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整合_集群效应论文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集群论文,竞争优势论文,资源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2)07-0045-06

集群是界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集群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竞争单位,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从而重塑了竞争形态。当众多相关联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它们的经济行为就在企业与集群两个层面上展现,竞争的优势也与两个层面的情况息息相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竞争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集群之间。在这种新兴的以集群为基础的竞争中,所有成员通过集群创造的竞争优势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这样对于把集群作为整体来研究其竞争优势就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新课题。

一、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资源整合

由于集群是由众多独立的企业组成的群体,企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长期、持续的战略,其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战略选择,而是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资源整合能力,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它们必须被放置到一个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并得到有效利用,和其他资源进行有目的的整合。在集群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独立的不在集群环境中的个体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但作为各个个体集合的集群,其竞争优势却是显著的,由此也带来了群内个体企业的竞争优势。集群中成员拥有的资源和集群的结构方式影响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在集群的结构中形成了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正如碳元素的不同结构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物理属性的钻石和石墨。

资源总是稀缺的。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企业通过投入和兼并等方式扩大资源的占有,通过内部的劳动分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里存在一个交易成本的问题,获得资源的交易成本不同,企业的支付能力也不同。中小企业资源占有的数量以及对于资源的控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通过集群这种中间组织实现资源占有和企业能力的完善是企业实现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单个企业而言,集群虽然缺乏对资源的占有和单一控制,但是集群减少了资源获取和资源转换的障碍,在集中、管理和升级各种资源时集群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就是集群对于资源的创新性整合能力。这种资源创新性能力体现在两种形态中,一种为静态,一种为动态。一是它们较之单个企业在整合利用不同资源的时候适应性更强,这是集群的静态优势;二是在长期运作中,集群捕捉调整资源的机会能力比单个企业更强。

1.劳动分工

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劳动分工原则。经济学家在研究“块状经济”中提出块状经济本质上是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块状经济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而且由于集群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又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金祥荣,2000)。集群的企业可以通过分工的外部化而负责部分任务,由于“干中学”,企业利用资源的适应性更强,从而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能比以前取得更高的集群效能。例如,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温州柳市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亿元,其低压电器占领了全国40%的低压电器市场,是我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柳市低压电器业的集群中,有大型企业十余家,中型企业近百家,小型企业上千家,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其分工体系为大型企业集团往往由下属众多的协作企业供应原材料和零配件,然后完成总装,其中分工明确,形成了起动器、熔断器、电阻器、断路器、调压器、互感器、配电箱等众多生产配件厂商,以及像正泰、德力西等核心企业集团。

2.通过集群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组成企业的系列资源在短期内比较稳定,不易改变;相比之下,企业之间通过集群,则能迅速聚合起新的资源,通过集群取长补短,更快、更经济地发展新资源。这样,集群不知不觉就摆脱了资源固有的惰性。这是集群具有的动态优势。集群是一种有效实现群内企业扬长避短的途径。它能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提供学习机会。在寻求改变的过程中,组织会付出经济学家所说的转换成本(Switch Cost)。集群的出现则降低了这种转换成本,提供了取长补短的便捷之路。

以上分析的集群竞争优势不仅仅限于集群与单个企业相比。在集群间的竞争中,集群的竞争优势也来源于特定集群所具备的资源创新性整合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协同效应的大小。

二、集群竞争优势与集群的规模和结构

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创新性整合能力,资源禀赋和资源的整合能力构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对于资源的运用和整合是在集群的结构中形成的。综合来看,这种竞争优势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集群的规模

集群的规模描述是集群控制利用资源的总量状况,反映了集群利用资源的协同效应的广度,也常常是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尤其是集群的形成原因是为了占有市场和实现规模经济。衡量集群规模的量度可以从成员的数量和市场占有及生产规模来考察。

(1)成员的数量。 成员数量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规模经济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公共物品是构成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例如一些咨询机构、销售网络等。在成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由于规模不经济很难形成这样的公共物品。以浙江省广泛存在的专业市场为例,这些专业市场的形成是以数量众多的企业集群为依托的,例如绍兴轻纺城,其兴起正是因为绍兴轻纺业集群中众多企业的存在。集群中成员的数量也是形成区域品牌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温州的皮鞋、海宁的皮装等区域品牌为例,地区大量集聚的生产企业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制鞋企业达4500余家,柳市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海宁的皮衣皮件生产企业2000余家。

