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时代冰岛海盗群体基本性格研究——以8至13世纪北欧神话为中心论文_潘明露

维京时代冰岛海盗群体基本性格研究——以8至13世纪北欧神话为中心论文_潘明露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项目名称:2019年西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码:X201910635172

摘要:在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的维京海盗时代中,冰岛这一独特地区的海盗文化对当时乃至如今的冰岛人性格都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而创作于8至13世纪的维京时代的冰岛史诗《埃达》作为北欧神话较为完整的文本,体现了以维京海盗为主的人群独特而影响深远的群体性格,包括崇武、豁达、保守性与内聚性等突出特点。利用神话文本与文化与人格学派的国民性分析理论,本文探究维京时代冰岛海盗群体基本性格的来源与影响,以期在冰岛国民性格探究上做些许尝试。

关键词:北欧神话;冰岛;维京时代;基本性格

引言: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产生了加深对海外文化了解的需求,其中包括加深对欧亚各国文化与国民性的了解。冰岛自然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广布。渔业、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旅游业和渔业作为支柱产业吸引世界的目光。冰岛地区瑰丽的文化与北欧人的独特性格已经成为各界青睐的内容,冰岛史诗文学、维京海盗形象在现代文学与影视创作中的展现,都在文化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分量与市场潜力。中国与冰岛的国家层面交往有着较长的历史,1971年12月8日,冰岛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5年1月,冰岛在华设使馆并派出首任常驻大使。同年12月,中国恢复向冰派常驻大使。关注影响深远的维京海盗精神对于深入了解冰岛地区国民性格有重要帮助,而在分析国民性的多种途径中,在文献记载较为短缺的情况下,从人类学关注的神话角度切入,分析冰岛地区独具特色的价值观与性格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一、古老的民间智慧——《埃达》

(一)维京时代的冰岛史诗

冰岛史诗《埃达》(又称《伊达》或《伊达斯》)是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北欧文学经典,也是除了古希腊、罗马以外的西方神话源头之一。作为维京海盗时代(约8至13世纪)重要的文本,《埃达》分为诗体埃达与散文埃达,后者为对前者的解释。含有14篇神话诗和21篇英雄诗的诗体埃达记录了维京海盗时代的神话传说与英雄传奇,既是世界重要文学遗产,也是历史研究与神话研究的重要文本。冰岛诗体《埃达》的手抄稿本由丹麦主教布吕恩约尔弗·斯文逊于17世纪初在冰岛发现,1643年斯文逊主教将手稿带回哥本哈根呈给丹麦国王,丹麦于1655年出版了《女占卜者的预言》和《高人的预言》,此后北欧和欧洲其他国家陆续进行了对冰岛诗体《埃达》的翻译和出版。

在维京海盗时期,北欧地区并没有具有主导力量的宗教信仰体系,更多是通过神话和仪式展现出来的原始宗教。《埃达》汇集民间口头流传文学,带有底层民众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解释。拉斐尔·贝塔佐尼在《神话的真实性》中指出:“神话是真实的,它不能不是真实的,因为它是部落生活的‘宪章’,是世界的基础;没有了神话,部落生活和世界就不能延续下去。另一方面,神话若离开这种性质的世界,离开借助‘解释’其起源、解释其原初的‘存在理由’及其‘来自上苍的序言’而构成的那个有组织的部落,也就失去其立身之地。神话的生命同时也就是神话的‘真实性’,更是孕育和滋养神话的那个世界的生命。” 贝塔佐尼先生强调了神话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作为规则与约束的力量,神话学家们通过论证神话作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不应局限于神话的内容是否真实,而是着眼于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其对人类价值观念的记录。因此,研究北欧神话、冰岛史诗《埃达》中反映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进而分析维京海盗基本性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史诗中的冰岛维京海盗

维京海盗的形象一般是剽悍好战的,有文献形容“大海是他们的后院,战船便是他们的长靴”,事实上,海盗并非特殊群体,而海盗的劫掠生活是北欧地区典型而普遍的生活方式。在部落首领的领导下,庞大规模的战船载着整个部落或者多个部落的青壮年进行经常性劫掠是常规行为,北欧人发动或大或小的侵略战争,在欧洲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自身也在劫掠中形成崇武、豁达、内聚性强的群体基本性格。纵观《埃达》中对于神祗的记载,不难发现包括奥丁、托尔、战神提尔等各种形象都具有典型的北欧海盗特征。公元860年挪威海盗遭遇风暴时发现了冰岛,拓荒、移民的过程是艰苦的,由于当地火山活动剧烈,土地贫瘠,冻土广布,所以挪威人移民到冰岛是拓荒者的史诗,这样与自然搏斗的开端也为冰岛奠定了崇尚力量和坚韧的文化氛围和基调。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移民将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带到冰岛,这时的冰岛处于氏族社会后期,虽然存在私有财产,但共同劳动持续了较长的时期。相对隔绝孤立的地理环境让中古时期的冰岛受欧洲文化影响较小,所以在欧洲基本上走出氏族社会之后,这样的社会结构还在冰岛保存了数百年。

