是就把数字增加再来计算。亚里士多德觉得这是很可笑的。既然理念并没有作用于个别的事物,并使它们产生出来,那么,再将理念看成是个别事物的主体就显然是勉强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使亚里士多德对共相存在产生了新的看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作为本源不应该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因为普遍性的东西仅仅是类,而类不能独立存在。类将依存于个体的事物而存在,换句话说,类只存在于个体事物之中。这样来看,个体事物自身也就是实体了。亚里士多德论述到:“首先,个体的实体是为个体所独有的东西,它不依存于他物。普遍则是共同的,所谓普遍,在本性上就意味着依存于众多。那么,它将是哪一个实体呢?或者是一切的实体,如若它是一个东西的实体,其它东西也将是它,因为实体为一,是其所是为一的东西,它们自身也将是一。”这段话显然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指出了个体的事物自身是实体,另一方面否认了普遍的实体性。那么,个体事物是怎样产生的呢?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解释的,事物首先是以质料的方式而存在的,这时事物只是潜在地存在着,还没有得到规定,但个体的东西做为一种生命而存在时,则有着一个灵魂,灵魂潜在地就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形式,它是意识或思维,它对生命进行规定,规定一方面有设定的意思,另一方面还有建立和产生的意思,而生命也就是在灵魂的规定中发展出来,由一种潜在的质料形态而变为一种现实的形态。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是把灵魂看作是实在性的东西,通常,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就当做是形式,形式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看作是实体。但在这里已经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区别,那就是亚里士多德已经不再把实体看作是自身独立的东西,而是把它看作是寓于个体事物之中的东西,换句话说,灵魂、理念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恰恰是在生命之中来推动生命的,这就把生命的个体自身看作是实体了。无疑,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以说,这是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这一概念的一个新的突破。因此,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实体作为一个主体便不再是空洞的东西了,(象在柏拉图那里那样)灵魂存在于生命之中,它活动着,它的活动本身便是一种思维的活动,也就是进行思维规定,正是在这种思维规定中,生命才产生出来。亚里士多德已经接触到了这样的思想,那就是把思想与被思想的东西看作是同一的,他认为思想本身就是对被思想者的一种接受,即对实体的一种接受,因为思想必须要有一个对象,而思想就是在思想对象时才实现着,就是说,灵魂作为一种思想乃是一种活动性,但灵魂这样一种活动性恰恰也就是对于质料的推动,质料是灵魂的对象,而灵魂就是在思想时才把对象建立起来。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不是别的,只是思想现实活动,事实上,也就是灵魂带动(作用于)躯体的那样一种活动。亚里士多德这一见解,已经基本上接近了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也确实吸取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东西,在这个地方,他很赞赏亚里士多德,认为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实体的较为本质的规定。不过,黑格尔也把亚里士多德完全看作是一个实在主义者,这似乎也是说不通的,亚里士多德固然发现了实体乃是个体的思想,并也认为存在乃是被思想所设定,所推动,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却是很不连贯的,而且在许多地方相互矛盾,比如就实体来说,他有时认为灵魂必须在质料自身中来推动对象,使其成为某种现实的存在,但有时又认为,灵魂(思维或形式),还可以不在质料中,从外部可以使事物形成。而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便又陷入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因此,我们还应该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黑格尔的观点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在实体方面的主要贡献,应该说是个体性原则,但他对这一原则的应用,还是有限的,他仅仅是超越了柏拉图而已。

