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明代长城的几个问题_长城论文

关于宁夏明代长城的几个问题_长城论文

关于宁夏明长城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城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于宁论文,夏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镇远关与旧北长城的区位

判断镇远关的地理位置,必然要论及旧北长城,因为镇远关是旧北长城上的一座关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镇远关的关址倘若确定,旧北长城(即镇远关长城)的区位也就明确了。

笔者认为镇远关故址当在今宁夏北境石嘴山(石嘴子)一带。《嘉靖宁夏新志》载:“镇远关在平虏城北八十里,实宁夏北境极要之地。关南仅五里,是为黑山营,仓场皆备。”文云:“北路平虏城南至宁夏一百二十二里,北至镇远关九十里。”同书所录杨守礼疏云:“臣会同镇守总兵官、都督佥事任杰,亲历各地阅视,得宁夏迤北旧有镇远关,关之东为黄河,关之西贺兰山尽山,山水相交,最为要地,以故设关防守,诚振古之见也。关之南五里,旧有黑山营,设有官军备御。黑山营之南七十里,设平虏城。关之西,沿山四十里,有打硙口,乃贼出入要地,有险可守。”同疏又云:“镇远关虽称有墩有军,相离平虏城百里之远,孤危难守,有名无实而已。”综合所引各段文字,镇远关至平虏城(今平罗县城)的距离虽有八十里、九十里、七十五里和百里等说法,除“百里之远”为杨守礼取其成数之外,其余三说都较接近。“九十里”一说是诸说的折中数,当接近实际距离,故取此说。据此,镇远关应在平虏城北方九十里处。仍据《嘉靖宁夏新志》:“石嘴山,城(按:即宁夏镇城,今银川市)东北二百里,突出如嘴。”如前所述,平虏城南距宁夏镇城122里,北至镇远关90里,两数相加约有212里。由此可见,镇远关与镇城之间的距离同石嘴山去镇城的里程基本吻合,方位也一致。故可以断言镇远关应在今石嘴山一带。

另外,明清时期的里制与今天的华里相差无几。在现代地图上测算,石嘴山位于今平罗县城北偏关八十余里处,黄河西侧。而今银川市距平罗县城的公路里程为59公里,折合118华里,银川至石嘴山镇的公路里程是105公里,折合210华里。那么石嘴山距平罗县城恰好是92华里,这跟《嘉靖宁夏新志》所载镇远关与平虏城的间距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明代镇远关就在今宁夏石嘴山市东北方,黄河西岸的石嘴山镇附近。

再从镇远关附近地形分析:“实宁夏北境极要之地”[①],“关之东为黄河,关之西为贺兰山尽头,山水相交,最为要地,以故设关防守。”[②]可见,镇远关位于贺兰山脉北端与黄河之间,左依山而右临河,控扼着山、河之间的南北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种形势跟石嘴山一带地形完全相合。镇远关以南五里处,有一座黑山营,为宁夏北境屯兵之所,因位于黑山而得名。《嘉靖宁夏新志》云:“黑山,城东北二百里,贺兰东北尾也。其形如虎踞,下饮黄河,亦一元隘也。”由于黑山营所在的黑山与镇远关附近的石嘴山相距甚近,故志书将两者与镇城之距离均记作二百里。古代人们记载远距离多取成数,这种误差可以理解。镇远关与黑山营都占据着形胜之地,互为表里,封锁着宁夏北境。而现今的论著把镇远关定在“北长城外西北角”、“正义关”等处都是不正确的。所谓“红果子口东行径石嘴山四中”的长城也并非“明代镇远关的关墙。”[③]