远离繁荣的温暖地区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冰岛社会成型后由于这样的远离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状态,所以诗体埃达中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才能从较为零散的口述文学归纳成较为完整的神话体系,而不是在社会变迁中烟消云散。同样,生存区域的贫瘠和环境恶劣产生了掠夺的驱力,最先由于少量的商业贸易交流,让冰岛人看到了偏南方的欧洲地区丰饶的物产,所以从定居初期形成的崇武好斗精神延续成了掠夺征服的“维京海盗精神”。

二、维京时代冰岛海盗基本性格分析——维京海盗精神

(一)外向性——崇武与狂欢

《埃达——冰岛史诗》中提到:处在氏族社会后期的北欧人仍然保持了崇武好斗的精神和剽悍蛮横的气质,他们信奉的教条是:“能流血得到的绝不肯流汗去获得”、“兵刃武器须臾不可离身”。尚武带来有利于生存的奖励,争斗与武力帮助自然资源匮乏的民族获取足够的生存资料,因此在反复的强化作用下,维京人将武力与生存联系起来。崇武好斗的精神品质逐渐固化,成为北欧民族的典型性格与行为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何基督教传入时,北欧人讥嘲道:这大概是世上最无用的信仰,只教人唱圣歌;上帝大概是最软弱无力的神灵,因为他既不挥舞大战斧也不佩戴利剑。 海盗生活的劫掠作为一种固定下来的生计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宴饮习俗,每当收获或劫掠后都会进行祭神的酒宴,接连数天狂欢作乐。这种狂欢式的民俗带着维京海盗独特的骄傲与无所畏惧,宴饮中便产生了或怀旧或吹嘘的口头文学,逐渐丰富了《埃达》的内容。据《埃达》记载,死于战场被视为北欧战士的最高荣耀,奥丁作为胜利及战争之神,会派遣女武神Valkyrie到战场上挑选一半战死的勇士进入瓦尔哈拉宫殿,接受奥丁的嘉奖,受到特殊礼遇和盛筵款待,日夜饮宴比武,在瓦尔哈拉宫中享福。这是祭神酒宴的反映,也是北欧武士们想象中的最美满的生活。

《高人的箴言》中写道:“蠢人自以为能长生不老,只消不去打仗避开厮杀。即使长矛饶过他的性命,其能躲得过岁月在催人。”这便是对勇猛好战者的褒奖,与对贪生怕死者的唾弃。对于自然环境的不信任赋予了维京人依靠自身力量战斗的本能,当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多于馈赠,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与保护之时,他们更加相信人类本身的力量,并热衷于展示这样蓬勃的生命力。他们生于严寒,长于严寒,与之搏斗,生生不息。

(二)豁达与理性

神话作为民间遗产世代传承,听着神祗诞生、覆灭、重生的故事长大的维京人,在一生的初始便能够清晰透明地窥见生死的存在与奥秘。对于死亡和末日的不加避讳让北欧人在成长过程中遍接触到了最重要的课题——生死教育。且不论神话本身的真实性,但其中对于神祗的调侃式叙述,对于创世与末日的辉煌描绘,都塑造了北欧人镌刻在骨血中的价值观念——淡然面对恐惧与理智客观对待生命。哪怕是令人绝望的悲剧式末日,也并非有着悲哀阴郁的基调,而是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对抗与无处不在的希望,这便是冰岛人特有的乐观主义,也解释了为何北欧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冰岛先民能够谱写维京海盗那般引人入胜的冰与火之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对生与死这两个人类最本源的期望与恐惧拥有一种平和的态度时,维京时代的冰岛人在民族性格基调中的豁达与活在当下由此奠定。

恶劣环境中生命的短暂和脆弱给予了维京人独特的生死观,他们重视今生当下,看到了生的可贵与死亡的如影随形,所以信仰体系中并无“原罪”“赎罪”的恐惧与困扰,而是崇尚自然,看重现世享受。对于他们而言,一切厄运与终结都是命运中注定发生的,虽然要为之积极准备,但也无法避免,所以选择直接面对生死。而“犯了酒馋干脆喝个够,非要烂醉如泥不罢休” 又体现了维京时代人们放纵、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冰岛的海盗文化中,不论是航行还是劫掠的生活方式都极其危险,因此对于维京时代的冰岛人而言,死亡如影随形,英灵殿的存在将战士的死亡荣耀化,便是应对恐惧的有效方式。

与豁达相伴的是理性和对知识的重视。《埃达》教谕诗《高人的箴言》中提到“同走南闯北之辈应酬,无需能言善侃谈锋健”、“切莫卖弄才智自吹擂,休要逞能好胜出风头”,强调尊重与谦卑。《洛基的吵骂》中,恶作剧之神洛基毫不留情披露神祗们的道貌岸然,指责奥丁背信弃义、布拉吉软弱无能、格欧费茵等女神的淫荡。世界各类神话中对神祗不加修饰的嘲讽是少见的,而北欧神话能够堂而皇之讽刺高高在上的神祗、英雄,正是一种不盲信的智慧与冰雪长夜孕育出来的清醒。

