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姜皓

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姜皓

云南新储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650000

摘要:人工挖孔桩在民建施工中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钢筋混凝土桩,主要用于底层的建筑结构基础工程中。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坍塌事故等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施工前进行准备、具体施工流程、流沙与地下水处理、混凝土灌注四个方面,提高人工挖孔桩技术,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工民建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引言

人工挖孔桩应用在工民建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基础部分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主要有成孔、钢筋笼制作安装等环节,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具有高超的技术,保证人工挖孔桩施工的顺利完成。

一、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中的问题

与传统的机器挖孔技术相比,人工挖孔桩技术操作流程简单,并且不会有大型机器所带来的昂贵成本与噪音,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留意以下问题:第一,地下水问题。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运用人工挖孔桩技术,会因为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的问题,对该地区的建筑、道路、管线等构建物造成破坏。并且地下水中会释放有害气体,如果进入桩孔中,会导致桩孔内缺氧,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二,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场地经常出现砂型泥土和淤泥土质,尤其在承压水区域,容易导致淤泥进入孔内,从而引发管涌、坍孔等问题。如果在挖孔过程中卸荷量过大,会造成孔壁上的土质疏松,影响桩周围土质的强度,容易引发孔坍塌事故。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有重物掉入孔内,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并且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孔内空间狭窄、通风不良,容易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一)施工前准备

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工作人员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场地的地质勘查工作,并分析资料,其内容主要有施工场地的土质松软情况、地下水的分布与含量等方面,对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制定详细的预案。其次,应该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成孔实验。对所涉及的每个土层、孔桩端头处的持力层、周围土质等方面与勘察报告进行比对,并且检查其中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此外,需要检查桩孔侧壁是否存在腐蚀、流沙等现象,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管涌。再次,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在进入施工场地前,工作人员应该将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并进行桩定位,专业人士需要对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设备等方面做好统筹安排。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合格,需要按照规定严格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保证在施工中运用的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防止因其出现故障,影响施工进度。

(二)具体施工流程

第一,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线。第二,开挖土方。采取分段开挖的方法,以设计桩径加护壁的厚度规定开挖面积的范围,由人工从上到下逐段完成挖土,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要及时用吊桶将泥水吊出。第三,测量控制。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确定桩位轴线的方法。第四,进行孔内钢筋笼安装。在人工挖孔桩成孔并经过检测,确定合格后,再进行孔内钢筋笼安装工序。需要把小台阶和单独箍筋一起放置,再进行每一根纵向钢筋的捆扎,焊接。需要在小台阶处加护壁,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钢筋在周围进行固定,以保证钢筋笼不会变形、移位。第五,进行第二段开挖。需要在井口位置,用垂球吊线找出中心点,在井孔底部打一段短桩,并且将桩中心投影在木桩顶上,然后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地质情况的变化。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每根成桩钢筋的加工检验、混凝土中的物质及质量进行记录。并且做好一些列的安全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2]。

(三)流沙与地下水的处理

沉管法是处理流沙与地下水的主要办法,首先,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沉管护壁。在开挖前,应在挖孔桩铁路侧设置2厘米厚的挡碴板,防止道碴滚落,从而确保线路稳定、保护施工人员安全。其次,用三脚抱杆将混凝土管吊起,并且使其坐落在工作人员设计的中心点处,然后施工人员对底部进行挖孔,利用混凝土管自重进行沉降,当整个混凝土管沉降全部没入地面以下时,再套另一段混凝土管,与下层混凝土管叠加,然后掏挖使其继续下沉,反复此过程,直到达到施工允许的深度。再次,采用直接对接的方式对特制钢筋混凝土预制管之间进行承接,密封处理接口,防止中间渗水,避免出现管壁在施工中的局部横向偏移的现象,防止后续施工中上部孔口的整体移位。最后,在混凝土管进入基坑后,沿混凝土预制管下部边沿处继续挖掘,利用混凝土预制管的自重作用下沉,使管壁既能防止孔壁坍塌,又能避免疏松的泥沙和地下水流层面直接对成孔壁冲击导流。

(四)混凝土的灌注

第一,运用集中搅拌的方式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并且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大概在6厘米左右,从而保障下料效果。第二,在下料时主要采用串桶法,在下料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的落下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第三,在具体浇灌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插实处理,如果是同一桩混凝土,需要进行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在施工缝设置好后,施工人员需要马上在混凝土周围设置钢筋,增强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积水层的厚度,避免在混凝土中参杂地下水,如果基层水过多,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吸水。在灌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在场地内严禁打降深井抽水,时刻关注施工周围状况,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上层单位进行处理。

结语:综上所述,人工挖孔桩技术具有简洁、经济、无污染等优点。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一系列安全问题,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的要求与规范,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熊贤卿.工民建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22):97.

[2]胡文斌.浅谈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22):182.

论文作者:姜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姜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