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工业企业做好工作的探讨_国企论文

国有工业企业做好工作的探讨_国企论文

关于搞好国有工业企业的若干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工业的面貌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涌现出一批活力较强、效益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有工业企业,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有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对国有工业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骨干和主导作用构成了威胁。首先表现在国有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和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很不对称。1994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有企业增长5.5%(如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8%)。集体企业增长21.4%,“三资”企业增长28%。国有工业的增幅大大低于全部工业的平均增幅,与非国有工业持续增长形成明显的反差。其次表现在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面较大,相互拖欠严重,经济效益低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到1994年底,全国乡及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0.7%,其中预算内企业亏损39.2%;企业间相互拖欠的应收款达4000亿元;企业富余闲置人员约2000万人,占总数的10-15%。所有这些,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搞好国有企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践证明,要搞好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对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能源、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1978年到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提供发电装机容量共15500多万千瓦,成品钢材4.5亿吨,石油19.4亿吨,煤炭173亿吨。截至1993年底,在全部工业企业中,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占19%,但是,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5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占75%,国有企业实现利税占66%。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从800多亿元增加到5000多亿元,国有工业企业功不可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国有工业企业不仅必须搞活搞好,而且要努力使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新的强大优势。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搞好国有工业企业、加快国有工业发展的前提

搞好国有工业企业,加快国有工业发展,前提是要正确把握形势,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调整和完善国有工业的发展战略。

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工业的发展应当以“支柱产业要高,高新技术要大,重点企业要强”为目标,着眼于优化整个国有工业经济结构、提高整个国工业经济素质和效益,全面实施下述配套的发展战略。

1.改革促发展战略。

在改革开放的16年里,我们始终把企业改革作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手段和推动力。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开始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转变,推动了国有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也有力地支撑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在肯定国有企业改革成就显著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这些困难和问题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的表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机制转换、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首先,要把国有工业企业的改组、改制和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快国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当务之急是要很好的研究哪些工业部门应当由国有经济垄断,哪些工业部门国有经济要继续经营,同时允许非国有经济经营,哪些工业部门国有经济可以退出,主要由非国有经济经营。国有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一些工业部门和企业退出,目的是为了加强那些必须由国有经济经营的工业部门和企业,优化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配置,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基础、骨干、主导作用。二是要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国有工业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公司制改组,组建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除一小部分企业继续实行国有国营外,绝大部分企业实行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一些小型国有工业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济,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有的可以转让出售。三是要在改组、改制的基础上,加大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强国有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切实解决国有工业企业的各种负担。一是解决好企业的历史债务负担,具体的办法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拨改贷”和基本建设基金贷款形成的历史债务,可以将其一部分改为国家投资,增加国有资本金;对企业拖欠银行的历史债务,除一部分延期归还外,部分债务直接转为银行对企业的持股,部分债务由财政发行债券将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置换成国家对企业的持股;对企业之间的历史债务,可以通过建立债权拍卖市场由债权人将债务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买方将债权变为股权;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则依法实施破产。二是解决好企业的冗员负担,分流企业富余人员,逐步由企业安置为主向社会安置为主过渡,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分流。三是解决好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逐步将企业的后勤服务改由社区服务机构承接,或将企业的后勤服务机构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再次,要大力推进宏观配套改革。一是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和完善灵敏、高效的间接调控体制;二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重点是完善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2.全方位开放战略。

从总体上说,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对加快国有工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不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自觉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最大限度地使国有工业经济逐步转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很难把加快发展的要求变成现实;不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积极地吸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使国有工业经济不仅有量的增长更具有质的提高,就很难定出一条又快又好发展的新路子。

实行全方位开放战略,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不能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和层次,而必须高层次、大跨度地实现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互接互补:

一是产业接轨。要抓住我国对外开放扩大和世界各国看好中国经济走势、增加对华投资的新机遇,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推动国有工业的总量增长与结构转换,重点发展一批技术装备新、附加值高、配套带动大、市场前景好的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逐步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动国有工业产业层次的跳跃式提高,更好地发挥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是市场接轨。要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尽快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对接,增强国有工业吸纳国际资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增加资源供给、调剂需求过剩或不足,增大国有工业发展的回旋余地。

三是技术接轨。要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国有工业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技术引进为契机,在引进提高起点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加快引进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渗透,有效提高国有工业老企业的技术能级和整体素质。

四是管理接轨。要大胆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建立各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切实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提高国有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工业企业热情很高,为引进境外资金弥补国有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的资金缺口和一步到位地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纷纷向外商出售国有企业产权,甚至不惜让外商控股,使外商在丝毫不具备垄断优势的条件下轻而易举地获取在某些行业、地区的垄断地位,并借控股直接进入我国政府限制外商进入的某些重要产业和市场。对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应加以规范,鼓励外资进入哪些产业、企业、限制外资进入哪些产业、企业,应该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于外资控股更要十分慎重,重要的产业、企业一般不宜让外资控股,一般产业、企业则可以放宽限制。

3.技术进步战略

我国国有工业增长缓慢、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实现从主要依靠加大要素投入的外延扩张型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发展型的转变。特别是受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制约,不少企业还缺乏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长期存在的技术落后、工艺陈旧、设备老化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国有工业企业中老企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把实施技术进步战略放在加快国有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用高新技术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让国有工业企业累积的庞大存量资产和达到的巨大规模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要鼓励国有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进步领导和管理体制,确立厂长领导下的总工负责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开发基金和改造基金,制定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和计划,制定企业科技人员奖励办法,完善企业不断技术创新的机制。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选择一批当前或近期市场最需要的重大新产品,以国家关键技术、836技术等为依托,组织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工艺、装备一体化同时开发,力争在短时期内拿出一批有市场、有竞争力、有效益的新产品,加快国有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再次,要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关键是要把科技成果的推广与传统产业改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改造结合起来,以期形成整体的推动效应。为此,要建立健全行业的技术创新组织、技术推广网络及其相应的支撑体系,包括项目实施体系,资金投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

