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几点反思和建议论文_李福祯

学校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几点反思和建议论文_李福祯

李福祯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校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时时敲响着警钟。笔者从学校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的角度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给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学校踩踏事件;学校设施建设;学校安全管理

一、对校园踩踏事件的原因分析

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了一起有8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受伤的踩踏事故。湘乡市委宣传部8日即对外透露了导致湘乡学校踩踏事故的四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难以监控全部下楼梯学生;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回宿舍,造成一号楼梯人流量增加,导致事件发生;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另外,发生事故的楼梯段无灯,而且地板的防滑度不达标,碰上雨天就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二、对校园踩踏事件的反思

这些原因,从学校角度主要可以归纳成两大类:一是学校设施建设方面不达标;二是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不到位。

首先,我国就学校建设的标准都有着明确、详细的规定,如在校址选择、学校建筑和绿化方面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跟踩踏事件紧密相关的学校道路建设和楼道楼梯建设标准。整个学校内部的广场、各种道路应连接成完整不间断的硬质路面,以保证雨天的通行及各种用房的室内卫生环境。楼梯是楼内垂直交通的“大动脉”,学校人员密度大,课间人流集中,因此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坡度、形式等都很有讲究,楼梯设计应遵循保障安全、便于行走和紧急疏散时保证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达到室外的原则。在设计楼梯时,还要考虑某特定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中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最好采用普通的折跑楼梯;楼梯的踏步高和踏步面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合理设计。另外一些基本的标准,如学校建筑的主楼梯不宜是全开敞的室外楼梯,以免人流密集时发生意外;楼梯间靠墙侧应设扶手,以保证疏散安全;超过五层的教学楼应设封闭楼梯间;楼梯间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应急灯和安全出口等标志牌,等等。 而现实中一些学校并无法达到这些要求,这就给学校埋下了隐性的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罢了。

其次,在学校安全管理层面上,一是一些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和组织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因而各项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各安全工作组织间也缺乏协调,从而造成了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落实到人的现象。特别是,绝大多数民办学校的校舍是租用的教学场所,建筑不达标,教学设施简陋,活动场所狭小,各种功能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责任不到位,因而往往也是事故的重灾区。二是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为学生购买安全教育教材或购买后发给学生就完事大吉。还有些学校甚至连把安全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物理或生物等课程,且相关内容中都没有做到安全方面的教育,造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三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表现在安全活动开展不够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学校仅在学校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校园安全文化缺乏还表现在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校园里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安全主题宣传和安全氛围营造的工具上。

三、对于学校安全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的要求,相关规定都比较具体,而且在第一部分也提到一部分,这里就再不细谈。下面主要就学校怎样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提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首先,学校要明确领导及教师的责任,真正从制度上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是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其次,要把学校、学生安全放到学校价值观中,真正从根本上给予重视。

建议一:学生的安全教育有待加强。学生在校园活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危险的。如:课间不少学生都爱在楼道上疯打、追逐;倚在栏杆上往下看;上下楼梯,互相推拉;放学路上,互相追逐;下雨天,有的学生嬉戏时相互用雨伞尖戳人;从楼上往楼下扔空的矿泉水瓶、沙包玩;用零花钱买路边不卫生或“三无”的食品吃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却隐藏着较大的危险,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育学生,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建议二:教师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安全教育、安全督促没有到位,没有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教师没能提前发现并制止;出现了学生意外伤害,有的教师不能很好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未能检查教室、学生活动设施的不安全隐患;平时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上报学校领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到位,反思自己的责任心,反思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同时学校也要把安全培训工作做到位,人人有安全意识,人人负安全责任,只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才能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建议三:学校的安全教育要做在前。大多数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但我认为,安全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盲目性,跟着新闻报道的事故奔跑,这也是所有学校都存在的问题。电视、报纸上的安全事故一出,如如楼梯踩踏了、校车车祸了、校园袭击伤害了、雷击了等等,上级部门便立即下发安全工作通知,学校接着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专题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当然,这种亡羊补牢的教育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安全教育工作应做到“防患于未然”,早进行一些预见性教育,把安全教育做在前边,把安全预案制定在前面,就会很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变被动为主动。譬如,明知学校建筑与设施不符合标准,就要及早做好师生安全教育与防范管理;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就要对学生进行防止雷击,预防泥石流方面知识的教育;在夏季到来时做好防止溺水的教育;秋季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假期前做好交通安全、防盗、防火、防拐骗常识教育让学生、教师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等等。这些工作,是学校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是学校学校实实在在的日常工作。

四、编后语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考验着时时刻刻。然而,对于学校安全工作来说,组织领导及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完备的设施是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核心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局 045400 )

论文作者:李福祯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学校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几点反思和建议论文_李福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