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栾勇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栾勇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 755200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课改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都积极地尝试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借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可是有些教师又过度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多媒体”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影响。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我将从信息化条件下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教学设计

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运用成了新课程中优化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地尝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追求视觉效果的课件、视频大量地进入语文课堂。但我认为,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时,走入了误区:他们在备课时只致力于精心准备课件,而没有注重教学设计,课堂上完全依赖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幻灯片翻到哪里,教师的思维就走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师生都被课件牵着走,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丢掉了,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走入误区。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并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我将从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来谈自己的见解。

一、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多媒体设备集视、听为一体,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授《小狗包弟》一课的时候,考虑到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文革期间社会生活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画面,更不用说让他们理解文革时期人们遭受的苦难。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准备了一些与作者、文革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大量本课背景下的照片。学生对文革时期人们的苦难有了更多的了解,不用教师再讲多少,便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注重精选资料使之与课程容量、教学内容相协调。病句辨析是语文高考考点,可将一些典型例题集中起来对比分析,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而且减少教学时间。

三、在诵读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在诵读教学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因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图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被点燃,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作者是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现了他“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段诵读这篇散文的视频。面对视频中呈现出的美景,学生的心灵会被净化,情感会被感染。再去细读作者的描述,画面与文章对照,再配以背景音乐,加之名家诵读,学生既感受到了荷塘的美,又感受到作者文字的美,更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有了这种情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也饱满彻底地流露出来了、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本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中关注知识拓展部分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收集材料,在课件制作上多下功夫,使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思想上的共鸣之外,还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将是他们今后在学习上开拓创新的源泉。在学习《离骚》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百家讲坛之竹林七贤”的视频选段,力求加深学生对屈原和魏晋名士清高风骨以及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的体会,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去上网查阅资料,使课堂中的知识得以延伸。在教学实践中这一想法得以有效实现。

五、教学设计中预设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课件开展课堂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在准备《蜀道难》一课的教案时,针对突破这篇课文“名句鉴赏”这一重难点,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几位学生关于课文中的名句鉴赏的习作,并请学生上讲台通过幻灯片与同学互动。随后,我将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名句鉴赏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安排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小组协作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六、利用新媒介信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不提倡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中,因为多媒体课件仅仅只是教学辅助手段而非教学主导手段。只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在多媒体上,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但如果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什么都需要记笔记。然而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造成学生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完的困惑。

七、近年来,信息技术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走入语文教学当中,我认为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外的运用,主要考虑教师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参与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如此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备课时,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广泛地考虑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发挥语文课堂信息量大,可选择性强、操作简捷等优势。

论文作者:栾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栾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