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邢汉贞[1]2002年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文中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当今经营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它提供了崭新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笔者通过阐述其4C’s理论,表明整合营销传播的先进性;分析利害关系者,有助于领悟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学术内涵和体会竞争环境的严峻。通过论述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中心、客户经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之中间业务的探讨,并辅以网络技术的学习,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赵云峰[2]2009年在《商业银行竞争力培育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银行竞争力既有一般企业竞争力的相同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特性主要体现在能力上,表现为银行能力及其差异。银行竞争力本质是银行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银行能力寓于银行内部而反映在金融产业市场竞争上,由此形成能力特点和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竞争水平。银行竞争力是由资源竞争力、经营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叁维能力有机结合构成的内容丰富、结构严密的能力体系。叁个维度在既是时间上的继接链条,又是能力的搭配关系,因而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银行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能力体系,其演化过程包括不满现状的反思、目标设计、选择路径、能力培育几个环节。演化是通过能力改变而实现的,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银行竞争力演化要选择合适的目标模式和适宜的发展路径。银行竞争力培育是提升银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它通过四个能力(价值构建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发展控制能力和基本支撑能力)连续脉冲运动来实现,通过连续强化银行竞争力功能使银行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竞争力发展愿景目标。商业银行竞争力培育管理可以运用竞争力评价方法以检验自身竞争力在某时点的水平,并与其它银行、本行自身的其它时点水平相比较,从而查验竞争力培育的效果,明确竞争力培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张亮[3]2015年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人力资源要素、制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创新、社会责任和风险控制等七大部分组成,能够实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自我认知、发展导向和结构塑造。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金融市场竞争环境日渐激烈。尤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时期,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竞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比日本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国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也应该体现时代要求。从经营绩效方面评价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发现其在经营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综合全面考虑,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具有显着竞争优势。而且,二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并不一致。前者更侧重于对高层次科技人员培育和制度设计,而后者更注重通过市场营销和社会责任推动自身的影响力。对此,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对其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邓天泽[4]2012年在《商业银行专业分支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采用以地域划分的分支行制。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单纯以地域划分的分支行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专业支行进行核心竞争力研究,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与银行专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载体——专业分支机构,从面向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实际案例揭示商业银行如何依托信息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资金结算网络及对产品服务开拓创新来推动自身业务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王昌盛[5]2010年在《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以银行业为主导的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变革与良性成长。过去几年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和公开发行上市等一系列成功的变革,刷新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版图,成效斐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市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如何选择持续变革的战略和路径,在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科学地培育并提高整体竞争力,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多元的、重大的和深远的。为此,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可行的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从全球视野出发,进行上市银行竞争力变迁的比较与分析,对科学评价过去几年里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的显着成效,进一步坚定深入改革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认清我国上市银行与国际先进同业的差距,指导我国上市银行实践过程中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经营重点,持续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逐步深入与完善。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对象都是基于普通的商业银行,没有对上市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点进行区别与分析,这就导致现行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上市银行竞争力总体情况。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是上市银行,而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我国上市银行也构成了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公开发行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主体将越来越集中于上市银行。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在深入研究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论述了上市银行竞争力的科学内涵,将以往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进一步深化并集中到上市银行,在理论上拓宽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新领域,在实践中直接指导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本文充分考虑上市银行竞争力的科学内涵,首次提出了包括宏观环境、经营能力、资本市场影响力、社会形象影响力为评价内容的上市银行竞争力“四圈十四因素”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形成了多个层面的结构关系,是互相依存并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的统一体,只有在共同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本文广泛收集数据,对所构建的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分析。为使实证研究更具广泛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涵盖主要发达国家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瑞士银行等十家国际先进银行和国内四大上市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作为比较对象;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上市银行竞争力水平,本文通过年度报告、主流媒体、权威评级机构等多个途径广泛搜集相关数据;为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竞争力变迁情况,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2003-2008年六年间所涉及的2300多个数据进行了繁杂的处理和运算。实证分析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经过财务重组、股改上市后,四大行的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整体竞争力得到迅猛提升,在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赶上或超越国际大银行,在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显着缩小;四大行在风险管理、国际化经营、综合化经营、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十大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样本上市银行竞争力水平在比较期间发生较为显着的变迁,并且根据变迁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本文紧密结合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先进做法,提出了我国大型上市银行进一步巩固并提高竞争力水平应采取的措施及具体实施路径,对我国上市银行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张强[6]2015年在《工行SYS分行营业网点竞争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竞争力又具有新的内涵。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单元和业务服务开展的最前线的营业网点,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对于营业网点的竞争力分析和提升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工行在网点竞争力的提升意识方面虽然先行于其他商业银行,但在具体网点竞争力提升的实践中却缺少理论指导和系统研究,本文以工行SYS分行为代表分析网点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具体提出解决对策解决网点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YS分行营业网点的竞争力现状及同业竞争形势,着重探究影响SYS分行网点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企业形象、品牌价值、综合实力、服务效率、服务品质、服务激励、服务创新、客户忠诚度、员工忠诚度是影响网点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网点应该从这几方面出发制定网点的长远发展规划。本文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着重强调SYS分行在未来网点竞争力的建设中应提升品牌形象、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网点考核、优化网点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丰富网点竞争力的内涵,才能使网点发展保持活力。

