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城建筑艺术_建筑论文

福建古城建筑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筑艺术论文,福建论文,古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城市出现,就产生了城防问题。中国古代城市都筑有城墙。城墙上有城门、城楼、角楼、墙台(亦称马面)、敌楼、宇墙、垛口(亦称雉堞)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的城墙建筑体系。特别一些用以操练水军和防御倭寇的特殊结构的城垣,其布局与一般城市不同,具有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福建省的海岸线为全国最长,自宋代就开始设岗,明代朱元璋委派军事工程专家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基于保卫海疆的防御战略需要,修建了近二十座沿海城池。之后,清政府和民间又陆续筑了许多防御性的城池,有的县就有16座古城,虽经几百年风雨,但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好。这些古城是研究我国沿海防御性城垣建筑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

福建古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利,视野宽阔,全以花岗石料构筑,都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之间。惠安崇武古城三面临海,一角连陆。城墙共2455米,城墙连女墙高7米,有1304个城堞,城廊嵯峨壮伟。福清万安古城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亘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透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恢宏,当时集福州、兴化、漳州、泉州四府能工巧匠,费时10年始修筑而成。东山的铜山古城临海砌石,环山建城,城墙长近2000米,高7米,女墙86个,窝铺16个,有东、南、西、北四城门,三面临海,自成广阔护城河,西面直达九仙顶,与水寨互为一体,形成犄角,气势宏伟,如巨龙盘山镇海。位于莆田湄洲湾的莆禧城,城墙长近2000米,高4.2米,基厚4米,城垛1049个,警铺4个,城门建有城楼,城的东、南、北三面凭海与湄洲岛相望,西面凿山为旱濠,宽6.6米,深2.6米,长800米城内为十字形石板路,并建有千户所街门和粮仓等。诏安县的悬钟城三面阻海,一门通路,环海为壕,城墙长1800米,高6.6米,宽3.3米,城内建有民房街署。晋江县的卫城东西长近千米,南北宽683米,墙高5米,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五个城门,每个城门上均设城楼,城外城护城河。南靖县的六鳌城位于狭长的六鳌半岛末端半山腰,城墙沿山势起伏,绕山一周,长约1000米,城上瓮城、城门、水门、城垛,马面、藏兵洞等军事设施,一应齐全。城墙隐藏在300余株古老的榕树中,站在城墙上,可从三面看到大海,而从海上只能看到葱葱郁郁的榕树。

官方虽修建了许多城池,仍还难保当地民众,为了抵抗倭寇和山贼,明万历之后,民间地方开始纷纷建城。但这些城与官方修筑的城又有区别,它除了有军事防御价值外,还用以居住,规模也大多不如官方修筑的宏伟,因此也被称为“堡”,后来一般将官方建的称为城,民间自建的称为堡。闽南沿海一带,民间修筑的古堡星罗棋布,实为中国民间建筑史上的奇观。如漳浦一县,这种结构奇特,气氛神密的方圆城堡就有近200座。堡的建筑是极为讲究的。一般第一层用花岗岩构筑,上层则以糯米、糖水、灰浆拌砂土夯成,硬度极强,历经数百年风雨和大地震也无损坏。明代的堡通常是方形或长方形,到晚明至清初,出现了一种呈“”字形的楼堡,即在堡的四个角上方突出一个敌楼,用以减少堡下的死角。随着岁月的流逝,其防御作用逐渐减少,居住作用增强,堡的规模也扩大,内侧有木构通廊,堡内房间偏小,隔间多,中心有水井,有的堡即为一个村子。

在闽南众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要数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五里三城”,即赵家堡、诒安堡和新城。其中最古老最负盛名的是赵家堡,俗称赵家城。这座雄浑古村的城堡是宋朝赵家皇室所建,至今,城内所居住的六百多人均为清一色的“皇亲国戚”。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攻陷广东崖山,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宋亡。跟随少帝一起南迁的闽冲郡王赵若和一行夺港出崖山返闽,后在浦西登岸,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姓黄终世隐居漳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朝廷批其复其赵。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中进士,仿宋式建筑,兴建城堡。历时二十年。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赵范之子赵义详细考察了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和布局,以1:9缩小的比例模仿宋汴京城重建了赵家堡。全城建筑分外城和内城,城墙为条石砌基三合土墙,基宽4.3米,顶宽2米,高6米,墙周长1082米,占地139亩,筑四城门,城门上筑塔楼,按当地风俗,北门紧闭,东、西、南门分别镌有“东方钜障”、“硕高属胜”、“丹鼎钟禅”石匾。内城由方楼、古堡组成,为楼方四合式三层古楼,取名“完壁楼”,隐义“完璧归赵”。楼高15米,占地484平方米,每层16间,共48间。楼下设天井,有水井一口,并有地道直通城外。主楼前面,又建两层楼以对屿,两边附平屋与楼房相接,楼右侧有一夹墙,中铺石板,上封其顶,可以上下通道进出。外城的主要建筑“官厅”,仿南宋临安凤凰山下的皇宫,建府第五座,五进并列,共有150间。府内连环二十个天井,前有石砌广场。赵家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布局的精巧和建筑的精美,主要在于它完美地保留了宋朝都城开封的格局,无论有墙、大内、五省六部、佛塔、墨池、武庙、御花园、书院等应有尽有,连宋代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的“汴派桥”,在堡中也可寻到。因此,赵家堡对于领略宋代汴京市井生活气息,对于研究宋代都市建筑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座世界独一无二的活古董,当之无愧地享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诏安堡”是清康熙年间太常寺卿黄性震建造的。其主要特点是呈锁形,且气势宏伟布局极有规则。城墙长1200米,高6.7米,宽3.3米,全部用上等巨石砌成,城上四门、城楼、角楼、主楼等布置得极有规则,墙顶外部筑2米多高的三合女墙,上开365个垛口,取一年天数。为防止北门塌倒,便堵死北门,并在对面山上建一塔镇住。可见当时修建时是很讲究风水地理的。城内八条石铺街道整口有序,95座房屋鳞次栉比,燕尾型屋脊两端上翘,城内筑有四方形三层梳妆楼,与花园水阁浑然一体,别有洞天。“五里三城”的另一堡“新城”,实为康熙年间蓝提督府第,其最大特点是四周房宅环排为墙堡垒式建筑,组成一个“口”字形外壳,所以也被称为“院城”。新城政门朝东海,府第呈四合院式,对称的建筑群沿中轴线,纵向五落,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与后厢等36间房子,左右共72间厢房环拱四周,犹如城墙环绕府第。左右厢房与门厅、正堂、后堂设廊相连,形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府第中还建有二层结构的土楼,为独立建筑,与周围建筑不设廊,这在闽南是绝无仅有的。

福建各地许多不少保留完整的各具特色的古堡,皆为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云宵明代修筑的“菜浦堡”呈椭圆形,四周护城河环绕,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堡全部由三合土筑,其特点是城内紧贴土墙建有两座小楼房,形成建筑与土墙结合的环形城堡。城内广场、街巷面貌四百年未变,在国内也是少见的。漳浦灶山清代修筑的“八卦堡”形似八卦图,全堡砖木结构,由四排民房拱而成,内堡由14间大小匀称的厢房围绕,成为八卦心。次内堡是由25间匀均的厢宅环拱而成,呈菱边。外面两圈的厢房宅屋依势环抱而就,排列有条不紊。整个“八卦堡”每层房圈相距约3米,自然形成三条圆街小巷。这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化与宗教神密文化关系不可多得的实物。

标签:;  

福建省古城建筑艺术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