既然镇远关关址在今石嘴子一带,那么“旧北长城”就应横亘于当地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皇明九边考》云:“王琼废镇远关而城平虏,弃地八十里,一何易也。今虏患愈近而民利亦窘”。指责王琼放弃了修复镇远关长城的方案,而在平虏城北侧改筑新长城,后患无穷。又说:“宁夏北,贺兰山,黄河之间,外有旧边墙一道,嘉靖九年,总制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官军遂弃外边不守,以致边内田地荒芜。”[④]这两段引文的意思基本一致,“镇远关”即代指“外有旧边墙一道”;“城平虏”亦就是“于内复筑边墙一道”;“民利亦窘”与“以致边内田地荒芜”同一个意思。所言“旧边墙一道”就是镇远关所在的旧北长城。《皇明九边考》所附《宁夏边图》上标有这道“旧边墙”的走向,而《嘉靖宁夏新志》所附《宁夏境土之图》上,在黑山营北侧标绘的长城也即“旧边墙”,长城上开有一座关门,注明为“镇远关”。应当指出,《皇明九边考》说王琼放弃修复镇远关“外边”之后,“弃地八十里”,这跟石嘴山到平罗县城北下里的“北关门”长城的距离完全符合,更加证明旧北长城就在石嘴山一带。而所谓红果子口以东的长城遗迹就是旧北长城,显然是弄错了方位[⑤]。总而言之,镇远关及旧北长城实应在今石嘴山附近的贺兰山、黄河之间,其废弃时间应在明代弘治末年。

笔者根据文献记载推断:红果子口东经石嘴山四中的长城遗迹应是三边总制王琼最初规划的“北关门”长城。《嘉靖宁夏新志》云:“北关门,嘉靖九年,佥事齐之鸾建议于总制尚书王琼,东自黄河,西抵贺兰,筑墙以遮平虏城者。初奏起自贺兰王玘口,北去平虏城四十余里,命既下,工浩费繁,役不能举。改就今筑之地(按:即今平罗县北十里处),为城、为堑,视其地势所宜。”[⑥]不难看出,“北关门”长城先后规划了两次。王琼起初拟筑的北关门长城位于平虏城以北40余里处,这跟现今所谓“南距平虏城(平罗县城)五十余里”的红果子口以东长城遗迹基本符合[⑦]。可是,因工浩费繁,困难太多,中途辍工,转移到平虏城北10里处重新建设。齐之鸾撰写的《朔方天堑北关门记》就是记载第二次于平虏城北十里外施工的情况。这就说明王琼、齐之鸾在主持北关门长城工程时,由于最初选定的长城线路不合理,中止了平虏以北50余里处的工程,另行勘线,将施工场所向南移平虏北10里处。这是历史事实,不容回避。这段最初规划而又中途下马的长城,即今平罗县城以北50余里、红果子口东至石嘴山四中的长城遗迹。而所谓石嘴山四中东至黄河西岸“早已无长城遗迹可寻”,则是由于“役不能举”中途停工,根本就没有筑成长城。这段中途辍工的长城,在杨守礼的奏疏中亦有反映:“又查得临山堡极北之地,尽头山脚之下,东有边墙,相离平虏城五十余里,地土沙漠,一草不生。”所述边墙与平虏城相距50余里,跟现今所言红果子口以东长城的距离完全相同,必然为王琼最初设计的北关门长城。

清代储大文《贺兰山口记》对此段未完工程也有详实的记叙。“王琼弃关(按:即镇远关)不守,遂由宁朔墩循山北接黄河堰,以东迤平罗城,亦号北长城。由是关(按:指镇远关)胥塌,而关南五十里之北门关筑而不克蒇工矣;迤西为乾关,又迤西为王玘,越沙湖而至枣儿沟,凡三十有五里,又以斥卤辍工矣。”[⑧]引文中“关南五十里之北门关”,就是王琼起初拟定的北关门长城,北至镇远关50里可能为约略数字,不太精确。“筑而不克蒇工矣”即经过营建却没能最后完成,进一步说明红果子口东至石嘴山四中的长城遗迹是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中途停止的工程。

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秦边纪略》对此亦有类似的记载:“平虏城……嘉靖十年,总制王琼废镇远关而城平虏城,已弃地百余里矣。北门关在北四十里,正德间有议于王玘口起,曰(按:应作越)沙河(按:一作湖),西抵枣儿沟设险,内墙外堑,纳(按:应作凡)三十五里。或以其西斥卤难筑,不足为有无云。”[⑨]这也可以证明这段规划中的长城是为“斥卤”而未筑成。

