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质量控制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研究

大黄质量控制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研究

李磊[1]2004年在《大黄质量控制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由大青叶、金银花、大黄、羌活、拳参5味药材加工制成,本论文以其中的大黄药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9批不同种及来源的大黄药材中五个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的含量,其色谱条件为:Kromasil ODS-1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90:10:0.4,V:V:V),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54nm,所有成分在20min内可达到完全分离,每种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对19批不同种及来源的大黄药材醇提液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分析,获得反映药材化学成分信息的数据,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6类,以Ⅱ类药材所得的色谱数据为模板,采用夹角余弦作为测度,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优质品相似度在0.90~1.00之间,一般品相似度在0.70~0.90之间,非正品相似度小于0.61。同时进行了各种大黄药材的抑菌活性试验,用相关分析揭示色谱数据和抑菌圈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与抑菌活性呈正相关的7个化学成分。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大青叶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共获得57个色谱峰,结合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比较了同一企业不同批次和不同企业同一产品的化学指纹差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其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8色

刘瑞[2]2005年在《拳参药材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由大青叶、金银花、大黄、羌活和拳参5味药材经提取加工制成,方中拳参药材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干燥根茎,其他四味药材已由本课题组其他同学做了详细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拳参药材和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对拳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干酪素法的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优选,测定了拳参药材中有生理活性的鞣质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16批拳参药材及其伪品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其色谱条件为:采用Diamonsil C_(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醋酸水溶液(25∶7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室温下于290nm进行检测,没食子酸、绿原酸分别在4.24~106μg·mL~(-1)和5.0~12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绿原酸为参照物,建立了拳参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实现了对其化学成分色谱峰的分离,确定了12个共有指纹峰。对药材指纹图谱数据以欧式距离平方为测度,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拳参与其伪品明确区分。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12批正品拳参相似度均在0.90以上,4批伪品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下。其次,采用HPLC/MS~2鉴定了大青叶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大青叶的水提液经HPLC分离后,收集各色谱峰的馏分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并和胞苷、尿苷、鸟苷、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对照品的水溶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青叶水提液HPLC中的5个色谱峰分别与胞苷、尿苷、鸟苷、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UV光谱一致,并具有相同的二级碎片离子,从而证明大青叶中含有胞苷、次黄嘌呤、尿苷、黄嘌呤和鸟苷等5种成分。并以此为基础,采用Diamonsil C_(18)(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95,v/v)为流动相,室温下在254nm下测定了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中尿苷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提高了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现有标准,为更好地控制注射液的质量提供了依据。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大青叶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通过对统一工艺后各企业注射液中试和大生产注射液产品的分析和比较,建立了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标准指纹图谱,以尿苷为内参比峰,确认了20个共有指纹峰,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批次的注射液与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计算,确定了本品的相似度阈值为0.85;通过对单味药材水煎液,中间体和注射液指纹图谱的比较,确定了药材、中间体和制剂之间良好的相关性。本法能有效控制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和中间体的质量,为完善其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刘瑞, 刘志刚, 李磊, 任冲, 袁波[3]2006年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HPLC建立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了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标示了注射液中的20个共有峰,并初步确定注射液的相似度阈值为0.85。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袁波[4]2006年在《复方大青叶注射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复方大青叶注射剂由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和大黄5味药材加工制成。具有清瘟解毒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治疗。本论文以复方大青叶注射剂及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大黄5味药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为全面控制和评价复方大青叶注射剂的质量,提供了方法学依据。首先,对大青叶药材进行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采用LC/MS方法,对大青叶药材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与胞苷、鸟苷、尿苷和次黄嘌呤标准品的色谱和质谱行为比较,确证了大青叶水提液含有胞苷、鸟苷、尿苷和次黄嘌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大青叶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以10批安徽白云山药厂板蓝根基地产大青叶药材为样品,尿苷为参照物,建立了标准色谱指纹图谱,标定了大青叶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9个共有峰。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10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95以上,不同产地大青叶指纹图谱间存在差异。因此,规定凡符合药典标准的大青叶药材按给定色谱条件下所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到0.90以上者,可作为合格药材入药。其次,对金银花、羌活、拳参和大黄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为与注射剂和中间体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四种药材的标准色谱指纹图谱。标定了四种药材药材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其中金银花有16个,羌活中有17个,拳参中有6个,大黄中有12个。第叁,对复方大青叶注射剂进行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了复方大青叶注射剂中尿苷、绿原酸、咖啡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复方大青叶注射剂的标准指纹图谱,以尿苷为内参比峰,确认了20个共有指纹峰,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企业不同批次的注射液与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计算,确定了本品的相似度阈值为0.85。通过对比各单味药材水煎液、阴性对照液、中间体和注射液指纹图谱,确定了药材和制剂、中间体和制剂之间的相关性。使通过药材、制剂工艺和中间体来控制复方大青叶注射剂的质量成为可能。最后,对复方大青叶注射剂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采用HPLC-UV法测定了大鼠腹腔注射复方大青叶注射剂后血浆中绿原酸的浓度,初步探讨了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注射剂的体外抑菌、抗内毒素、抗炎及解热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不仅对革兰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且对某些真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抗炎和解热作用非常明显。这对大青叶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本论文将中药成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统计学、中药药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采用HPLC方法及LC/MS技术,建立了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大黄及其复方制剂质量的控制方法,对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大黄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依据指纹图谱整体控制复方中药制剂的质量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冯娇[5]2008年在《“清气凉营注射液”中原料药大青叶的生药学研究》文中指出大青叶为常用中药材,江苏为其道地药材的产地之一,但是目前市场大青叶品种混乱、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大青叶目前较为常用的有4种,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抑杀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主要用于流感、腮腺炎、肝炎和肿瘤等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清气凉营注射液提供质量可控、稳定的原料中药材,实施中药材大青叶的GAP并建立中药材大青叶的指纹图谱。本论文研究的大青叶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本草考证和文献综述。总结有关大青叶的研究文献,介绍大青叶研究及其现代应用的进展。2.对种植环境进行了评价,以符合大青叶GAP栽培的条件。经检测发现种植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灌溉水质均符合各项国家标准。3.对菘蓝种子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产地菘蓝种子的优劣,筛选种源,确定宁夏隆德产的菘蓝种子质量较好。4.对大青叶中的重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比较了原产地大青叶和栽种于同一产地后的大青叶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种源的优劣;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段大青叶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确定大青叶宜在生长旺盛的一刀和叁刀时采收;比较了不同加工贮藏方法对大青叶中各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大青叶宜自然阴干,并在阴凉干燥处贮藏。5.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对大青叶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从药材整体色谱入手,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得到了大青叶药材的共有模式,共有模式比以单一化学对照品作为鉴别标准更全面,能提供更多质控的信息,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果发现购买大青叶之间的相似度较低,而同一种植产区的大青叶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明显提高。6.对大青叶中无机元素的积累进行了研究,主要利用ICP-MS技术分对同一种源的不同采收期菘蓝的叶和根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根-叶-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着;对不同种源同一采收期的菘蓝根和叶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药材中无机元素的累积过程,发现五种重金属呈先增后减的累积趋势;分析同时期土壤和水中无机元素对于药材的影响;对原购买大青叶药材和原产地土壤样品进行无机元素的分析,发现了土壤对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力。7.对大青叶GAP种植标准的初步拟订,以便为大青叶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姬志强, 石磊, 康文艺[6]2012年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治疗传染性软疣、扁平疣、单纯疱疹、婴幼儿腹泻、乙型脑炎等疾病的临床应用。结果与结论: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作为中医的常用方,在临床有较广泛的应用,且疗效明显。

