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信背后的教育契机论文_景莉

一条短信背后的教育契机论文_景莉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271100

一个周末,我正在整理家务,手机响起一阵短信铃声。我赶忙拿起一看,一条短信映入眼帘,如晴天霹雳一般使我浑身一颤。手机上赫然写着:“老师,我恨你!”一下子我就懵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周我无意之中得罪了哪个学生,招来如此怨恨?同时一股怒火和委屈溢满心头:还叫不叫人活了,休息日也不让人清心,竟赶来添堵。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把满腔的怒火、满腹的委屈发泄出来,要不真能把我憋死,因为我是个急性子。我接着按原号码回拨,结果关机了。我知道这个孩子也心虚,害怕了。我一会儿再打,估计一时半会儿他也不敢开机。我于是开始回忆,猛然间一个孩子愤怒的眼神和不服气的表情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定是他——我们班上脾气最倔强、最执拗的那个孩子。

星期五我们刚调整了座次,又紧接着安排了小组划分和组长的任命。他本来是学习组长,自己也因此而荣耀了好久。可经过后来我长时间的观察和学生们的反映,他在学习带头方面及管理组员方面都做得很不够,甚至有些自私行为的表现,有时还带头排斥个别组员,后进生也不太主动帮助。我早就想免了他的学习组长职务,让他跟着别人学一学,再说也给他一个激励自己上进的机会。于是,在班会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免去了他学习组长的职务。当时就感觉他情绪激动,很不服气的样子。我以为小孩子只是发发老骚,使使小性子,一会儿就会好的。可没想到,这个孩子竟反应如此强烈,胆大到发这样的短信,是我始料不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理清头绪,心中的火气亦消了大半,冷静下来想明白:是我让这样要强的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是我没有事先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好孩子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公布。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的工作没做到位。如果能及时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让其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孩子还会有如此过激的反应吗?对,是我的错,我不应该过分地责备孩子。此时的他肯定更忐忑,甚或正严阵以待,等着暴风雨的到来呢!想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会有些偏激甚至于失去理智。我委屈,可能孩子觉得自己更无辜、更可怜!

在这样的理性分析下,我做出决定:不再追究孩子不尊敬师长的过错,向家长和孩子坦诚自己工作的疏忽,求得孩子的谅解和支持。于是,无论此时对方手机能不能收到,我都发了一条回复短信:“孩子,你可以恨老师,因为老师没有很好地和你沟通;但我觉得你更多的应该是恨自己,因为自己的表现让同学和老师失望了。你应该激励自己好好表现,让大家信服与称赞,尝试去做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事,而不是一味的怨恨。相信你会取长补短的!老师原谅你的无礼,希望能换来你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让自己在各方面更突出、更优秀。”

发完短信,我的气早就消了,但我知道这个问题依然未得到彻底解决。我于是又拨下那个号码,不想竟然通了。接电话的竟然真的是那个男孩的母亲,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向家长陈述了一下,家长一个劲地给我道歉。我也一味地宽慰她并让她协助我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要让这点小事影响了他的学习。家长在电话那头做通了孩子的工作,并让孩子给我又发了道歉的短信:“老师,我错了,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我也同样又回复了短信:“孩子,你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和用心,老师知足了,我早就不生气,原谅你了。在老师的眼里,你始终都是孩子,无心的过失老师是不会斤斤计较的。放心,老师依然如原来一样爱你!”孩子又发回来一条:“谢谢老师!”我心中释然!

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一如既往,只是会后操场上多了一幕师生散步交流的场景……

论文作者:景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一条短信背后的教育契机论文_景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