综上所述,今红果子口以东的长城遗迹应当就是王琼最初奏筑的北关门长城,位于今平罗城以北50余里处。原拟北关门长城自王玘口起,东达黄河,以西经沙湖(或河)达枣儿沟。因施工困难大,只得中途辍工。惟有王玘口以东经红果子沟延至今石嘴山四中附近的段落筑成。后来就转移到平虏城北10里处,另建“北关门”长城。因此,所谓红果子口至石嘴山四中的长城遗迹为“旧北长城”,显然不能成立。其建筑时间也不在“明弘治以前”,而是在嘉靖九年[⑩]。

二、“乾沟乾涧之工”的位置

个别研究者在论及“固原旧边”时云:“嘉靖十六年,三边总制刘天和,又修筑乾沟、乾涧六十里一段,挑筑壕堤一道。后又陆续增葺女墙,添筑敌台、墩铺,使这道边墙逐步趋于完善。”[①①]虽然没有说明“乾沟、乾涧”工程位于何处,但作者断言它属于“固原旧边”的组成部分,这显然是张冠李戴。要辨明乾沟、乾涧工程是否为固原镇长城的一段,首先必须确定它的地理位置。实际上,乾沟、乾涧工程属于明代延绥镇长城体系,在今陕西境内与宁夏长城无涉。

据《明实录》载:“嘉靖十五年八月辛丑,总制陕西、侍郎刘天和奏陕西边事宜,……至于定边、宁塞二营之间,大虏所由入也。尚书唐龙尝议自定南八墩至宁朔墩十七里,创筑新墙,以杜乾沟深入之路。……而总兵梁震奏于乾沟要路大加产削,乾沟之中挑挖壕堑,以制虏入。此二者皆要策也。……请先其费少而要者,在延绥则乾沟、乾涧之工,以二万六千;定南、宁朔十七里之工,以一万六千。在宁夏则兴武营边墙七十里之工,以三万三千。共七万余金而足,目前之费不多,而将来之益则甚大矣。……兵部覆奏,上皆从之。”由此可知,乾沟乾涧在延绥境内定南八墩附近。定南八墩即定边营以南第八墩,定边营城即今陕西省定边县城,故乾沟、乾涧应在今定边县城南方。

至于乾沟、乾涧的具体位置,唐龙在《立边防以御虏患以保地方疏》中也明确谈到:“嘉靖十三年七月内,虏十万突至花马池墙下,官军倚墙,杂用军器、火药击射,虏众被伤,遂不入。乃由定边营马跑泉墙尽去处。地名乾沟,以入安、会抢掠。……又有乾沟迤东旧安边,及迤南新安边、永济、石涝、新兴、三山等营堡,俱在新墙之外。”“为今之计,必须自乾沟定南八墩至石涝池堡宁朔墩一十七里,无墙去处,筑高厚新墙,以杜乾沟深入之路,则安,会及凉、固、泾、静地方,庶少侵轶。”不难看出,乾沟在定边营以南马跑泉附近,旧安边营以西、石涝池堡以北。马跑泉是嘉靖十年王琼所筑“深沟高垒”长城延伸到延绥境内的中止处,定南八墩就在马跑泉附近乾沟西侧。再据当时陕西总兵官梁震奏疏:“马跑泉之南,有乾沟三十里,若为天险,委因久被雨水冲崩,间有登援涩路。苟使痛加产削,有人摆守,亦赖得济。乾沟之南,有乾涧四十五里,地势坦漫,虽有迤西先年都御史余子俊产削旧边、亦被雨水崩坠。贼马至彼,易于驰逐。”这就进一步证明,乾沟在定边马跑泉之南,长30里;乾涧又在乾沟之南,长45里。乾沟、乾涧相连,为一条全长75里南北向沟涧,伸延于延绥镇定边营南方。“乾沟、乾涧之工”是刘天和在延绥境内督筑的一段南北走向的长城。至于其形制,笔者已有另文讨论,不再述及[①②]。

