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社区党建工作探讨_社区功能论文

城郊社区党建工作探讨_社区功能论文

市郊结合部社区党的建设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探析论文,市郊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郊结合部,这片原先阡陌相交、瓜棚菜畦的田野,奇迹般地崛起大片楼群。上百万计市中心城区的老城厢居民,合家进入这个他们大半辈子未曾到过的地方。由于市政动迁和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在这块新的大地上,城里人变“乡下人”,而原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又变成了“城里人”,加上大批外来人口,包括“老外”在这里寻求发展,原先平静的地区一下子热闹起来。这一块非中心城区,又非完全农村,亦城亦乡,亦工亦农,丰富多采的社区党建,是上海经济社会大变革中产生的新课题,带着探索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特点、规律的愿望,本文将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一些郊县随着“撤二建一”、撤县建区工作的完成,成为大片市郊结合部。市郊结合部社区的极大发展,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的。

第一,市郊结合部的发展是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过渡的必然产物。

二元经济或二元结构是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而使用的范畴。它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具有两重性,即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经济发达部分和经济不发达部分同时并存。这种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城乡意义上,而且表现在区域意义上。二元经济结构是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使二元经济发生变化,使落后的农村与现代化工业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差距逐步缩小,最后走向一元的现代化经济。

我国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二元结构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具有比任何发展中国家更鲜明的特征。除了区域存在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普遍存在。它的核心问题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工业化,就地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弱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强度,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化之路。

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带来了市郊结合部的迅速发展,无论从外延上、内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改革的每一步伐,都在市郊结合部社区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出来。城市居民的激增,外来人口的导入,非公经济在这里发展,下岗、离退休人员在这里安置,所有一切变革产生的种种经济、社会因素,使社区党的建设面临着大量新任务。

第二,市郊结合部的发展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客观要求。

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上海处于振兴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海要发挥“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作用,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用10年时间分三步走,到2010年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市郊结合部作为特大城市的延伸,要建成一批卫星城、新城,任务是艰巨的,仅从上海人口地域分布看,市郊结合部在上海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来,上海人口地域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是人口减少区。主要是指市中心区和远郊县。其中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到2020年前后,人口规模将减少到1996年人口规模的一半以下。

二是人口增长区。除中心城区徐汇、普陀外,市郊结合部的闵行、宝山、浦东新区这三个濒临中心城的区域,到2020年,人口将比1996年增长1.5倍以上。

再以闵行区为例:近两年来,为配合中心城区改造,闵行区兴建24个新型住宅区,导入市中心区人口近10万人。全区人口构成发生变化:农村人口从1992年的百分之五十四下降到1997年底的百分之三十九,城市人口从92年的百分之四十六上升到97年底的百分之六十一。在未来五年中,全区城市化面积还将增加百分之七十。当地人说:“村变小了,社区变大了。”

第三,市郊结合部是城乡一体化的特殊板块结构。

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是一个新领域,新就新在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经验。这一既不同于中心城区,又不同于完全性农村的特殊板块结构,总的来看具有多样性、不平衡性和过渡性的特征,它使社区党建功能发挥更呈多元化。

市郊结合部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城市化地区。包括一些比较完整的老街道,有比较成熟的社区工作经验和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社区党建处于发展阶段。这一类占的比例较小。

第二类是准城市化地区。包括一些新组建的街道,从筹备阶段转入正常运作阶段,班子和干部队伍处于招兵买马阶段,社区党建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类是正在向城市化过渡的地区。才成立街道筹备组,开发面积大,任务重,区划尚未确定,居住小区功能残缺,而居民已经入住,社区党建处于补白阶段。以上两类地区处于发展之中。

第四类是农居并处的镇属居委会。以闵行区为例,少者一个镇只有一个居委会,多者一个镇达25个居委会,规模上完全可以单独组建街道,紧靠市区的莘庄、七宝、梅陇都属于这种类型,是新建社区“大户”,极有发展前途。

第五类是农村村民社区。建设文明城市是一个整体概念。除城市社区外,应当包括农村社区的建设。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社区正在迅速形成,这一方面研究正在引起注意,有待作专题研究。

