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据备份与灾难系统论文_黄彬

论数据备份与灾难系统论文_黄彬

(广东粤电长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早已替换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生产数据,档案,各类资料也早已成传统的纸质管理转换成电子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及应用极大的节省了资源,改善了管理流程,加快了办事效率。数据资料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财富,然而信息化的数据集中管理并非万无一失。当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意外(地震,洪涝,火灾,恐怖袭击等)时,数据将难以恢复。由于数据丢失破坏而造成重大损失。考虑到大范围内灾难或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利用现有存储设备资源为大量的主流平台用户制定完备的备份和容灾方案,构建简单、经济、可靠的备份及容灾系统,增强系统的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必须进行备份。当灾难来时保证业务可以快速恢复。甚至可以保证业务不间断运行。数据备份正是容灾系统的前提。

关键词:备份;容灾

1备份的方式

从备份策略来讲可分为: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累加备份策略。下面来讨论以下这几种备份方式:

完全备份就是拷贝给定计算机或文件系统上的所有文件,不管它是否被改变。

增量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备份后增加、改动的部分数据。增量备份可分为多级,每一次增量都源自上一次备份后的改动部分。

差异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完全备份后有变化的部分数据。如果只存在两次备份,则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内容一样 

累加备份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记录累积每个时间点的变化,并把变化后的值备份到相应的数组中,这种备份方式可恢复到指点的时间点。

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以上叙述的几种方式会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完全备份、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完全备份加累加备份。

2容灾系统

广义上来说,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从狭义上来说,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容灾系统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差距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发生时的抵御能力。 当灾难发生时异地的容灾系统设备可以马上接管业务,达到业务不中断或业务快速恢复,数据不丢失或最少丢失的目的。

3备份与容灾联系

备份是指对企业的一些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或者信息制作一份以上的拷贝。用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备份与容灾关注的对象不同。备份关系数据的安全,容灾关系到业务的应用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把备份看做“数据保护”,容灾看做“应用保护”。

备份与容灾是存储领域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在备份与容灾中都有数据保护工作,备份大多采用磁带方式,性能低,成本低;容灾采用磁盘方式进行数据保护,数据随时在线,性能高,成本高。其次,备份是存储领域的一个基础,在一个完整的容灾方案中必然包括备份的部分;同时备份还是容灾方案的有效补充,因为容灾方案中的数据始终在线,因此存储有完全被破坏的可能,而备份提供了额外的一条防线,即使在线数据丢失也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

数据容灾与数据备份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

数据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虽然它也算一种容灾方案,但这种容灾能力非常有限,因为传统的备份主要是采用数据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备份磁带同时也在机房中统一管理,一旦整个机房出现了灾难,如火灾、盗窃和地震等灾难时,这些备份磁带也随之销毁,所存储的磁带备份也起不到任何容灾功能。   3.2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真正的数据容灾就是要避免传统冷备份所具有先天不足,它能在灾难发生时,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容灾按其容灾能力的高低可分为多个层次,例如国际标准SHARE 78 定义的容灾系统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0数据丢失等。  无论是采用哪种容灾方案,数据备份还是最基础的,没有备份的数据,任何容灾方案都没有现实意义。但光有备份是不够的,容灾也必不可少。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3.3容灾不仅是技术

容灾是一个工程,而不仅仅是技术。目前很多用户还停留在对容灾技术的关注上,而对容灾的流程、规范及其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也从不对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认为只要建立了容灾方案即可高枕无忧,其实这具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认为自己的企业为了数据备份和容灾,整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结果几年下来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的灾难,于是放松了警惕。可一旦发生了灾难时,后悔晚矣!这一点国外的跨国公司就做得非常好,尽管几年下来的确未出现大的灾难,备份了那么磁带,几乎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但仍一如既往、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并且基本上每月都有对现行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行实地演练。

4 备份与容灾的必要性

总所周知数据中心里设备价格昂贵,数据的价值更加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一旦发生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地震等可能会带来诸如断电、机房、机柜坍塌、线缆损坏、数据丢失等众多问题,其中设备损坏等有形的损失可以弥补,而宝贵的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容灾备份作为防止数据灾难的最后防线,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说,容灾备份,刻不容缓。

5 总结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构建企业基础机构时,把系统容灾作为一项重要的环节加以重视。容灾备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部署,才能对一个企业安全运行生产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要针对企业的特点,从容灾备份系统的基础理论出发,构建满足企业生产安全要求的容灾备份制度、制定完整的容灾备份方案、设计良好的容灾备份系统,并在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评估、测试、随时调整并加以改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将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黄彬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论数据备份与灾难系统论文_黄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