薛峰[7]2010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与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还普遍低下,存在着经营效益较低、金融创新乏力、资产质量缺乏可持续的保障等诸多问题,商业银行的产业竞争力还亟待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几乎整个金融市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外商业银行造成冲击的背景下,国外商业银行不仅不放弃中国市场,反而更加看重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虽然在这次危机中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介入国际金融市场程度不深,受到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随着危机的后遗症慢慢展现,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将要面对国内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市场需求萎缩和风险以及大量信贷投放带来新的不良贷款的隐患,另一方面也要面对实力雄厚、极具竞争优势的国外银行大举“进攻”我国的竞争和挑战。因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竞争力,既能提高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市场地位,也能使我国的优秀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更为矫健。基于此,本文研究商业银行的产业竞争力无疑就具有相当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特别的,与已有有关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视角不同,本文的研究是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企图将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组织理论具体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研究中,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原因,然后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竞争力。因此,从上述背景和写作出发点考虑,本文将论文题目定为“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力求首先通过选择适当的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接着同样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产业组织内外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然后再在对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组织结构二者均已把握的基础之上,选择计量工具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两者的相关关系和相关背后的组织结构原因;最后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用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和同时达到提升产业竞争力目的的政策建议。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首先对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在认清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叁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竞争力的内容结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然后对产业竞争力形成的产业组织机制进行了探索和阐述,即通过从产业竞争力的视角来对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对产业组织的不同理论流派对竞争与效率的观点进行整理,解析产业竞争力形成的产业组织机制;最终从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对产业竞争力的解释框架,形成后文展开研究的坚实理论基础。第叁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实证: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背景与分析基础作了阐述,即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发展及体系演变的历程之后,从商业银行业所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出发,在借鉴已有学者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体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叁性原则为标准,构建了一个基本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构成的主要商业银行以及上市商业银行为代表性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和上市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状况做了实证分析和把握。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实证:商业银行的产业组织结构既包括产业组织外部形成的市场结构因素,也包括具体到企业组织层面的治理结构因素。本章分两节进行阐述,第一节研究产业市场结构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进退壁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剖析;第二节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主要是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适当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在第二章产业竞争的产业组织机制的理论支撑之下,针对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第叁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结果,通过计量工具的使用,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结合其他实证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在得出二者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对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业外部环境分析: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所处的客观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商业银行业外部宏观环境所存在的潜在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其次借助于波特的竞争力五力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产业环境从产业潜在竞争对手状况、业内现有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客户讨价还价能力和产业替代性产品的竞争压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在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业目前所处的外部客观环境因素,提出改善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达到减少金融风险,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为了使分析内容尽可能做到完善,文章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借鉴相关理论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动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等,其中计量和统计工具的运用较为普遍。从本文可能的创新性来讲,本文重视研究视角的新颖性和实证方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较具创新性。在研究视角上,以产业组织结构为切入点,以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导向,结合产业环境,寻求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政策路径;在进行研究的具体过程中,通过选取行业中的主体银行和先进银行为研究对象,充分反映文章研究的“产业”目的,在对产业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创新性的引入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并对治理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论文对环境因素也给予了重视和考虑。但同时由于笔者对理论的解读不够深入,区域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银行的研究未能全部涉及,影响了研究的完整性,以及数据搜集上的不足等遗憾,又使得文章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都需要笔者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予以弥补和完善。