(2)市场占有和生产规模。 集群中成员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和生产规模对于集群的竞争优势有时候是决定性的。在浙江的大多传统企业集群中,正是凭着规模上的优势傲视群雄,例如大唐镇的袜业,在生产规模上,2001年大唐镇拥有电脑袜机达1万多台,丙纶生产线40多条, 各类加弹机1200余台,橡筋机800余台,氨纶包覆线生产线50条, 年产丙纶长丝1万余吨,各类加弹丝6万余吨,橡筋线近500吨, 是国内最大规模的袜业生产基地。在市场占有方面,1998年大唐袜业市场年度成交额达18.25亿元,销售各类袜子16亿双,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 正是强大的市场占有和生产规模给大唐袜业带来了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2.集群的结构

集群中企业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独立的,集群就具有了结构。集群的结构描述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分布状况,反映了资源整合中协同效应的深度。结构影响集群竞争优势的实现途径是通过集群结构影响群内企业的行为,反过来,群内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集群的结构,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决定着绩效。中卫型集群和市场型集群是两种最基本的集群结构。中卫型集群结构是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市场型集群机构指的是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企业之间以水平联系为主要联系方式。两种集群结构的比较如图1所示。

a中卫型集群结构b市场型集群结构

注:小箭头表示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实线代表强联系,虚线代表弱联系;大箭头表示集群与外界的资源交流;孤型箭头表示群内资源的整合。

图1 两种集群结构的比较

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及其指标,可以对集群的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描述集群结构的指标中主要有三个指标,结构度(Structuredness)指的是集群中成员之间的依赖程度,在紧密的结构中,锁定程度强,成员进入或退出集群都不容易,在宽松的结构中,刚好有相反的特点;混合性(Homogeneity)描述的是群内企业的相似性,按照锁定的类型、企业的相对重要性等分类;排他性则是指一个集群区别与别的集群的程度。

从以上两种简化了的集群结构来看,中卫型企业集群结构度高,群内企业相互依赖性强,混合性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上下游的分工合作,例如重庆的摩托车产业集群中广大摩配生产企业与当地主要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市场型企业集群结构度相对较低,双边的依赖性不是很强,而混合性则高,这种集群结构典型的例子则是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从排他性来看,两种类型的集群结构相互之间的排他性是明显的。

不同的集群结构影响着群内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中卫型企业集群中,集群与外界的资源交流少,群内企业由于资源的整合路径少,外围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是强联系,企业之间更多的是通过合作来实现资源整合,协同效应体现在分工的社会化。由于集群内的资源整合发生在两点之间,企业间的关系是稳定的。而在市场型企业集群中,其与外界的资源交流是全方位的,群内企业通过全面的竞合,通过协作性的竞争,例如模仿型的创新、知识的外溢性、公共物品的便利性等来实现对于资源调整的快速反应。由于群内企业的资源整合在多点之间进行,决定了企业行为的复杂性和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应该指出的是,集群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也影响着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

三、集群竞争优势与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

竞争和合作都是群内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如前所述,这种群内企业的行为受到集群结构的影响。但从动态来看,群内企业的行为也影响着集群的结构。集群重塑了竞争形态,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了更大的群体之间。群内企业的内部竞争是“套”在更大的竞争之中,所以群内企业对于大竞争的需求可以减弱内部摩擦,即集群间的竞争容易加强集群内部的合作。具体而言,由于集群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集群加强这种合作的机制包括:

(1)群内企业之间的多点关系。在这种多点关系中, 企业在不同的方面产生联系。因此,在某一点的合作可以提高在另一点的合作;竞争同样也如此。而且,一点的竞争会减弱另一点的合作。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很简单,当企业在某项计划中因合作受益时,它不愿意在另一项计划中欺骗同一个合作伙伴,因为这样可能损害它在前一计划中的利益。集群中企业之间广泛的联系加强了群内企业间的这种合作。

(2)群内企业长时期的反复接触。 这种合作机制的产生同样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效益,对未来的展望会使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压制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在博弈论中,这种效应被称为“未来的阴影”。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性带来了企业之间行为的长期性,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

