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价值与疗效评析论文_李月娴

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价值与疗效评析论文_李月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从临床价值与疗效的角度评析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结果:两组SCL-90因子分值对比,无论是第4、8周还是第12、16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治愈率为77.14%,观察组总治愈94.2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P<0.05);对照组显效、有效合计31.43%,观察组显效、有效合计1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不仅临床疗效好,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学进行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认知疗法;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价值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17-02

在临床医学中,所谓的躯体形式障碍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处于长期的担心或相信自身身体状况出现各种症状的为特征的神经症。其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为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群陈述躯体症状,且不断要求医护人员给予检查,同时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寻求注意的行为[1]。借此,本文主要以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对躯体形式障碍进行治疗,以便达到有效的额控制患者病症情况或为未来该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的病例均以在本院就诊的临床患者为主,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对照组予以认知疗法,观察组予以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分组原则以均等和随机为主,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35.6±12.5)岁,两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等比较上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认知疗法:(1)准确掌握患者的躯体与心理状况,并及时的安排护理人员或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督、记录、整理与存档,准确记录患者的症状时间,并对患者出现的非客观性、非理性躯体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进行存档,待考证。(2)对患者出现的非客观性或非理性的症状进行分析,并积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非客观性与非理性的信心与勇气,并坚持用客观、理性的认知方式指导患者的行为活动,且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下一步治疗计划安排,其中心理治疗时间0.5~1h/次,患者入院治疗的前4周大约保持每周一次,以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总体次数在10次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 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观察组认知疗法与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包括阿普唑仑(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277;用法用量:0.4mg/次,3次/d时主要用于抗焦虑横祸惊恐;0.4~0.8mg/次,3次/d时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同时该药物的使用情况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适量的增减。)、盐酸普萘洛尔(生产厂家: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133;用法用量:10mg/次,3~4次/d,且服用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定,该药物为口服药。)和盐酸氟西汀(生产厂家: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10;用法用量:20mg/次,3次/d,且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的增减[2]。)

1.3 疗效评定

分别对患者治疗中的第4、8、12、16周的疗效情况进行评定,其中平底量表以SCL-90为主;临床疗效评定:治愈:患者所有的临床病症全部消失,且无复发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症得到良好的控制,且大部分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有所改善,病症出现部分消失现象;无效:病症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SCL-90因子分值对比

治疗第4、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均出现明显的好转,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到第12、16周时,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症状依旧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依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总治愈率为77.14%(27/35),观察组总治愈94.29%(33/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t=12.011,P=0.001)(P<0.05);对照组显效、有效合计31.43%(11/35)例,观察组显效、有效合计11.43%(4/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t=11.878,P=0.001)(P<0.05);对照组无效22.86%(8/35),观察组无效5.71%(2/35),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t=12.011,P=0.001)(P<0.05)。

3.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在当下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依旧存在很大争议,其中病因不明是诸多观点中均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而根据心理动力学认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对自己内心在心理的探究现象,因此患者常常会坚持某种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但就发病机制而言中枢递质、神经-内分泌都有可能引起躯体形式障碍[3]。经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予以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总体而言,无论是第4、8周还是第12、16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躯体形式障碍追来中,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项的药物治疗或认知治疗。综上所述,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不仅临床疗效好,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学进行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邢双红,丁昊.认知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应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2):191-195.

[2]章琳,周晓俊,何宗岭,等.分析认知行为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7(4).

[3]姚艳苓.盐酸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5-16.

论文作者:李月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价值与疗效评析论文_李月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