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论文_彭汉阳

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论文_彭汉阳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长沙医学院教学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放射诊断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食管癌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实验要求抽取出43例患者开展研究,分别应用放射诊断和超声内镜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放射诊断诊断方案较超声内镜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放射诊断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超声内镜方案的效果更好。并且这种诊断方案有助于完成定位和定量的手术要求,对于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超声内镜

食管癌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但在患者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诊断时,由于早期肺癌患者的发病症状较不明显,并且容易与慢性胃溃疡等疾病混淆,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无法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和肿瘤病灶进行明确[2]。而放射诊断是一种临床上的新型的诊断方案,通过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肿瘤的起源,层次和范围等因素进行明确,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案。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放射诊断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食管癌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实验要求抽取出43例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性病例8例,女性病例10例,而患者年龄区间介于25-62岁,平均年龄(43.8±5.4)岁。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性病例7例,女性病例11例,而患者年龄区间介于24-60岁,平均年龄(45.1±6.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失误滞留感、胸骨后烧灼痛、腹饱胀感等感觉,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超声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准备工作,在开展诊断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禁食8h,舌下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in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在进行诊断时,患者应当保持左侧卧位,将内镜置入患者体内后注入脱气水,淹没病变病灶后,对患者进行食道内镜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状况后,采用食道镜活检对患者的病灶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放射诊断方案,主要方案采用食管双对比造影。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对患者肌肉注射20mg东莨菪碱,使患者保持站立左前位和右前斜位,并口服产气粉,采用硫酸钡对患者双对比造影检查,并针对患者的状况,必要时应用重复吞钡进行操作。在进行拍摄时,应当保证在同一体位和同一部位下对患者进行多次拍片,以获得最准确的诊断结果。并应用电子纤维镜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活检,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如果患者癌细胞病灶难以找到则应当进行复查。

1.3 评价标准

根据手术结果,对患者的病理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记录所有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复发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诊断准确率采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涉及到的年龄和其它信息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放射诊断诊断方案较超声内镜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组别 阳性例数阳性率

放射诊断(n=43)37 86.05%

超声内镜(n=43)26 60.47%

3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进行性的咽下障碍,而患者发病初期会出现干食物难以下咽的情况。随着患者病症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半流质食物和流质食物均难以下咽,患者最终饮水都会存在困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对这种病症应当采用合适的方案进行早期诊断,并做好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3]。

在对食管癌进行诊断时,传统的诊断方案通常以钡餐造影和普通内镜检查为主,这种诊断方案通常只能对肿瘤表面症状进行观察,而常规CT检验,只能对患者机体横断面进行扫描,难以对患者肿瘤状况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状况进行明确[4]。放射治疗是一种临床上的常用诊断方案,而食管双对比造影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的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技术,这种方式能够将患者食管扩张粘膜进行展开,并对患者进行X线探查能明确患者的较大病灶,而涂抹钡能够对微小和浅表性的黏膜病变进行定位,获得清晰的造影,针对早期食管癌来说,有十分积极的诊断意义,能够显示患者的病灶部位和数量大小,能够在诊断中获得良好且准确的病症造影[5]。

综上所述,将放射诊断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超声内镜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均辉,雷平光,文政伟.小探头放射诊断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术前精确分期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12):9-12.

[2]方辉,李学良.内镜下美蓝染色联合放射诊断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07):836-838.

[3]王警,吴齐,孙利,李子禹,步召德,苏向前,李士杰.术前小探头放射诊断检查在早期食管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02):15-21.

[4]闫炎,吴齐,步召德,季加孚.术前放射诊断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14,23(12):1039-1043.

[5]阮振跃.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术前NBI放大内镜及放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

论文作者:彭汉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论文_彭汉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