我们在斯宾诺莎那里,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实体概念。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实体已不再是一般个别事物的实体,而是整个宇宙的实体,那个实体,也就是神。通常(起码是在斯宾诺莎的那个时代),人们总是指责斯宾诺莎,说他的哲学是一种无神论,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斯宾诺莎并没有把神看作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看作就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东西,这个见解显然与一般神学的观点不同,因此,他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受到宗教神学的攻击,是容易让人们想象得到的。其实,按着斯宾诺莎自己的观点去看他的哲学,他的那种哲学倒不是什么无神论,而是一种无世界论,黑格尔就曾这样评价斯宾诺莎,我们觉得黑格尔的话是颇为中肯的。大体上说,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点是这样的,他认为实体是一种绝对的无限存在,这种存在在自身中并通过自身来认识自己,而具有这样一种认识能力的不能是别物,而只能是神本身,因为只有神可以凭借自己的概念去理解自己,其它的事物则不能。既然神是一种无限的东西,那么,它就必须表现无限,而无限的东西不能是别的表现,只能是自然、世界的那样一种表现。因此,自然世界也就具有神性了。因为自然、世界的无限性也就是神性的反映。显然,斯宾诺莎是想通过实体这一概念,去解决世界的终极本质问题,而不是想解决个别存在的本质问题。在他看来,神作为绝对的实体,具有两种属性,一种属性是思维,另一种属性是广延,这个思想原封不动地来自于笛卡尔。不过,斯宾诺莎倾向于认为,思维和广延具有着同一的内容,从一种形式上去看神是思维,从另一种形式上去看,神又是广延,因此,思维和广延的区别便仅仅是外部的,而不是本质的区别。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只能是被神的理智所拥有,但另一方面,神的理智也绝不是空洞的东西,神的理智就是设定自然的那样一种理智,因而神的理智就在自然中,这里的观点是较为重要的,后来完全被黑格尔所接受。因为这个观点的实质,就是把思维和存在统一起来,并把存在引入思维的规定。只是斯宾诺莎在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时,还不够具体,显得形式化了一些。

如果说斯宾诺莎的贡献在于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那么,他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实体的自身的无限性,他把实体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东西,没有任何限制的东西,这自然是想表明神作为一种实体的圆满性,但就在这里,他暴露了一种弱点,因为当一个实体没有任何限制的时候,也就成了空洞的东西,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没有任何规定,而一个绝对实体若不能做出规定,就成了一个空洞的实体。黑格尔曾批评斯宾诺莎,说他的哲学缺少主体性,就是这个意思。尽管斯宾诺莎的原意是想说,实体是自身原因,自己产生自己,但自己产生自己,也应在规定中产生出来,而规定就是应该设定区别,使自身产生一种差异,这样,才可以对实体进行把握,同时,也可以发现个别存在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但显然,斯宾诺莎在这个地方演绎得非常不够。

真正把实体概念变得丰富起来的哲学家,应该说是黑格尔。黑格尔哲学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从古希腊的哲学家起,一直到后来的费希特及谢林,差不多所有的哲学家所采用的原则都被黑格尔所吸收。就实体这一原则而论,他从柏拉图那里接受了共相的观点,并把实体自身看作是普遍性的知识,从亚里士多德那里,他接受了个体性原则,从而把共相与殊相统一到一起,而从斯宾诺莎那里,他则接受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原理,并从斯宾诺莎的否定性原则中发现了真理的一般规定。不过,黑格尔并不是简单地运用那些原则,他的哲学也不是外在的概念的拼凑,而是把所有的原则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在黑格尔看来,实体并排一般意义上的共相存在,象柏拉图理念那样,远离个体事物,成为一种自身独立的东西,真正说来,实体不是别的,只是主体。那么,主体自身的规定性又是什么呢?黑格尔指出,是思维,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思维只是我们人的一种活动,人在思维活动中可以认识对象,而这个过程,就是一般的认识过程。黑格尔的思维却远远不是这种性质,那种思维是纯思维,它规定了事物的性质,并使事物产生出来。思维最初是纯思,即仅仅是有,黑格尔把那个有称为纯有,有了这个纯有之后,便建立起后面的一系列的环节,这个有发展为纯有,质,最后是概念。这些发展,自然是在主体(实体)中形成的,在黑格尔看来,主体并不是一种僵死的共相,而毋宁说是一个思维者。这个思维者永远是思维着,而思维就要设定对象,但在主体中,思维的对象不是由别的什么力量,而恰恰是由主体自己所设定出来的,因此,那个对象也就产生于主体自身。就是说,主体(实体)具有一种产生对象的能力。黑格尔把这种能力,称为实体的威力。所谓威力,就是一种生成的力量,实体作为一种共相存在,本身只反映着一种普遍的威力。正是在这种威力的作用下,思想便不再是一种主观的思想,思想在威力的作用下,带动了思想的对象,于是,那个对象便转化为一种存在。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黑格尔哲学的精髓。