4.经济规模战略。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小而全”、“小而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形不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必然出现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争资源、争市场,使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摩擦与冲突加大,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很不适应,已成为影响国有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推动经济规模的形成和发展,是实现国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国有工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施经济规模战略,要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依托,走出一条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小而专”与集团化相配套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新路子。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一是调整企业规模结构,提高经济规模基础上的集中度。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尽快拟定不同产业(行业)的工业企业基本规模标准,目前至少应当将企业盈亏平衡点规模作为产业(行业)内既有企业调整和新企业进入的基本依据,从一般规模壁垒的高度限制产业外低水平、小规模企业无节制地进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追加投资等增量调整手段和兼并、参股、重组等存量调整手段,对有一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良好的国有工业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培育和组建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依托它们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改变国有工业重点企业不强的状况。

二是发展产业分工协作,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分散度。要根据国有工业中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选择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按外协分包加工合同关系组合成自上而下的多层次、连锁性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企业组织格局,变原来的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的过渡竞争,为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相互间的垄断竞争和同一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内不同企业相互间的自由竞争,通过促进竞争过程、提高竞争质量,达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经济规模效益的目的。

5.挤占市场战略。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于市场。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如同企业的生命,有市场企业就能活,没有市场企业就得死。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把挤占国内外市场作为加快国有工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抓实抓好。

实施挤占市场战略,首先要强化“挤占”意识。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工业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容量已趋近饱和,除靠产品创新外,填补市场真空的余地几乎没有,企业只能靠挤占他人市场来赢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国有工业企业一定要强化“挤占”意识。主动出击,以优质的产品、适宜的价格、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去挤占国内外市场,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外已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以国际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多层次市场,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实施挤占市场战略,还要突出“名牌”意识。名牌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产品差别化壁垒的形成,它既代表了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产品质和量上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是企业用以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市场竞争手段,表明市场竞争已开始由价格竞争为主逐步向非价格竞争的转换。综观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过程,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是以名牌产品取胜的。因此,国有工业企业要重点抓好一批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特新产品,以此为基础搞好升级换代,上质量、上档次、上规模,创出名牌产品,形成名牌优势;与此同时,国有工业企业还可以采取嫁接、联营、协作配套等多种方式与国外名牌产品的生产厂家合作,引进名牌产品,“借梯上楼”,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实施挤占市场战略,同时也要增强“信誉”意识。信誉是企业闯市场的通行证,失去信誉,等于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就是有了市场也会丢失。珍视企业的信誉,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挤占市场的需要。

重视和发挥政府作用:搞好国有工业企业、加快国有工业发展的保证

搞好国有工业企业,加快国有工业发展,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难以在短时期内奏效的,这就需要政府以其特有的能量,采取主动的行动,对国有工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扶持。特别是在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和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现阶段,更需要政府为国有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解决国有工业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矛盾和困难。从目前来看,政府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经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国有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科学制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搞好改革和发展衔接与协调;其次,政府要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国有工业发展的重点、宏观调控目标和配套政策,综合协调地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国有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市场有效的需求和市场有效供给在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大体平衡;第三,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着重在通过建立国家订货制度指导重要工业品产需衔接,通过建立国家储备、投放制度调节重要工业品的市场流量和流向来保持市场基本供求均衡和基础价格稳定,通过建立宏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走势信息发布制度来引导重要工业品的预期市场供求和价格;再次,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建立健全国有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对国有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分析,跟踪重要工业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时、准确、有效。

2.抓好市场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市场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首先,政府要抓好市场体系的完善。要在建立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的同时,重点抓好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尽快形成和完善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工业品批发市场,扩大市场交易的规模,提高市场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度。工业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建设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合理布局,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分工、协调发展,避免盲目布点、追求数量、贪大求洋,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其次,政府要抓好市场机制的健全。一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供求机制,由市场联系取代传统体制下的政府计划安排,不搞市场差别和“双轨制”,不搞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推动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二是建立符合价值规律、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形成机制,除少数资源稀缺、垄断性的工业品价格由政府定价外,其它大量竞争性的工业品价格放开,以市场供求为基本导向,在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使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次,政府要抓好市场行为的规范。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对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的行为方式及其准则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坚决依法惩处各种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3.抓好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产业组织的调整,既要十分重视和充发发挥市场的自组织、自协调作用,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发挥政府的计划指导作用。首先,政府要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结构政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和重点,有效地引导国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其次,政府要遵循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制订符合“规模优生”原则的产业组织政策,明确产业市场内企业进入的起始规模,合理地引导国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再次,政府要把干预结构调整外部环境与参与结构调整过程组织结合起来,主动地扶植现有已具雏型的较现代化的国有工业企业,鼓励和推动企业的兼并与联合,特别是要鼓励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国有骨干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纳效益差或亏损企业,提高产业自组的起点,加快产业自组的进程。应当承认,就结构调整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存在着摩擦与冲突。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搞好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调和配合。这种协调和配合的基本要求是:产业政策要遵循市场的经济原则,更多地通过经济利益的诱导来实现,把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客观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标签:;  ;  ;  ;  ;  ;  ;  ;  

国有工业企业做好工作的探讨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