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配电网的架构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国家已经创建了新型智能配电网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够对传统电网进行改革,建设智能化系统,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工作,满足当前配电网建设的工作需求,在传感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对多个网络进行融合,合理应用物联网节点云载体等技术,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新型智能配电网;基本架构;工程建设规划
当前,我国的配电网覆盖面积在91%左右,但是,在网络通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成本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智能化配电网的建设工作,制定完善的基本架构与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与水平,达到预期的建设目的。
一、案例分析
某区域在2015年10月,开始对10kV低压架空配电网进行智能化建设,在全面分析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情况下,建设了钢绞线与ADSS方案,然而,此类工作成本较高,工程量较大,施工工作流程繁琐,且杆路张力较差,缺乏一定的工作效果,尤其是一些15m以下的杆塔,在实际建设期间,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在2016年3月,该区域建设企业开始针对智能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能够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与电力线路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全面规划的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互动化技术等,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能够建设先进的网络示范工程,提高新型智能配电网的架构效率,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因此,下文针对该工程网络架构与工程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二、新型智能配电网基本架构情况
由于相关配电网系统对于信息技术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利用独立的组网对其进行隔离处理,能够提高电力流管理质量,明确业务流的实际工作要求,建立一体化的整合机制,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在对10kV系统进行建设期间,可以根据开关柜与环网柜等要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建立先进的测控机制与社区机制,明确配电网的建设要求。同时,在使用电力光纤系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接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发电与输电双方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先进的电网系统提供服务,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在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现代化配电网的架构要求等,建立全程的配网管理机制,合理应用现代化光线智能技术,提高电力用户电力服务质量,满足当前风能发电、光能发电、电力存储等工作要求,在建立电力末梢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满足当前实际处理要求,提高拓扑网络的使用效果,达到预期的规划设计目的。
三、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
在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过程,需要建立段落式的管理机制,将每一段的长度控制在1公里左右,在建设先进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将10kV配电线路与高压开关等链接在一起,合理设置故障指示器,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在各个区域中,还要合理设计低压线路与低压用户,明确用户资料与客户对象,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在全面选择低压线路的情况下,对输电导线进行全面处理,合理安装电力光缆系统,提高光线网络的构建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要对网络试点对象进行处理,更好的安装信息数据采集终端系统,例如: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系统、光缆监控系统等,建立专门的架空线路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工程矛盾问题,对各类系统进行协调,在明确智能化配电网特点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
(一)明确工程施工步骤
在对工程规划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智能化配电网工程的施工步骤,明确工作要求。
第一,合理选择电缆系统。在选择电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导线弧垂的构架要求,明确覆体的实际情况,在加快工作速度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合理选择介质,明确线路的直径,在轻质条件的支持下,提高中心束管的耐气候性能,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第二,合理开展耐点试验工作。在试验过程中,应当对光缆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提高光缆的使用效果。同时,在试验期间,还要对光缆套的热塑性能与防雷性能进行分析,在耐点试验的基础上,提高其使用效果,满足当前实际建设需求。
第三,合理选择承载导线。在选择相关导线期间,应当遵循可靠性原则,建立专门的施工方案与线路维护机制,在设置相关线路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完善的导线管理机制,明确工程的建设需求,筛选最佳的信息节点对其进行入网处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逐渐提高高低压智能化配电网的建设质量。同时,要合理设计后期维护与管理方案,提高工作效果。
第四,合理开展套管安装工作。在安装相关套管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试验方案,明确光缆特点对其进行处理,在建立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机械设施的使用方案,建立专门的管控体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机械设施的使用效果。同时,在施工期间,还要对套管的安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光线熔接机制,提高系统建设水平。
第五,控制组网运行机制。在对组网运行机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光缆工程的信息化通信网络组件特点,建立专门的智能化管理机制,在合理应用采集终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二)配网快速光线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实际发展需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方案,在先进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提高网络系统的建设水平。一方面,在对导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对线路进行全面的规范,制定完善的管控机制,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水平,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发展期间,应当明确导线资源的使用要求,建设现代化灵活性的系统机制,在提高光线通信网络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明确各类工作特点与要求,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建设目的[1]。
结语:
在新型智能化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明确工程实际建设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明确工作目的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形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灿明,杜爱华,刘盛等.新型智能配电网基本架构及工程建设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4(32):88-90,93.
论文作者:武国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工作论文; 配电网论文; 对其论文; 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案论文; 导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