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分析论文_张建锋

新形势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分析论文_张建锋

甘肃第九建设集团公司 733000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强度高、施工方便、造价低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作者对桩基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具体阐述了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处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

施工过程中,桩基工序复杂,工艺要求也很高,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详、施工设计时取值不合理、施工过程不规范将影响桩基质量,以及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是否合理,都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下面介绍了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类

一、预应力管桩的进场验收

1.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制作允许偏差

2.预制桩的起吊、堆放和运输

2.1桩的起吊

预制桩应达到强度的70%方可起吊,如提前起吊,必须强度和抗裂验算合格。

起吊时必须做到平稳,并不使桩体受到损伤,吊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本工程桩可以采用2点吊。起吊时可采用钢丝绳绑扣、夹钳、吊环。

2.2桩的运输

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运输。运输前,应按验收规范要求,检查桩的混凝土质量、尺寸、预埋件、桩靴或桩帽的牢固性,以及打桩中使用的标志是否备全等。运到现场后应进行外形复查。

2.3桩的堆放

堆桩场地要平整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别、原因分析、常用处理方法。

二、桩基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笔者根据多年桩基工作经验,将经常可能发生的桩基工程质量问题总结如下:1.1单桩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值;1.2桩倾斜过大;1.3断桩;1.4桩接头之间断离;1.5桩位偏离过大等五种情况。

2.桩基质量问题发生原因

2.1单桩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值

工程(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大小是控制单桩承载力要求的主要因素,最终单桩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值,原因通常是:a、最终沉桩的深度不够;b、地质条件复杂,桩深虽己达设计值,但桩端还没有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c、最终贯入度过大;d、勘测报告所描述的地质剖面、地基承载力等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和桩端持力层深度等有差异;e、其他相关因素,比如桩倾斜、断裂等使单桩承载力下降。

2.2桩倾斜过大的原因

工程施工中桩倾斜过大通常原因如下:a、预制桩存在质量问题,如桩的顶面不规范、桩尖位置倾斜或变形,导致植入后的桩处于倾斜状态;b、沉桩机械在安装时不是竖直状态,桩架不与水平面垂直;c、打桩时,桩锤、桩帽、桩身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导致锤击时产生偏差,最终倾斜;d、桩距过小,打桩时桩之间产生强烈的挤土,压力过大时发生倾斜;e、沉桩过程中桩端遇坚硬的障碍物而用力过猛导致桩倾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断桩的原因

桩的断裂有多种原因,如:a、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吊点不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在吊运过程中桩和桩机发生碰撞,最终造成桩的损坏;b、沉桩过程中缺乏检查和校正,导致桩身弯曲过多;c、沉桩时锤击过猛或次数过多、过度导致桩断裂。

2.4桩接头断离的原因

有时设计桩较长,施工时下节桩露出地面0.5~1.0m时停止压桩,进行焊接。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段与段之间一般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但桩接头处常出现断离现象,除常见原因外,还有如上下节的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焊接不连续饱满等因素。

2.5桩位偏离过大的原因

通常利用纵横轴线控制桩,按设计的布点图放出桩点具体位置,然后把钢钉打入地下100mm处定位,来保证机械碾压后桩点不错位。而实际中桩位也存在着偏离的现象,原因是测量放线差错过大、沉桩工艺不恰当,桩身倾斜,最终造成竣工时桩位偏差较大。

三、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处理

1. 桩身质量和打桩机具

桩身质量是预啦力管桩工程质量的基础,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并检查出厂合格证;打桩机具必须能正常准确地操作并且通过年检合格。

2.桩位

打桩前对已做的桩位标志进行复核,严格控制其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同时在施打过程中应进一步进行复检,防止因打桩造成土的挤密涌起而产生桩位标志的移动。

3.打桩顺序

为防止出现过大的桩顶位移应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一般宜先深后浅桩,先大桩后小桩,先中间施打后向四周施打或隔行施打。

4.桩身垂直度

打桩饥保持稳固垂直,桩锤、桩帽和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同时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偏斜及时纠正。

5. 收锤标准

收锤标准必颂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当地以往的经验通过试打傩确定,一般以贯入度作为主要控制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实际入土深度和总锤击数、最后一米锤击数。同时如施打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下沉或施打时严重回弹,桩身破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施打,待会同设汁、监理、监督等单位共同处理 再继续下一工序

6.接桩

目前本地区一般采用焊接接桩,焊接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桩的质量,因此应严格按焊接操作规程进焊接,同时控制上下两节桩连接的中心偏差。

7. 施工质量菅理

实际工程中相当一部分质量问题都是由施工中的人为因素引起,如施工人员未做到持 证上岗,不具备相应资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素养不够,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和监督单位职责不清,未能形成良好的质保体系,对此应加强管理,有关各方必须严格按有关法规进行操作,建立起相应的质保体系。

四、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发展,预应力管桩施工已较为普遍。在采用此类管桩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于一些常见的施工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施工人员需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管桩位置、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为后期的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DBJ/T15-22-9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2]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3] 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论文作者:张建锋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分析论文_张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