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论文_张丽莎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论文_张丽莎

张丽莎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以及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盈余操纵,提出了市场在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运用的同时,应考虑大环境下的制度是否完善、财务人员的专业度等因素,降低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盈余管理

1 引言

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加明确,更多的会计准则项目要求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披露,这一变化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性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其次,应用公允价值会激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

公允价值在1998年就曾被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但由于当时一些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 年禁止使用公允价值。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准则以谨慎的态度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财务报告也更容易被人为的进行操纵,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可操控性,给了企业管理者管理盈余、操纵利润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

2 公允价值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IASC对其的定义则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2.2 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2.2.1 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可靠性差,其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难以计量引起的。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提是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环境、制度等经济基础不完善,很难直接从市场中直接获取资产的市场价格,例如,大部分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的价格不能从市场中取得,而是需要靠专业人员或机构主观估计,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公平交易的市场价格,由此得出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就差,偏离了公允价值的本质。

2.2.2 可操作性问题

引入公允价值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由于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大多数资产公允价值的估计信息难以获得。例如,现值的确定需要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现阶段我国在这两方面的信息都很缺乏,现金流量大小的估计、发生时间的估计以及货币时间价值的判断等,都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经验去判断和估计。

3 盈余管理

3.1 盈余管理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盈余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定义。美国学者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在向外部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干预。Healy(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理人员通过构造交易及运用会计中的主观判断事项来对会计报告进行修饰,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那些有赖于会计数据的合同的执行结果。

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是基于其他国家的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盈余管理的动机

3.2.1 资本市场动机

我国企业的资本市场动机主要涉及:企业为了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为了进行收购以及当公司的业绩与证券分析师或投资者的预期有较大差距时为缩小这种差距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等。

3.2.2 政治成本动机

会计信息常常用来支持政府的法令或者用来实施现存的法令,企业经理人员由于政治动机的原因将会选择会计程序,这些政治动机多种多样,包括不对称信息、季节性业务的不均衡和会计程序的差异效应等方面。

4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1 投资性房地产

由会计准则可知,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前提是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同时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为市价法,但是准则中并未给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具体标准。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影响房地产市价的因素较多,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利用这一缺陷操纵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

4.2 债务重组

新准则中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的损失和收益都计入当期损益,一些公司便可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从客观上看,用于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较大。无论是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还是用市价法,都存在大量的人为估计。

4.3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允价值计量中大量估计因素的使用,加大了企业利用关联关系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许多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使利润在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转移。尽管在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在关联交易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限制性条款,保持谨慎的态度,但在目前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资本市场上,很难保证公司不会利用关联交易低价获取优质资产,利用公允价值调整企业损益。

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从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空间,限制了上市公司的某些盈余管理行为。引入公允价值正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抵制任何的利润操纵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更多的是依赖于专业的会计人员或机构使用估值技术获得,主观性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从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关联交易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完善当前市场,让公允价值的确定能够更多地基于成熟活跃的市场、加强各方面的监管力度以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从而促进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和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腊.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4.

[2]陈炎槿.公允价值与与管理关系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7.

[3]王元芳,葛晓舰.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09.

[4] 卢士月.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J).商业经济,2008,(12):47-48.

[5]李坤.公允价值的应用于盈余管理.决策与信息,2008,(5):62

论文作者:张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论文_张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