陈奕龙[7]2014年在《南大青叶(马蓝叶)质量标准研究(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依据,建立南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初步制定南大青叶的质量标准,为增加地方及国家标准对其的收载奠定基础,从而确保临床药用安全有效。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要求,对南大青叶药材进行质量标准制定,研究内容包括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等项目,建立南大青叶药材二氯甲烷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已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结果:1、南大青叶生药学研究南大青叶正品与混伪品在性状、半显微、显微及薄层色谱特征上,均显示出差异,可通过上述方法将正品与混伪品区分开。此外,除薄层鉴别外,上述方法均可用于南大青叶栽培品与野生品的鉴别。2、南大青叶药材检查项研究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药材检查项规定的方法,对南大青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制定出相应项目的限量标准。3、南大青叶二氯甲烷提取物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本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南大青叶二氯甲烷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良好,对20批南大青叶药材指纹相似度进行计算,其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均大于0.9,另外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各批次药材并不能按产地或栽培条件进行聚类,这一定程度上的说明不同产地南大青叶药材质量相似,栽培品与野生品亦无明显区别。4、南大青叶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在南大青叶二氯甲烷提取物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相同方法、色谱条件等,对收集到的南大青叶30批次药材进行检测,建立了同时测定2,4(1H,3H)-喹唑二酮、4(3H)-喹唑酮、2-甲基-4(3H)-喹唑啉酮、色胺酮和靛玉红5种指标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符合实验要求。5、提出了南大青叶质量标准草案。结论:初步建立了南大青叶药材质量标准,为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指标提供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也为增加地方及国家标准对其的收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规范南大青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大黄质量控制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研究[D]. 李磊. 沈阳药科大学. 2004

[2]. 拳参药材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刘瑞. 沈阳药科大学. 2005

[3].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J]. 刘瑞, 刘志刚, 李磊, 任冲, 袁波.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4]. 复方大青叶注射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袁波. 沈阳药科大学. 2006

[5]. “清气凉营注射液”中原料药大青叶的生药学研究[D]. 冯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 姬志强, 石磊, 康文艺. 中国药房. 2012

[7]. 南大青叶(马蓝叶)质量标准研究(Ⅰ)[D]. 陈奕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标签:;  ;  ;  ;  ;  ;  

大黄质量控制及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