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论文

关于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论文

关于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徐方亮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摘要: 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军队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总结分析当前军地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制约军地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矛盾问题,从而提出促进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队;院校;信息化;对策

强军必先强院校、强人才。作为培养新时代军事人才的军事高等院校,掌握与应用前沿信息技术,培养与造就高精尖信息精兵,谋划与消除未来信息战威胁,是党和人民赋予其不可推拒的历史责任。习近平同志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强调,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队院校建设发展迎来史无前例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无法逃避的新挑战;特别是对于如何在军事教育领域引进和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如何加强和提升军事教育信息化硬软件系统的利用效率,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和改善实战化教学模式,是每一名军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历史课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军事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驱动作用,加强以对标战场、聚焦实战、支撑教学、服务科研的军校信息化建设,学习借鉴军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先进成果经验,笔者陆续赴宁波、杭州、北京、武汉、南京等多所军地高校开展调研工作,在观摩各单位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各院校分别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先后与各高校信息化工作相关同志进行了经验交流,在分析总结当前军地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梳理制约军地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矛盾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提出促进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1.推动“三变”改革。以农民为中心,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以敢为人先、锐意突破、实事求是的“小岗精神”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三变”改革的前提要摸清农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做好清产核资、确权颁证工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探求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参股、手艺参股集体经济,盘活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和民房,开展民俗、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与分享机制,带动农民共同富裕。[6]

一、军地高校信息化工作现状

(一)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

调研发现,目前各军地高校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将信息化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大部分高校都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导信息化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如有的高校从解决运维问题入手,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统筹,以业务单位为主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信息化建设推广中角色多、团队分布广、人力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有的高校确定信息化建设为本单位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以面向学生、面向教学为导向,校领导牵头制定了智慧校园“十三五”建设规划,聚焦全校力量,科学利用社会资源,以专业特色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教学应用相融合,技术部门与应用部门相结合,按需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制定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工作量业绩认定细则,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使项目建设做到“有检验、有奖励、有惩罚”。有的高校以“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批人”为总思路开展信息化建设,由校领导牵头,设置专门机构统筹布置项目建设工作。

(二)各类网络建设和应用服务开展情况

网络建设从来都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各军地高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带宽方面都实现了万兆楼宇、千兆桌面。“高速好不好,关键看车跑。”在建设与应用网络的过程中,高校信息化工作者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教育网络应用的关键在于网络软件系统的建设推广,目前各高校都致力于建设统一门户平台,整合与推广各类网络教学与办公系统。如大部门地方高校都已建成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全校信息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与信息统计,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高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以“服务学生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新思路,采用“大平台、小应用”的建设模式,将应用服务碎片化,小应用服务逐步从大平台系统剥离,以服务学生使用为出发点,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提供各类自助查询、打印服务;积极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完成人事、财务、教务、科研、资产、党务、一卡通等8项主题库建设,基于新平台不断丰富应用内容。有的高校已经依托校园网平台整合了现有各类网络信息系统,打通了各系统数据壁垒,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有的高校也通过设立数据中心整合现有数据信息,并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应用逐步向师生手机端倾斜,通过致力于打造移动客户端应用,不断满足师生的工作学习需要。

(三)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管理和运维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经过多年来建设,目前各高校都已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软硬件系统在网络中推广使用。从使用的具体效果来看,尽管绝大多数软件系统都部署在校园网中,但包括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库、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各项软件系统的有效推广仍然是一个难题。

(四)信息化教学与办公设备运维保障情况

调研中,各军地高校都表示信息化运维保障工作任务重、周期长、难度大,事情繁琐而且受领导和群众关照度高,时效要求强。为了提高运维效率,地方高校均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各自的报修平台,服务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如有的高校建立了运维服务台,在提供网络报修的同时,对内公布统一的报修电话,并安排专人接听报修电话,根据报修情况实时调配维修技师,实现用户咨询、故障申报、事件监控、调查回访、记录汇总等,确保维修事件的精准快捷。有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下设服务中心、运维中心两个运维团队,通过网络报修平台和电话报修热线开展全院范围的运维服务。还有高校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开展网络报修业务,并且通过手机端APP应用实现了移动端和有线网络间数据联动汇总,极大的提高了运维效率。为提高运维保障保障效率,有的军事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引进地方高校的运维模式,通过校园网建立保修平台,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报修热线电话,安排专门团队负责电子设备的运维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服务保障效率。