(3)第三方关系的存在。 群内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能受到第三方的影响。如果双方同时和第三方合作,那么他们之间的合作可能因此加强;第三方在这里充当的是调解人的角色。双方同时与第三方竞争时,面对共同的竞争者也容易激发更紧密的合作。集群中诸如家族关系、地缘关系、人际网络等带来的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是集群加强这种合作机制的重要方面。

合作并非意味着缺乏竞争。尽管群内企业对于集群竞争的依赖性的存在,个体企业所有者关心的仍然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得失,而非集群的总利益。并且在集群中,由于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性,企业对于竞争压力的感受也更为直接,群内企业总是有足够的竞争动机。有时候不仅个体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从中取利,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也在群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得以提升。

企业对于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群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博弈中,形成了新型的竞合关系。在竞合博弈的网络化成长中寻求单个企业的发展以及在这一竞合过程中影响整体的竞争优势,是集群中这种新型竞合关系的基本图式。这种竞合博弈在不同的集群结构中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中卫型企业集群中,由于企业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集群内部的合作趋向于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使集群更为有效地调配内部资源。基于同样原因,集群内部的摩擦将消耗集群内部的资源,破坏集群的结构,从而钝化总体的竞争优势。此类集群中,核心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与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集群中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的“零和”博弈的竞争,一方面可能带来核心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但同时也使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协作变得不稳定,带来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生产周期的延长。

在市场型的企业集群中,竞争与合作的交互作用对于集群的结构、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的影响则更加复杂。竞争可以从两个方面产生效率:使企业间最佳配置稀缺资源,激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合作则促进技术的转移、新业务的形成、公共设施的共享等。竞合在市场型集群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于创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需要不断的创新,竞争的压力是创新的动力,在集群中这种竞争的压力更为直接;另一方面,创新则反过来要求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创新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经验的获取。集群内公共物品的共享、技术转移的便利性以及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是群内企业合作的表现,也极大的促进了群内的创新。

群内企业处于竞合的悖论中,一方面具有相同业务的企业彼此竞争,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的获取又依赖于彼此的合作。这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构成了集群中新型的竞合图景。

四、集群竞争优势的培育

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拥有成员的资源和集群的结构方式,在集群的结构中形成了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不同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及协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而群内企业的竞合行为受集群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作用于集群的结构。在优化集群结构和平衡群内企业的竞合行为以提升集群的竞争优势方面,各级管理者应有所作为。

面对集群竞争的新形态,地方政府应转变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从仅仅依靠税收、金融和其他的激励措施来吸引企业转变到基于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关学者在实证研究中论证了基于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性,提出基于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政府应扮演的角色。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政府在集群的形成和管理上更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以扶持特定产业为政策目标的“合意”产业政策不同(Porter,2000),对集群的政策应在于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合行为,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

政府机构应该以集群整体来看待区域集聚的企业群,培育高级资源要素,优化集群结构。尤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方面,应通过有意识的培训和引进加强资源上的优势;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在群内企业行为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规范竞争,促进合作。集群由众多独立自主决策的企业(包括各种中间机构)组成,总的来说,集群很难作为独立整体进行运作,然而集群可以制定共同的规则,使竞争更加透明化。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协调和解决集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布行业竞争相关的信息,发挥竞争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这些机制不是直接控制成员的决策行为,而是通过保持成员的利益的一致性来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在促进群内企业的合作方面,主要是促进互信互惠的企业间关系的形成。合作的基础是双方的信任,加强企业间的接触和交流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互惠是合作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建立在互惠之上的合作才具有持久性。政府可以通过对于集体行为的规范和合作报酬机制的设定平衡企业间的利益,达到企业间在合作中的互惠互利。

对于群内企业而言,面对集群竞争的新竞争形态,个体企业也不是“无为而治”。在新的竞争形态下,两套不同的因素影响了企业能够从集群中获取的价值。一是影响集群利益的因素;二是企业分享这些利益的影响因素。群内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也要留意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利益。此时,管理者不仅要考虑集群赢得集体利益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在集群中扮演的角色。

标签:;  ;  ;  ;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整合_集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