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要素论文_李嘉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要素论文_李嘉明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摘 要】本文以园林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为依据,分别从其功能、意境表现、空间序列组合、色彩装饰以及与环境相结合等几方面对园林建筑要素加以归纳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设计;意境;空间序列;造景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195-02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整治水系、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1]。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优秀园林作品不胜枚举,但不论其规模大小,形式如何变化,都包含着四种基本构成要素,即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而与前三种要素更多的体现自然特征相比,建筑在园林设计中更多的体现人工的特征,这也是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广义的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中具有造景功能,同时又能供人游览、观赏休憩的各类建筑物[2]。从其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园林建筑是因园林的存在而存在的,具有种类杂,范围广的特点.

本文以园林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为依据,分别从其功能、意境表现、空间序列组合、色彩装饰以及与环境相结合等几方面对园林建筑要素加以归纳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1.功能上既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体现其景观欣赏价值

园林建筑除具备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观赏景观、遮风避雨等方面的使用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优美造型而产生的景观效果。从类型上说,常见的园林建筑主要包括亭、台、楼、阁、厅、堂、轩、廊、榭、舫、寺庙等,每种建筑往往因具有独特的线条造型而成为园林设计构图中的点景之笔。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当属苏州拙政园中的香洲。香洲是位于拙政园中部景区临水而建的特色建筑,三面环水,一面依岸。从类型上看,它是一种舫式结构,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仓是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多种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的香洲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它的景观特色和价值。

2.园林建筑文化与意境内涵的表现

园林建筑在具有优美外形的同时,往往被赋予一定的寓意和内涵,这也是其它建筑所不具备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中国的园林发展一脉相承的,因此文人思想与园林设计的意境文化也必然是紧密相连的。而作为园林设计构成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自然也离不开文化与意境的表现。常见的园林建筑的意境表达方式主要有通过园林建筑的名称突出设计主题和诗词楹联体现建筑文化内涵两种方式。

(1)通过园林建筑的名称突出设计主题。

园林设计中,很多园林建筑的名称都是造园者美好愿望的真实表现。皇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北京颐和园。其东部景区的仁寿殿,得名源自孔子《论语?雍也》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一句,光绪皇帝取意此句中“仁者寿”的含义,在重建颐和园时将自己的办公场所由勤政殿更名为仁寿殿,表达了统治者施仁政可以长寿的美好意愿。再如:江南私家园林中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名字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表达造园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轻松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诗词楹联体现建筑文化内涵。

我们经常看到诗词楹联出现在亭、廊、厅堂等园林建筑上,它们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文学水平的展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园林建筑的审美品位和意境。笔者认为其中最令人称颂的佳句是苏州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清代梁章钜将欧阳修《沧浪亭》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和苏舜钦《过苏州》中“绿杨白露皆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句诗巧妙结合,集为一联,既使人想到了欧苏友好的文坛佳话,同时又让沧浪亭的美景情韵至今仍然久传不衰。

3.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组合灵活多样

中国的园林建筑是穿插点缀在自然环境之中的,不可能像其他建筑那样把一系列空间覆盖在一栋建筑物里,因此,它的空间序列是室内外空间交错进行的,具有层次多、序列长、变化丰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1)对称、规整的形式。

对称、规整的形式一般具有明显贯穿的主轴线,建筑空间院落层层递进式的向纵深发展,高潮大多出现在轴线的后部,高潮之后还要一些次要空间延续下去,最后才到结尾处。这种序列的空间排布多见于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建筑群,比较典型的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前山建筑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轴部分的开端从临湖“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至佛香阁达到高潮,此过程穿过层层建筑院落,地势逐渐升高至佛香阁平台处提高约40米,其后部的“众香界”和“智慧海”为高潮后的空间延续至结尾。

(2)不对称、不规则的形式。

不对称、不规则形式以布局上曲折迂回见长,轴线关系具有循回不断,周而复始的特点。典型的实例是苏州的留园。其入口部分的空间序列,轴线曲折运用的极为巧妙,由门厅和甬道分段连续而成的长约50米建筑空间,形成大小曲直、虚实明暗等不同空间效果对比,使人通过“放—收—放”、“明—暗—明”、“正—折—变”的空间体验,到达“绿荫”敞轩后更感到山池立体空间的开敞明亮。

