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两个问题的思考论文_阮丰

对语文教学中两个问题的思考论文_阮丰

河南周口陈州高中河南周口 466000

之一 高中语文课本中女性形象

人教社选本中,有一些女性形象,细研之下,发现了这些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悲苦的命运和受伤的心灵。

《必修二》中的课文《氓》,女主人公追忆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婚后生活是贫苦的,可是女子任劳任怨,即使这样,丈夫仍变了心,自己娘家的亲人也嘲笑她。女主人公在忍受贫苦、劳累之后,得到的是两个冰冷的字眼:心伤。

同是《必修二》,也节选了《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忠于爱情,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心。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女子,却在焦母、刘兄的合力逼迫之下,被逼上了绝路。

刘兰芝同《氓》中的女子一样坚决,《氓》中的女主人公勇敢的说出“亦己焉哉”,与氓一刀两断,刘兰芝 “举身赴清池”,以死抗争。

生与死的两种选择,在强调生命教育的今天,似乎应从珍爱生命的角度阐释这件事。

必修三《祝福》一文中的祥林嫂,勤劳、善良,努力挣扎着想获得做人的权力,可是不能够,即使在她用劳动的血汗钱捐了门槛之后。

她生在嘲笑、侮辱、冷眼和漠不关心之中,死在时刻担心被锯成两半的恐惧之下,双重的压力,把一个鲜活的生命逼上了绝路。

每个人似乎都有责任,每个人似乎都没有责任,最终,没有人对此事负责。这也许就是社会的真实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必修四《窦娥冤》中的窦娥的命运更是令人难眠。她三岁丧母,七岁被抵债,婚后不到两年,丈夫病故。最后掉入张驴儿的陷阱之中,又被贪赃昏庸的官吏问成死罪。

虽然,关汉卿以浪漫主义手法,让血溅白练,让六月飞雪,让三年大旱在剧中实现,但我们知道,这其实是民众的一厢情愿而已,把不能实现的东西寄托在自己的想象中,这也是精神胜利法的一种,只是,像窦娥那样冤死的男男女女,却再也无法找回自己的生命。

只有必修五中的《边城》,写出了一个天真活波,美丽善良,情窦初开,清纯专一的少女——小翠,这一种健康的情感,淳朴的个性在高中课本中是不多见的。

这几位人物形象,在语文教材中。是按学生理解能力的逐步加深来安排的。从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到折射整个社会的黑暗,让学生在学习时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去思索人生、命运、社会这些话题。

前些时间,教材中还选了舒婷的《致橡树》,向世人宣告了女性精神、人格独立的形象。但后来这首诗歌从教材中消失了。

今后的课本选文时,在女性独立这个话题上,不妨多加上一些与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的内容,让学生看到光明、希望和未来。

之二 答题卡卡住了什么

刚考完试,卷子发下来了。答题卡上没有批改的痕迹。学生小声嘟囔着:就不知道错哪了。这些年,批阅试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是老师手批的试卷,用红色笔在试卷上划出对错的地方,再打上该题应该得的分数,然后合计出总分。这样的试卷下发到学生的手中之后,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错误点在哪,哪个知识点是弱项,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然而,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分数容易合错。每次考试之后都会有合错分的试卷出现。然后多次进行纠正,然后是重新计算。二是出分的速度慢。分数纠正完毕之后,还要把学生的分数填在分数单上,然后输分,然后排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每个环节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不是很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工计算合分被计算机计算合分所代替。避免了大的人工误差,在规范性上、合理性上更近了一步。尤其是在作文评改上,三个人可以同时阅卷,判分会更公平一些。

同时,只要单项分打在电脑上,合分的问题一般很快进入流程,且出错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这种电脑阅答题卡的方式很快流行开来。

只不过,这样一来,有种情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就是学生接到答题卡之后,上面一片空白,主观题上没有批改的痕迹。学生对了标准答案之后,有的题可以,有的题不能判断出所得的分数,心中无数,自然难以衡量该知识点的得与失。即使看名次表,也仅仅知道一个总分,每小题的单项分没有,心中一片茫然。解决这个问题,不妨从计算机入手,把每个同学每道题的得分打成小纸条,或者打印在一张纸上,各学科可以综合在一起,下发给学生。这样,学生接到试卷后,纠正错题,复习的时候就有针对性了。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让每一名学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应该属于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但就是这个细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成绩进步的快与慢。

论文作者:阮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对语文教学中两个问题的思考论文_阮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