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谢倩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谢倩

谢 倩(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镇柏溪小学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111-01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想象力,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出色的课外作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出色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要进一步指导他们会读,读得更好、更有实效。

(1)品味性的精读法:这是逐词逐句、深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对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欣赏妙词佳句,体会立意构思,像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知识营养。好的章节要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指导学生细读,要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探求性的速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内容。有时读书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问题的答案,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立即作出处理,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新知识、新信息,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浏览性的泛读法:对浅显易懂的文章或书报,可采取泛读法,即“随便翻翻”,通过看标题目录、提要内容、前言后记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

(4)剪辑法:将自己书报里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写作的资料库。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可在中高年级进行。

(5)摘抄法:这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词、旬、段乃至原文摘抄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积存进“文库”,为以后的写作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摘抄要求,并定期检查打分。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养成阅读做笔记的习惯,阅读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6)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启发或产生的联想,并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受条件限制我们学校把每周二定为图书室开放日,只能由老师帮助借阅,于是每到周二无论多忙我都会抽时间帮助学生借书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每当看到孩子们拿到了书如获至宝一样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在实践中,开学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学期结束时再归还给个人,新学期开始再更换新书。平时由班干部轮流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架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就采用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的方法,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家庭配合创设阅读条件。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并让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家、校结合共同努力让学生阅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所以他们会很支持老师的做法,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这就为孩子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狠下工夫,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的养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养成喜欢看书、看报的习惯;养成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确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养成勤提问的习惯;养成勤于动手圈划摘抄的习惯;养成讲求阅读速度与效果的习惯;等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师生双方长期不懈的努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包括朗读和吟诵的能力,默读和速读的能力,精读和略读的能力。由于每种阅读都各有优缺点,例如朗读和吟诵可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可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但达不到速读的效果;而默读速读讲求阅读的速度,甚至可以“一目十行”。但容易忽视字词的正确读音;精读可以细致入微地了解字词篇章的布局构思,却没有略读的面广。因此,如何在阅读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这是师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一般说来,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例如对名家散文、诗词以朗读吟诵为主,但对其中的精彩的描写,不妨反复朗读。不一而足。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谢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谢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