这种多样性的特点,反映了社区经济文化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管理体制多元,带来了社区党的功能多元。上海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市郊结合部社区有较大的发展。今天的准城市社区不久将成为发达的城市化社区,因此,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二、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课题

第一,市郊结合部社区党组织任务越来越重与党员队伍状况相对薄弱的矛盾。

市郊结合部社区党组织在安定一方、服务社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面临着大量繁重的任务,但相比之下,党员队伍虽有一定数量,但总体状况相对薄弱,呈现出“三多”:一是老龄党员多,二是人户分离多,三是流动党员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社区居民中缺少党员,一个原因是动迁户中缺少党员,另一个原因是大中型企业离退休人员,由于经济利益、思想观念等种种原因,不大愿意把党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导致党员缺乏。能胜任居委会支部书记的人更少,有的2 个居委会只能建立一个支部,使基层的党建工作碰上了“缺乏人才”的问题;二是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退休、下岗职工中党员外出打工,造成一些党员管理脱节。有的党员所在企业转制,人员分流,而党员关系并未转入街道、社区,产生了单位不想管、街道管不上的局面。一些新经济组织无主管部门,出现了有党员无组织和有组织无活动的不正常现象。

第二,市郊结合部社区建设任务繁重与干部队伍状况相对薄弱的矛盾。

市郊结合部社区街道、居委会的干部,大多来自原郊县的农村干部,只有少数是早先划入市区的城市工作干部。有的村批租建成居住小区后,原村党支部书记就地转岗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因此,干部来源也呈三多:招聘干部多,农村干部多,代理干部多(未成立居委会小区由物业公司代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社区党员干部严重匮乏。

农村干部就地转为街道工作干部,本身是一种素质性缺乏。而大量镇管社区干部的缺乏,问题尤为突出。以闵行区莘庄镇为例,除一名副镇长专门分工负责社区工作外,她的辖下仅有三名“干将”,管理着25个居委会,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与社区管理日益繁重的职能来说很不适应。莘庄镇社区办的同志说:“打个电话通知25个居委会开会,也要费好半天,更不用说下去走访了”。莘庄镇市政动迁居民多,存在扶贫帮困再就业对象多,外来人口多,违章搭建多,副镇长与社区办跑了庄东跑庄西,反映出镇管社区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是社区干部素质与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有差距,表现为三方面不适应。

从加强城市管理的要求来看,知识水平不适应。通过这几年的大规模建设,城市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物质结构日益复杂,仅交通就出现空中、地下、陆地、河道、高架、高速、立交的立体网络,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多门学科和多项政策。社区干部应当具备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业务知识,单纯行政党务型干部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从发展社区的需要来看,管理经验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比计划经济条件下复杂得多,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原来由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相当一部分将由社区来承接,社区的功能和任务大大增加,计划经济条件下积累起来的小生产手工式城市管理经验,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从履行党工委的职责来看,工作方式不适应。改革打破了居民就业从一而终的局面,人员流动加剧,职业的相对流动性和居住的相对稳定性,使居民对社区的依赖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在社区活动时间增加,对社区的要求提高;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单位为主,对职工居民进行管理,党组织用行政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市郊结合部可利用社区资源少与承担社会管理工作量大的矛盾。

一方面,新建社区缺乏可利用资源。有的新建街道基本上属于纯粹的居民生活区,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有的社区内虽有不少部属、市属大中型企业,但历史造成的不相往来再加上缺乏社区意识,缺乏与社区沟通的纽带、抓手,因此也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社区资源。

另一方面,街道党工委在整个社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困难,关键在于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手段来协调社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对一些不愿参与社会性、群众性、社区性工作的单位缺乏有力的工作措施。有的老街道辖区内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社区管理和社区党建必须取得这些单位的支持,但这些单位都有独立的、强大的组织系统和实力,都有各自工作内容和目标,街道党工委如何对地区性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较难把握。

第四、社区管理与物业公司、房产商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这是市郊结合部社区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公建不配套,一些小区居民入住以后,发现路灯不亮,公交不来,煤气不通等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常常引发集体上访,影响社会安定。