总之,乾沟、乾涧工程的地理位置在延绥镇定边营城(今定边县城)南方,根本不属“固原旧边”体系,不在今宁夏南部地区。所谓乾沟、乾涧工程属于“固原旧边”的说法,实在是对资料未加鉴别的失误。

三、其他几个问题

目前有关宁夏明长城的著述对固原镇长城起讫点的记述很不准确。所谓“管辖的长城东起今陕西靖边与榆林相接,西达高兰(今皋兰)与甘肃镇相接,全长九百四十里。”把固原长城东端起点定在陕西靖边县境是不符合事实的。这段长城的东端应在延绥镇饶阳堡一带,而饶阳堡位于今陕西省定边县姬塬乡西境辽阳村附近,“辽”为饶的音转[①③]。据《边政考》附图,其具体位置在饶阳堡南侧、黑城沟内,此沟清代称烂沟水,今称东川河。饶阳堡南邻今甘肃、北近今宁夏,实为三省交界之地。固原长城的西端也不在今皋兰,而是在今甘肃省卓尼县洮北乡玉古村附近的洮河北岸。明代王任重《边务要略》对此有明确记述,无可置疑。既然起讫点弄错了,那么关于长度的论述自然也是靠不住的。

其次,在记事方面失误较多。例如:(1)所谓“宁夏镇总兵驻地在甘肃宁夏县(即今银川市)”。有明一代,并未设立甘肃省,亦未设宁夏县,宁夏地区归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即陕西省辖境。应当说宁夏总兵驻地在宁夏卫城(即今银川市)比较恰当。(2)或云:“仅就成化年间余子俊修筑的一段而言,西起横城黄河,东至神木黄河,长在千里之外。”余子俊当时任延绥巡抚,管不到宁夏境内。所筑长城全分布在延绥镇境内,东起黄甫川堡(陕西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而不是神木堡;西达定边营与宁夏花马池营交界处,并未西延至横城堡一带。宁夏河东边墙的确始建于成化年间,但由宁夏巡抚徐廷章等人主持,西起黄沙嘴、东至花马池营东界,跟余子俊无关[①④],两者不是一回事。(3)记述王琼所建深沟高垒的形制为“墙高三丈阔一丈”,也与文献记载不符。齐之鸾《东关门记》:“堑深广皆三丈,堤垒高一丈,广三丈。沙土易圮处,则为墙高者二丈余有差,而堑制视以深浅焉。”可见墙(即堤垒)的高度应为一丈,宽度为三丈。(4)有人认为秦宏所筑“这道‘内墙’是指与宁夏西北部的‘外墙’相对而言”。固原旧边与宁夏西北部贺兰山东麓的长城相距遥远,防御方向各异,有何内外之分?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固原旧边与宁夏河东边墙因同在黄河之东,南北并列,相对而言,区分为外边和内边,细读《皇明九边考》便知。(5)甚至将明代长城沿线的墩院称作“坞城”,“坞墙”竟达六七处之多。殊不知明代人并无这种叫法。作者硬将汉晋时代的名称强加在明代建筑实体上,当然是不恰当的。

注释:

①⑥《嘉靖宁夏新志》卷一《宁夏总镇》。

②李洪图:《浅谈石嘴山城镇成因》,《宁夏史志研究》1987年第1期。

③⑦《宁夏境内明代万里长城遗迹》,《宁夏社会科学》1983年第3、4期。

④(13)《皇明九边考》卷八《宁夏镇》、卷一《镇戍通考》。

⑤⑩(11)《宁夏古长城》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5、47页。

⑧《甘肃新通志》卷九十一《艺文志》。

⑨《秦边纪略》卷五《宁夏》。

(12)艾冲《明延绥长城建置专论》,《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号)总第2期。

(14)艾冲:《余子俊督筑延绥边墙的几个问题》,《陕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标签:;  ;  ;  ;  ;  ;  

关于宁夏明代长城的几个问题_长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