在黑格尔看来,思想绝不是什么虚无的东西,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实在,因为黑格尔所指的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而是实在(实体)的思想。黑格尔认为,世界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精神存在,而精神只能存在于一个思维者那里,也就是说,思维者只是思维着自己。但思维着自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思维自己所建立的对象。由于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精神性的东西,那么,它所建立的对象也应该是一种精神性的,不过,这个对象既然从一种精神中划分出来,那么,它就不再是一种纯思维,而是精神的一个他物,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因为精神就是这种自己变成他物,或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事实上,这种他物的出现,就是精神的一种异化,这种异化导致了一种外部存在,即物质形态的存在。黑格尔自己作过于双重实体的解释,他认为精神的威力是主动的实体,而由这种威力所产生的物质存在则是一种被动的实体,不过,黑格尔并没有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而是采用了因果范畴,把双重实体的矛盾消解了,主动实体是原因,被动实体是结果,而原因和结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无法分离的,这样,黑格尔就完成了思维向存在过渡的规定。很明显,黑格尔在这里采取了斯宾诺莎的原则,不过黑格尔做得更好,演绎得也更为具体。事实上,黑格尔的贡献是,他让思维与存在发生了一种必然的联系,思维不再只是思维主观的东西,而是在思维中也把客观的对象建立起来。就是说,思维自身乃是运用概念的,但主体在运用概念思维的时候,就把那个概念的实在建立起来。这样看,世界上就有双重存在,一种是精神自身的存在,而概念就是来自精神自身的规定,另一种则是精神异化出来的那样一种存在,即精神概念的一种外在化,一种异化。在黑格尔看,二者若是缺少一方,则都不是真实的存在,精神若是仅仅停留在精神领域,则是无为的,空虚的,而一种存在若不是来自精神上的规定,就毫无意义可言。因此,黑格尔把一种真实的存在称作是理念,理念不是别的,就是产生出实在的那样一种精神,换一句话说,就是被概念规定了的那样一种实存。

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实体观,缺点和优点都是很明显的,缺点是,抛离了物质的终极规定,而更深地滑入了唯灵论,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哲学家比他走得更远,不管是他之前的,还是他之后的哲学家都算在内。事实上,黑格尔是第一个那样的哲学家,那就是非常明确地想建立一种哲学,并用那样一种哲学证明,世界是如何由精神推导出来的。他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姑且不谈那种哲学自身有多大的可靠性,不过,就实体概念具体的规定性来看,黑格尔确实做得比以前的哲学家要好。他的优点是,每一个论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必要的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连贯的,具有概念的必然性,而他论述的方法,又是逻辑的,这种逻辑不是简单的形式逻辑,思维原则也不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即A=A,而是一种辩证逻辑。这种逻辑把同一的东西变成了差别,在差别中把握具体的事物,最后又把差别的东西统一起来,把事物做为运动、变化的整体来看。因此,在这些地方,黑格尔要比其它哲学家做得要好,他的哲学代表了一种哲学方法的顶点,这就是为什么从黑格尔以后,这样一种性质的哲学便从哲学史上消亡了,而新的哲学家不得不从另一些起点开始,因为在实体这一条概念的链环上,人们想要说的东西,已经被黑格尔说尽了。

标签:;  ;  ;  ;  ;  ;  ;  ;  

哲学史上实体概念的演变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