4.园林建筑色彩明朗、装饰精巧

色彩的使用也是园林建筑区别于其它类型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所见到的宫殿庙宇大多采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屋檐下阴影用蓝绿色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这种对比强烈的配色使建筑各部位轮廓鲜明清晰,建筑整体风格富丽堂皇,庄严宏伟。然而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这种颜色的搭配只能出现在皇家园林中,更多的私家园林建筑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显得十分雅致。而在我国江南许多地区,园林建筑更多的采用白墙灰瓦的搭配,体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格。

彩画也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大多出现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及天花上,色彩丰富,为园林建筑增色不少。我们常说的雕梁画栋就是对这一建筑特色的确切形容。根据位置和所画的具体内容不同,园林建筑彩画可以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一般位于宫殿建筑的外檐位置,主要图案为龙凤锦纹。旋子彩画次于和玺彩画,素雅而华美,以旋子花为主题内容,主要用于普通官衙、寺院、城楼、牌坊,主殿堂门等绘制。苏式彩画又称“园林彩画”,以山水、花卉、禽鸟为主题,内容丰富,在各阶层的园林建筑和住宅中应用的最为广泛[3]。

5.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景观的有机结合

园林建筑的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自然环境景观和谐相融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建筑是环境中的建筑,环境是建筑中的环境,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需要造景手法的运用,才能达到相互映衬,巧妙融合的效果。

设计中,利用园林建筑空间层次营造景观效果的常见手法主要有框景和借景。所谓框景就是利用园林建筑的门框、窗框等建筑轮廓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到其中,形成界定明确的风景画面。如北京颐和园的什锦窗,从一个个形状不同的窗框里向外看,可以欣赏到一幅幅不同的风景画。借景在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充分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建筑空间当中,从而使建筑与环境更好地融合。根据借景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借形、借声、借色、借香几种。

(1)借形:园林建筑中把有一定景观价值的远近景物乃至山石花木等自然景观纳入画面的借景方式称为借形。如苏州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无锡寄畅园园内只有小山,却通过借景把惠山主山与锡山及塔都介入了园内;再比如北京颐和园西部园外的玉泉山及玉峰塔,是园内佛香阁、知春亭、涵虚堂等多处重要景点的借景对象,增加了景深和层次感[4]。

(2)借声:将自然界的声音介入到园林建筑的空间当中,从而增加园林设计意境的借景手法称为借声。常见的声音如寺庙的晨钟暮鼓之声,春日的柳岸闻莺之声,秋夜的雨打芭蕉之声以及溪谷的泉水之声,均可为园林建筑空间增添几分自然情趣。

(3)借色:将天空的月色、植物的色彩等美丽景色纳入园林建筑空间,供人休憩时欣赏的借景手法称为借色。如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梨花伴月”等,都是借月色组景的典型代表。北京的香山红叶则是因借叶色组景而闻名。

(4)借香: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增加游园性质的借景手法称为借香。比如:苏州留园景区中的闻木樨香榭,顾名思义,就是闻桂花香气的园林建筑。再如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远香堂建筑,堂北临水,夏日荷蕖满池,就是按照周敦颐《爱莲说》中所描绘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意境修建的,远香堂由此得名。通过香气将园林建筑和周围的景观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了园林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园林建筑以上几方面的特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建筑要素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虽然在以山水为骨架的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所占的面积并不大,但是作为园林中人工味道最浓的构成要素,园林建筑能充分表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在园林设计中的样式、色彩、大小、数量对于园林意境的体现和风格方向的引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园林建筑设计.[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P1-2.

[2]张良.园林建筑设计.[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P1.

[3]田学哲.建筑初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P84.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P136.

作者简介:李嘉明,男,1981年生,汉族,本科,讲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教师,从事园林植物与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李嘉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要素论文_李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