从物业公司讲,应把社区文明建设列入物业管理的重要实施目标,在党工委的领导下,纳入街道行政的统一规划,共建文明社区。从街道党工委讲,一方面协调公建配套单位和房产商按政策规定及时完善小区设施;另一方面,积极缓解暂时困难,“硬件不够软件补”。运用“送温暖”、“居民联谊会”等方法开展凝聚力工程,密切党群关系。

三、加强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的几点思考

第一,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应加强分类指导。

认清市郊结合部“社区”定义,是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的前提。

一是市郊结合部社区管理体制多样性。

从中心城市的角度看,社区按所辖地域划分,可分为四个层面:居住小区、街区、城区、城市。这是比较确定的链式管理体制。

市郊结合部社区管理至少有三个模式:

1、居住小区、街区、城区。

2、居住小区、城镇、城区。

3、居住小区、物业公司、城区。

对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的功能定位,应按照不同社区区位结构和空间布局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对于街道所属社区,应从城市化进展角度,确定党的工作目标和功能定位;对于镇属社区,一方面要从城镇管理体制出发加强社区工作。另一方面镇属社区呈多样性,有的紧靠市中心区,呈城市化特征,有的尚属农村小区。应从实际出发,抓住各自特点,开展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市郊结合部社区类型多样、社区居民要求多层次。

社区类型多样是市郊结合部的一个特色。有的依托国有大企业形成工业园区,有的依托高校形成文化园区,有的开发商品房形成公寓园区,大量的是市政动迁的居住园区。各种园区有各自的特色、要求,形成各自的社区氛围。它们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党的基础、力量、资源、功能发挥都要受到影响和制约。在动迁小区,贫困户、下岗职工较多,老龄退休人员较多,外来人员较多,党的工作主要是扶贫帮困,开拓再就业渠道;而在一些公寓园区,如闵行区七宝镇的万科城市花园,目前没有建立居委会,由物业公司代为管理,社区工作主要是加强服务,开辟公交,维护治安等。由于类型多样,要求不同,给社区党的建设带来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小区居民,进行服务、引导、教育、管理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

第二,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和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坚持平等的原则。市郊结合部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活动中,没有上下级之分,所有党组织、党员都是平等的一员,共同协商,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社区党建工作作贡献。

二是坚持自愿和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的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和责任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由在职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一重是受益对象,社区服务的许多项目,在职党员作为居民的一员,本身是受益者;二重是服务对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不应该区分上岗下岗、在职不在职的。在社区工作中,应是志愿者服务员。坚持这一原则,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强调自愿。街道、城镇居民区党组织不能以任何方式命令在职党员如何如何,在这里不是“下级服从上级”,不是行政手段,而是平等、自愿、协商的方式。要允许在职党员从各自实际出发,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参加社区共建。事实上这样更能调动广大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参与性。

另一方面是明确责任。坚持自愿的原则,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在八小时内,自愿和责任两者的结合点,就是“管好自己”。在社区内,遵守公则,不违规,就是尽到了一名社区党员最起码的责任。我们提倡广大在职党员积极为社区建设作贡献,但对于确实工作忙,且本人没有参与愿望也应当允许。但最起码的遵守社区规定应当做到,不能说不自愿参加社区活动,就连社区规定也不遵守了,甚至带头“违规”,产生特殊党员、“特殊居民”,是不能允许的。

第三,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必须有近期和长期,局部和宏观相结合的总体目标规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战略工程。为了使社区党的建设更有科学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同步,使社区党的工作干有方向,行有目标,动有规范,必须制订目标管理体系,使社区党的建设更上一层楼。

市郊结合部社区党的建设目标必须是近期和长期,局部和宏观相结合,这是因为:

一是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总体上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不尽完善,应着眼当前,面向未来,从现实工作做起,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是上海市社区党的建设的一个方面。它的总体要求应与上海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即与创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与社区管理先进水平相适应,在研究局部工作的时候考虑整个宏观发展的要求。

三是市郊结合部社区党建的目标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本地区工作特点,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提出以服务为载体,以社区形象为抓手,以创建具有一定素质的居民和社区文化氛围为整体目标,发挥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正确导向作用,把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一方、凝聚一方、服务一方的核心力量。

标签:;  ;  ;  ;  ;  ;  ;  

城郊社区党建工作探讨_社区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