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素养提升方式研究论文_欧阳丽敏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素养提升方式研究论文_欧阳丽敏

摘要:创新是新时期个人发展进步的必备素养。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当前初中化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课堂上灌输知识为主要授课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素养能力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良好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素养;提升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学生来说,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都是出于兴趣,只有对课程充满好奇心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准备时梳理内容,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具有趣味的实验小演示从而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堂知识的好奇心理。课堂具有活力的氛围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良好基础,具有创新的课堂授课与单调的书本内容相比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快乐的感受,也能够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在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吸收了解的基础上要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求实心理。不能对老师所说的内容完全相信,在否定的基础上也应该有充分的理由依据能够证明。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当面提出质疑略显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作为主体带动学生,鼓励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曲解某一知识点的内容,通过提问学生来引导学生对此纠正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老师应当仔细聆听并对此分析来更好的树立学生的纠错意识。敢于质疑和纠错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前提,只有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创新。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来说,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发表见解就是在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对此鼓励并加以引导。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例如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由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前采摘了几朵玫瑰花,在实验过程中助手由于不小心将盐酸飞溅到玫瑰花上,波义耳意外发现花瓣变红,他意识到花瓣中存在一种物质能够在遇到盐酸变成红色,于是他不断进行实验,在反复提炼下他终于提取出了指示剂—石蕊。这些实验中的小意外恰恰是化学家们重大发现的前提,化学家们有趣经历的分享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创新素养的提高。

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应该从与平常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果学生获得的知识仅仅来源于课堂教学,那么他们将无法了解更多的知识,也无法更好的养成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其他额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点,习题是学生提升锻炼的一大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方法。课外习题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够通过额外方法的教授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遇到学生有与答案不同的情况但学生又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当对此表示肯定,并且与学生共同再次做题,从而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肯定,体会到创新的喜悦,还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点就是化学实验。化学以实践为基础,因此化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在实验时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过程时,将NaOH溶液加入到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时,矿泉水会变瘪。教师可以通过矿泉水瓶变瘪的现象提出矿泉水变瘪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问题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分析。有的学生会认为如书本所说的一样,溶液中的NaOH和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矿泉水瓶内的气压变小,而另一些同学则会认为可能是由于CO2溶解于NaOH溶液的水中导致矿泉水瓶变瘪。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看法,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对化学的学习更有兴趣,在实验中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设计操作实验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化学实验能够让书本中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三、改变化学传统授课模式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这样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授课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知识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知识。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并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是翻阅书本提前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模式进行问题的探讨和实验操作,小组内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可以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回答,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加以纠正改进。教师在这种授课模式中完全的让学生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仅仅作为指导和帮助者给予学生点评纠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和学生探讨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提升创新素养。

就像化学家波义耳的例子一样,许多化学灵感于生活,因此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课堂。学生应当注意身边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将书本中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加大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素养。例如“绚烂的烟花是由什么形成的?”和“日常生活中的调料醋是怎么制作的?”此类问题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创新的灵感,由此能够很好的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将生活与书本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更好的发展能力。

四、结语

创新素养在当今时代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也成为一大难题。本文指出教师可以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改变以往灌输知识的旧模式,在课堂中设立特定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探讨和探索,在保证实验课安全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和思考发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随着不同学生的情况改变授课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改变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贺丽华,马桂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6):27-28

[2]张树芳.论初中化学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163

[3]梁德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素养教育[J].网络财富,2010(10):77-78

论文作者:欧阳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素养提升方式研究论文_欧阳丽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