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的关键是解决好“触发标准”。仅仅依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等定性标准来启动问题银行的风险处置,可能错过最佳救助时机,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可以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将可量化的风险处置标准,如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引入风险处置相关法律条文,增强问题银行风险处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新型教学形态的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新型教学形态的创新应用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中之重。如有的高校专门成立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领导小组,运用项目引领,实施精品慕课、校本慕课和翻转课堂示范课建设,并且在课堂现场教学中推广使用清华雨课堂、学堂在线和蓝墨云三大移动教学软件,提高课堂互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形态的信息化创新。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传统课堂,摸索出包括答疑式、汇报式、研讨式、项目训练式等在内的8种“翻转课堂”学习组织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力就是战斗力”。军事教育方面,全军持续围绕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军事职业教育的大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目前军职在线APP上的课程数量已超过2000万门。

(六)“IT服务外包”开展情况

针对全行业乃至全国共同关注的环保问题,杨三可表示:“瓮福坚决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大生态’战略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环保的理念发展化工,用化工的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梯级利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引领发展。”据杨三可介绍,瓮福先后投入4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保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据介绍,瓮福在磷矿石的开采及加工方面严格按照流程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并提出“三标”:达标、提标、制定标准。“首先瓮福要达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标准,最后上升到整个行业的角度,从环保方面出发制定标准。”杨三可如是说。

二、军地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整合共享任务艰巨

分析表9可得,在对多样性指标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时,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指标的系数值不断提升,说明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对创新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是最终结果却未产生明显的波动,说明该模型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二)高校人员信息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程度仍需提升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军队要强化练兵备战,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职业决定思路,目标引领方向。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适应社会不同,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思路必然要对标战场、聚焦实战、服务部队,只有通过实战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官兵,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杀敌制胜本领,从而尽快适应战场硬仗的磨炼考验。在军事教育领域,无论是指挥类专业、还是技术类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统的建设应用都是其实战化教学模式创新推广的有力手段。从调研中看,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统建设投入力度大的军事院校,其毕业学员往往能更快的融入部队一线作战体系。因此,各军事院校都应把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统的建设使用作为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技术手段搭建实战化教学环境,以虚拟仿真训练对标战场遂行任务。

从调研情况看,许多高校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许多建设好的应用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带来软、硬件的重复投资。而且因为开发渠道不同,各业务系统采用各自的信息编码规则,信息标准不一,后台数据库不一,软件编码不一;信息和数据分散在各部门的系统应用中,一些基础数据重复、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缺乏有效整合,只能在单个系统和平台中发挥作用,难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尽管各高校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着手开展数据中心建设,但以往留存的许多数据壁垒仍然无法打通。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院校网络应用系统使用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师生必须记忆不同的密码和身份,没有统一的入口,师生无法定制个性化界面,无法集中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影响了信息利用效率。

(三)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存在难题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是各军地高校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的重点,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改进和优化机房建设。如有的高校针对机房分布缺陷,能效比低的情况,在现有基础上对机房环境进行改造,实现冷热通道隔离、功能区域划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稳定。有的高校引进利用云平台虚拟化功能,在数据中心虚化数量庞大的服务器群,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云平台进行安全防护,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手段实现服务端的安全。有的高校为保障机房稳定运行,在建设UPS的基础上,为机房单独配备了柴油发动机,并为服务器架构了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系统。为提高数据中心运维能力,有些高校近些年来对中心机房进行多次升级改造,根据服务器部署和运维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分各类各级网管干部、具体业务系统管理员和运维外包公司的工作权限和活动空间,进一步确保了网络稳定和信息安全。

“IT服务外包”是指外部服务商提供实物或人力资源承担机构部分或全部IT设施的服务方式。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系统的规模和复发性增大,仅靠学校自身的技术力量无法胜任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的全部工作,调研各院校都以“IT服务外包”的形式陆续开展了建设咨询、项目管理、电子设备维护等工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招标的形式聘用地方科技公司负责学院办公设备维护。如某地方高校除了将多媒体教室的运维服务外包以外,还要求地方公司派驻3名维修技师负责全院电子办公设备的维修工作。某公安高校每年支出20万元,专门用于全校70余间多媒体教室的运维外包服务某军校以士官牵头聘用地方公司组成82人的场地维护组,负责全校200余间多媒体教室的保障工作。从近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各军地院校上下对于这种“外包”的维护方式反响良好。