(三)保守性与内聚性

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维京人进行经常性劫掠,而这种劫掠常常是伴随着死亡的危险,这种危险来自自然与敌人。严峻的生存条件让社会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在人数较少、居住分散的北欧地区,维京人形成了牢固的社会纽带,民族性的严肃与保守带着强烈的排他性。远离欧洲大陆文化区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冰岛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地理上的隔离产生了稳固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并且得以在较少外来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延续下去。

排他性恰好证明了北欧地区人们共有的特征——内聚性。不论是在中世纪,还是现代的北欧社会,社会成员间都有着高度的信任和凝聚力,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战争、日常生活劳作、宗教仪式不断加强社会纽带,而在社会纽带的作用下,这些活动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维京海盗的内聚性带来的是强大的战斗力,威震从古至今的欧洲,留下无数英雄传说与不灭的神话。

三、维京海盗精神之于现代冰岛与世界

(一)维京海盗精神稳定性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现代冰岛人性格中依旧有明显的北欧海盗精神留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豁达。迈克尔·布斯是这样描述冰岛人的豁达的:人们有一种“先熬过今天再说”的心理。过圣诞节时,人们会预言哪些人能活过冬天——他们坐下来,点起蜡烛,看烛蜡朝谁的方向流下——人们学会了接受大自然赋予的东西,不考虑长久…… 从现代冰岛人的这种豁达与活在当下的态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维京海盗精神中的豁达与淡然。

冰岛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荣誉。勇敢和荣誉是勋章也是社会压力,在维京时代,社会对于勇敢和战斗荣誉的要求成为了评价体系的一环,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其身份与地位,维京时代男子的勇敢被视作有无资格迎娶女子的衡量标准,现代北欧的信用评价体系有着类似的功能,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强调诚信与公平公正。

当今,冰岛社会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论是社会福利体系还是冰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都有蕴含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作为最古老的支撑;通透豁达的生死观,平等意识,极简理念,这些源于维京海盗精神的价值观已经走向了世界各地。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我们着眼于世界整体格局,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汲取他者文化中的养分,为我所用,并且不断加深与北欧各国的合作与理解。也许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再加上对北欧文化奥秘的探寻,成长中的中国能够窥见更多的答案。

(二)冰岛发展困境及相关思考

在北欧五国中,冰岛的发展相对较为曲折。维京海盗精神中过强的社会纽带与内聚性带来的虽然有团结、稳定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裙带关系、腐败、反民主的因素。另外,虽然维京海盗留存的冒险精神使得冰岛被誉为“最具经济进取性”的国家,但这种经济进取性下的过分借贷带来了财政杠杆惊人的幅度,外债规模竟然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既带来了发展空间,也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以至于2008年冰岛总理宣布国家可能破产,引起国际社会的轰动。

许多人评价冰岛人为固执己见、讽刺放纵和过度的自信。在人类本身力量弱小的中世纪,面对北欧尤其是冰岛地区火山、熔岩、风雪、长夜的残酷,维京海盗精神中的坚韧与乐观的确是应对种种困境的正向心理机制,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过度保守与自信终究会成为冰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古老的维京海盗精神给冰岛留下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冰岛而言,民族性格中固有的特点对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如同双刃剑,对传统文化的取舍,对国民性格的反思,不仅仅是冰岛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考卷。

参考文献

[1]方璧.北欧神话ABC[M].上海书店,1990.

[2]石琴娥,斯文译.埃达——冰岛史诗[M].译林出版社,2000.

[3]布朗,金冰.北欧海盗:来自北方的入侵者[M].华夏出版社,2002.

[4]约瑟夫·坎贝尔著,朱侃如译.千面英雄[M].金城出版社,2012.

[5]鲁斯·本尼迪克特著,王炜译.文化模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邓迪斯. 西方神话学论文选[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

[8]拉尔夫·林顿著,于闽梅、陈学晶译.人格的文化背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中央党校赴挪威、瑞典考察团,叶庆丰,赵虎吉.“北欧模式”的特点和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7(06):140-144.

[10]马前锋,孔克勤.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J]心理科学2007(06)1517-1520.

[11]Clare Downham.Viking Ethnicities:A Historiographic Overview,History Compass 10/1(2012):1–12,10.1111/j.1478-0542.2011.00820.x.

[12]Jon Geir Hoversten. Personality and deviation: A study of the view of humankind represented in the Icelandic saga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Nja´l’s saga”. Doctoral dissertation (Dr. phil.), Regional Competence Centre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Bergen, Bergen, Norway, 1999. ISBN-82-77888-077-4.

[13]Nicolas Meylan.Fate is a hero’s best friend: Towards a social-political definition of fate in Medieval Icelandic literature. Viking and Medieval Scandinavia 10 (2014), 155–172.

作者简介:潘明露,西南大学2018级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本科生,曾获唐立新奖学金,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2018-2019学年度三好学生,2018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二等奖等奖项。主专业为民族学,第二专业为应用心理学。

论文作者:潘明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维京时代冰岛海盗群体基本性格研究——以8至13世纪北欧神话为中心论文_潘明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