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联合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唐炜

唐炜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 目的:探析X线联合MRI在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的患者36例,对其进行X线及MRI检查。结果:经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MRI检查得知:脊柱15例(腰骶椎、胸12椎体),肩关节周围8例,骨盆2例,膝关节周围20例(主要是半月损伤、骨折伴韧带损伤、髌骨挫伤、股骨远端挫伤),踝关节周围10例。且36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诊断确诊33例,确诊率91.67%,误诊3例,误诊率8.33%。经过手术进行确诊。结论:X线检查是骨折检查的基本方法,但是方法局限性较大,临床上容易漏诊,如果患者局部症状明显,但X线检查显示阴性者应使用MRI进行检查,可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特别适合在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X线检查;MRI检查;隐匿性骨折;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051-02

通常情况下隐匿性骨折不易发现、移位不明显、骨折相对稳定,其发病的位置多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符,采取X线、CR、DR等检查方法不能够检查出骨折的情况,临床上采取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伴有的出血及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检出率较高,被广泛应用[1-2]。为此,本文笔者通过对本院2013年~2015年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的患者36例,对其进行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进而采取MRI检查。现叙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的患者36例,对其进行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进而采取MRI检查。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9.6±6.5)岁。外伤史:扭伤或跌倒伤10例,交通事故伤18例,打击伤5例,其他3例。检查时间为出现征象后的1~3周。

1.2 检查方法

对于本组患者首先进行X线常规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骨折线。进而采取MRI检查,仪器选取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开放式MRI扫描仪,并使用肢体线圈和表面线圈,使用SE序列,常规进行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SE序列:TIW1 TR为400~600ms,TE为28ms,FSE序列:T2W1 TR为4000ms,TE为80ms,GE序列:T2W1 TR为500ms,TE为15ms,FA为30°,部分进行STIR序列,TR为4400ms,TE为20ms,TI为110ms。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其关节线圈层厚为3mm,层距为4mm,矩阵为256x256,腰椎脊柱线圈层距3mm,层厚4mm,矩阵256x256.

1.3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1)使用x线检查无明显骨折线;(2)具有具有外伤史且患者活动不利、疼痛等临床症状者;(3)在MRI检查在T1W1可见低信号影呈片状或线状;边界不清晰,STIR可见中低信号影呈线状及高信号影,T2W1可见低信号周围高信号呈线状或高信号。金标准:以3个标准为主要筛选标准:(1)明确病史和临床症状;(2)X线检查结果为阳性;(3)MRI检查骨皮质及髓腔内有异常信号影,且范围大小不一。

2.结果

经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MRI检查得知:脊柱15例(腰骶椎、胸12椎体),肩关节周围8例,骨盆2例,膝关节周围20例(主要是半月损伤、骨折伴韧带损伤、髌骨挫伤、股骨远端挫伤),踝关节周围10例。且36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诊断确诊33例,确诊率91.67%,误诊3例,误诊率8.33%。经过手术进行确诊。

2.1 膝关节周围

MRI表现为骨髓内信号异常,T1w1见低或略低信号,且不均匀,T2W1可见高或略高信号,STIR显著高信号,边界不清晰,部分可见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且呈线样,多为横行,形态不规则。骨折伴韧带损伤、股骨远端挫伤者,骨折伴有半月损伤者。见图0153。髌骨挫伤者,见图0156。

2.2 脊柱

以腰骶椎、胸12椎体为主(图0165、0166),且椎体没有显著的楔形变,MRI表现是在椎体的中心或者近椎体上缘横行可见异常信号,且为长条片状,T1W1见略低信号,STIR见显著高信号,T2W1见线样信号,且为片状略高信号偏下,周围组织没有异常,不伴或伴椎间盘突出。

2.3 肩关节周围

MRI表现髓腔内具有片状的长T1和T2信号,呈线样低信号,骨皮质无中断,X线片检查可见到相应部位的硬化带(横行)。

2.4 骨盆

左骶骨翼、右耻骨体部、双耻骨上下支、髋臼骨折,MRI表现T1W1和STIR序列显示良好,骨折线呈线样低信号,STIR显示骨折线及水肿范围较好。

2.5 踝关节

MRI表现为片状的长T1和T2信号,STIR序列显示良好,边界清楚,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关节积液。

*

图0153为骨挫伤伴半月板损伤 图0156为髌骨挫伤

 *

图0165为胸12椎体挫伤 图0166为腰椎损伤

3.讨论

X线检查是骨折检查的常用方式,但是该方法对于检查隐匿性患者难度较高,CT检查隐匿性骨折也由于x线检查,能够将病变的部位显示,但是检出率不高,而MRI检查隐匿性骨折效果较好[3]。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发现骨小梁断裂引起的骨折线,采取MRI进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优势能够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因此两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MRI征象,对其诊断是可以成立的。临床上隐匿性骨折分为隐匿性创伤性骨折、应力性骨折、隐匿性的骨内骨折。本组患者主要是创伤性骨折和骨内骨折为主,其次为应力性骨折[4]。

采取MRI检查的优势在于:(1)对于骨折病变的定位定量准确率较高,且MRI具有多方位、多平面成像的他点,进而利于诊断。(2)对于骨折病变的敏感性较强,能够显示x线检查不能够发现的早期病变,特别是检查半月损伤及脊柱骨折具有较好的优势,对于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及韧带损伤等也可以进行诊断。(3)此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患者比较容易接受,不过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病变的信号没有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不能够进行判断,扫描用时长等,因此,该方法不是骨科常规的检查方法[5-6]。

本文通过研究说明, 经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36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诊断确诊33例,确诊率91.67%,误诊3例,误诊率8.33%。经过手术进行确诊。此结果说明,X线检查是骨折检查的基本方法,但是方法局限性较大,临床上容易漏诊,如果患者局部症状明显,但X线检查显示阴性者应使用MRI进行检查,可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特别适合在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郭智萍,赵建,李石玲等.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6):544-547.

[2]陈焱淼,李志铭,刘克等.膝关节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的MRI应用及价值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1):34-37.

[3]高迁,朱玉春,王建良等.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115-117.

[4]荣增辉.椎体隐匿性骨折CT及MRI表现的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1-132.

[5]路成文,张彬.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14,49(2):92-95.

[6]张晓林.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6):673-676.

论文作者:唐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X线联合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唐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