杨文冬[8]2009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及理论创新使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银行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新兴的外资银行相比还是显得竞争力不足。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WTO给予的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2007年1月之后中国金融业基本完成了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显示了其拓展市场、创新业务、优化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强劲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去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深度影响的逐步显现,我国商业银行既承担着支持经济振兴、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对行业自身检讨、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因此,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支柱的商业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发挥本土优势,增强竞争优势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借助价值链分析,将商业银行复杂的经营过程解构为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价值创造环节,并构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的战略框架。在该框架下,商业银行通过分析自身的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由此判断竞争优势所在,制定竞争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确定价值链上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本文还进一步针对各个价值创造的战略环节系统地讨论了各环节价值创造的现状、特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九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阐述了本文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并说明了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接着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目前利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进行的研究整体水平较低,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缺乏指导性建议;最后给出了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并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相关理论”。本章首先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相关内容,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说明了价值链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本章将商业银行价值链定义为:商业银行为实现金融服务、赚取利润而从事的在经济效果上和技术上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所组成的价值链系统。第叁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首先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价值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进行了分析,厘清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活动和价值链构成,为本章基于价值链的深入讨论奠定了分析的基础,并将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链系统划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基础价值链包括实体链(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内部优化、虚拟价值链(风险管理、服务创新)。外部衍生价值链主要指商业银行与其他战略伙伴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接下来制定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分为叁个层次,分别是(1)根据资源、能力、环境确定竞争战略,(2)通过价值链分析确定“战略环节”,(3)在各战略环节上实施价值链管理。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即对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优化价值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以后的第四章至第九章就分别按照价值链分析确定的战略环节,按照“商业银行资金筹措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内部优化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五个部分,依次阐述商业银行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价值创造的相关理论、特点评价、价值创造策略和案例分析。商业银行的资金筹措,是商业银行为投资或其他经营项目吸收资金或资本的活动,是商业银行价值链的起始环节。资金筹措是整个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创造较依赖于存贷利差产生的收入,在筹集资金环节上,成本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因素和关注点,因此本文提出在资金筹措环节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资金运用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基础,是最核心的价值创造环节,并且能够带来交叉业务的增长。然而资金运用活动不同于资金筹措活动,它是和风险紧密联系的。传统的以经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往往通过盲目的规模扩张忽视了资本约束与风险管控,使银行积累了大量未被覆盖的风险,形成隐患。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商业银行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项业务之间进行分配,衡量各类组合资产的风险收益,对商业银行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使商业银行价值得以提升。内部优化环节以平衡计分卡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构建了内部优化的实施框架,主要包括流程再造、组织重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信息化以及内部控制等六种内部辅助价值创造活动。(1)流程再造贯穿于商业银行改革全过程,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商业银行流程因组织而定,形成职能型群体,将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割开来。应通过流程再造,使商业银行逐步转变为“流程银行”。(2)科学的组织架构作为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框架,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管理、业务开展及稳定,我国商业银行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率先推行“事业部制”,待条件成熟之后全面推行“矩阵式组织架构”。本文还针对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信息化以及内部控制等内部活动提出了优化的具体措施。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独创造价值,但却是重要的价值保障措施,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风险管理具有事前管理、主动动态管理、全面性、连续性、自律性、社会性等特征。文章第七章分析了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分类,分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提出了相应的价值创造策略。在服务创新环节,本文提出应该将金融创新的过程与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的推行相结合,其核心是顾客价值的发掘、利用、整合和实现。服务创新按照最终产品的营销效果可分为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两个方面。产品创新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简单易行原则、自主创新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和效益性原则,通过构建“金融超市”,创新个人零售业务的产品组合,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等手段增强产品创新的能力。在营销创新方面,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营销观念,并致力于整体营销创新、产品营销创新、关系营销创新、内部营销创新、服务营销创新、品牌营销创新和网络营销创新。扩展商业银行外部衍生价值链是商业银行寻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具备优势的环节寻求战略伙伴、组建联盟、实现增值通常有四种方式:(1)优势互补的行业联盟——与国内其他银行联盟;(2)低附加值业务外包的交易联盟——与外部服务公司联盟;(3)充分利用资源展开业务能力的职能联盟——与其他金融机构联盟;(4)借助外部智力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联盟——与信息技术企业结盟。另外,通过与其他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还可以大力发展代理业务、业务外包、保理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等中间业务。本文的研究不仅是对价值创造理论在理论上进行的总结、补充和完善,而且研究思路从现有的研究角度来看有创新性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具体说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和经营活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2)基于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等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银行价值链理论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战略分析框架;(3)按照商业银行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依次详细分析了各个战略环节价值创造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价值链的优化来整合商业银行内外资源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价值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危机和市场挑战,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军[9]2008年在《浦发银行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金融市场化、全球化,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银行最具竞争力的资产。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强势品牌具有强势的营销功能和市场号召力,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是衡量一家银行发展成熟与否的基本尺度,是判断一家银行综合实力强弱的基本标准。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品牌建设的认识较晚,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已迎来品牌全球营销的时代,加快金融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迫切任务。浦发银行是一家发展迅猛,经营业绩突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浦发银行的品牌影响力与其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相比,尚存在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为浦发银行的品牌价值未能全面反映出银行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对浦发银行品牌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系统掌握金融品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浦发银行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针对浦发银行品牌建设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品牌架构的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文化建设、品牌传播推广、品牌创新及危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尤其是论文提出的构建以公司品牌为主,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为辅的浦发银行品牌架构和以“企业社会责任”来诠释浦发银行品牌的核心价值等创新性观点,对于浦发银行的品牌建设极具参考价值。

王越[10]2007年在《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致使原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局面更加激烈。当前的竞争以及存贷利差的缩小,使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开始关注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核心竞争力这一关系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从竞争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知识着手,对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论文首先用SWOT详细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严峻的同业竞争态势。接着从竞争力分析的理论依据入手,阐述了竞争力的内涵以及基本分析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研究了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竞争力的特征和研究原则、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比较,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状况,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最后,针对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成熟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提升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D]. 邢汉贞. 南京理工大学. 2002

[2]. 商业银行竞争力培育与管理研究[D]. 赵云峰. 吉林大学. 2009

[3].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 张亮. 吉林大学. 2015

[4]. 商业银行专业分支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D]. 邓天泽. 暨南大学. 2012

[5]. 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 王昌盛.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6]. 工行SYS分行营业网点竞争力分析[D]. 张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7]. 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 薛峰.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D]. 杨文冬.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 浦发银行品牌建设研究[D]. 宗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10]. 中国农业银行辉南县支行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D]. 王越. 吉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