(四)信息化保障机制有待提高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军队要强化改革创新,优化编成结构,加强科技运用,增强官兵科技素养,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民军队实践探索。调研了解到,各军地高校都认识到做好总体规划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也是衡量信息化工作成败的一个必要因素。军校信息化建设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要紧密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具体来讲,各军事院校要以对标实战化战斗任务为标准,要以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为导向,以满足师生需求为目标,以保障教学一线和优化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协调、高效、稳步、有序地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要站在院校整体的高度和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不能仅仅站在某个部门的立场或偏重某一方面;要做到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在符合院校发展的同时兼顾技术与手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要兼顾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既要有宏观的方针政策,也要有细致的具体实施细节,从调研情况看,单纯粗线条的顶层规划很难落地;还要考虑某些项目实施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控建设进度,注意工程阶段间的衔接配合,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三、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拟制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投资大、周期长,许多高校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方面配套不足,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业务职能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协同推进,共同配合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协同机制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调研各高校普遍反应信息化工作在统筹管理、技术支撑、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人才队伍缺乏,许多网络的优化和管理措施难以实现。而且,目前各高校信息化专职队伍多属于教学辅助岗位,这些岗位工作繁杂且游离于一线教学,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晋升通道,严重制约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聚焦实战化教学,加强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各高校软件系统平台日益增多,信息化硬件设施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替,这对高校教职员工信息化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信息化工作重点都关注于“建”和“用”;而在信息化环境搭建好以后,往往忽视了对教职工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造成了信息化环境成为摆设,利用效率低。在同一个院校内,不同部门间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能力也不尽相同,个别部门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业务处理仍停留在使用表格的初级阶段,部门管理基础数据缺失。已建成的各种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面向具体业务管理工作,大多软件局限于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仅满足了本部门简单管理的需要。系统利用程度不高,有些高校即使有网络办公系统,但许多部门的管理工作流程仍没有梳理完整和优化,很多事务处理方式仍停留在纸质文件或电子文档手工操作阶段。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军队各级要高度重视数字化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事教育的信息化,首先应“化人”,然后再“化物”。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障,军事院校要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营造良好的信息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起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军事院校要整合信息技术部门的编制和人员,通过“学进去、走出去”模式,系统汲取前沿技术知识,科学引进同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所属官兵的业务水平,强化专职人员的宏观谋划和整体布局的能力;要瞄准各类信息系统应用需求,力争建成政治坚定、编配合理、层级衔接、素质全面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军事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要调动各系部、各职能处室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在不断提高院校官兵信息化素养的同时,充实整合院校信息化整体技术实力。

(四)建设应用集成平台,规范业务数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调研来看,业务系统数据标准化是目前各军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各军事院校应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相关军事信息标准为基础,制定院校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保证数据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规定院校各业务系统建设在数据对接与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接入要求,解决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状,尽可能的消除数字化校园的数据短板。各军事院校还可以强军网为基础着手建立统一信息门户,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站群系统等,将学院现有的所有应用系统与统一信息门户衔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与数据共享,规范用户操作行为,解决数据不对称问题;还应根据用户身份、权限及自身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改进教学环境,深化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

近年来,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多关注于手机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扩展和学生课后线上学习资源的丰富。受教学条件限制,军校学员接收知识的主阵地是教室,其课程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员课堂现场教学,因此,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下一步,各军事院校应大力投入资金用于多媒体教室环境的改造,在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同时,创设出更加人性化的授课氛围,尽快实现教育数字化向教育智慧化的转变。各军事院校还应通过顶层设计、技术支持、培训辅导和制度保障等举措更新教员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引导教员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形态创新工作中,营造信息化创新应用氛围,依托校园网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态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化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尝试局域网范围内的移动学习模式创新,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显性成果。

(六)建设网络报修平台,构建“IT服务外包”运维保障体系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网络报修平台,用以实现实时接单、维修调配、过程监管和运修数据的汇总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运维效率和精准运维的针对性。而且对于常规的院校信息化运维保障工作,各军地高校主要依托“IT服务外包”提供人工服务,且实际运行效果较好。信息化办公环境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军事院校而言,在满足信息保密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依托于校园网络的信息化报修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运维服务的针对性,扩大运维范围,提高运维效率,实现运维工作汇总。各军事院校还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尝试以“IT服务外包”的形式组建专业运维团队,一方面可以减轻本单位信息化人员工作压力,提升保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人才和技术,吸收借鉴地方成熟经验,提高军事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万振环,蔡颖雯.教育信息化2.0与高校信息化建设[J].福建电脑,2019,35(05):136-138.

[2]施勇.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182-183

[3]孙宇兴,闫辞,张鑫.军事院校军事训练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451.

[4]夏昊.军事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2):237.

[5]李翔,李闯.信息化军事建设研究[J].电脑迷,2017(08):53.

[6倪鑫.军事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问题[N].学习时报,2017-03-29(006).

[7]陆威克.浅析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院校军事人才的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7(04):78-80.

[8]李爱华,李建增,刘兵,刘新海.论军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31-32.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Fangliang
(China Coast Guard Academy,Ningbo 315801,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military collegesisan importantpartofmilitary defen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and non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and non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ilitary force;College;Inform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 J

文章编号: 2095-2384(2019)03-0010-07

收稿日期: 2019-03-16

作者简介: 徐方亮(197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武警海警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 储 欢)

标签:;  ;  ;  ;  ;  

关于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