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论文_王笋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论文_王笋

高密市盛世嘉华小区水利局北宿舍 山东高密 261500

摘要:在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下,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季节性需求转向了常年需求。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市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以有效地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升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措施进行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淡水养殖;经济效益;措施

前言:淡水养殖主要是利用了池塘、水库等淡水区域进行养殖鱼、虾、蟹、贝等经济性鱼类,淡水养殖的投资较少,养殖品种比较灵活、生产比较稳定,在鱼类的养殖中占的规模也比较大。下面就对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并且提出加强提升其效益的措施。

一、现阶段淡水养殖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已经有很好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散养为主,养殖技术比较落后,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产能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山东一些地区,积极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从传统的散养逐渐向技术比较成熟的箱样模式发展,这对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的提升和养殖品种的改变都有很大的改变。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提升了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使淡水养殖由粗放型养殖向生态型养殖进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养殖专业技术的限制,在本地域淡水养殖产业化水平不高,养殖户不能将淡水养殖与当前的市场进行很好的结合,仅凭个人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这样就造成养殖的品种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想使淡水养殖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淡水养殖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养殖种类的调整,形成龙头产业带动本地域的淡水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淡水养殖的主要问题

当前淡水养殖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淡水养殖的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养殖品种的调整比较缓慢,不能将鱼类市场的需求很好的转化为产品的养殖调整方向。对于当前淡水鱼的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淡水鱼不能进行深加工处理,致使鱼类产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限制。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鱼类产品的供大于求或严重不足的双重问题,对鱼类的养殖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淡水养殖也需要相关的技术进行指导,对于目前的淡水养殖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用还比较少,科技进步在淡水养殖上的应用还不充分,由于养殖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转化到淡水养殖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运用。另外,经营机制不够完善,加工企业带动力弱。农产品流通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加工水平较低,加工企业分布不均,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提升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措施

1、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小

我国现阶段的水产养殖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第二,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比如: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 (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2、发展规模养殖

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能够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实施规模养殖好处很多:第一,有利于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精养高产提供保证。第二,有利于技术指导,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第三,有利于饲料、鱼种等物资的供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第四,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3、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第一,种草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要比鲤鱼高得多,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易解决等优点,利用空闲地发展种草养鱼不失为一条致富捷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三,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4、采用合理的套养混养方式

第一,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第二,套养鱼种。在养殖食用鱼的池塘中,同时套养鱼种,不需要增加饲料、肥料,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培育出的鱼种供第二年放养,既能保证鱼种质量,又能节省开支。这样减少了购买鱼种的成本,相对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第三,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第四,合理混养。即实行鳖、乌龟、河蟹、青虾、牛蛙、美国青蛙等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利用二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经济效益。

5、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模式

第一,改变鱼种的投放结构:首先,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投放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能够在水产品销售旺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投放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的投放量,减少鲤鱼、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第二,囤养成鱼:冬季成鱼池干池后,将一部分成鱼围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捕起上市。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保证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经济效益能显著提高。

6、改变观念,确保产品畅销

第一,树立品牌意识,既要生产品质好、适销对路的优质水产品(如大规格蟹、仿野生鳖、优质鲫鱼等),还要注重申报品牌,做好品牌文章,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第二,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的新技术、新观念,加强对环境、水质、土壤、生产投入品(饲料、添加剂、药物等)的安全监控,生产的水产品要符合国际质量安全标准,使生产的大宗水产品能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争取能出口创汇。

第三,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使养殖的产品不仅能卖得出去,而目还要卖个好价钱。

7、科学喂养,降低饲料的系数

在生产过程中,投喂饲料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质、定量、定位。鱼的饲料要按鱼的营养需求配制,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损失;投喂的数量要适宜,时间、地点要固

定,同时要提高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饲料浪费。采取科学的投喂方式,降低饲料系数,就等于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8、加强管理,控制养殖病害发生

水产养殖品若是暴发了疾病,不仅影响其生长,增加药物治疗的成本,若控制不好还会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第一,要加强水质管理,通过加水、换水、机械增氧等措施,保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防止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第二,要加强营养,提高养殖动物的自身免疫力。第三,要采取苗种、食场、工具、饵肥消毒和定期药物预防等措施。第四,改过去的鱼种春放为鱼种冬放,使池鱼提早进入正常生长期,增强其抗病力。第五,要搞好清洁卫生和加强巡塘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第六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想有效的提高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除了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外还要及时的对市场进行了解,及时的改变淡水养殖的种类来降低淡水养殖的风险,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依靠科技力量的提升来促进淡水养殖的发展,提高淡水养殖的产量和种类结构的变化,降低单一养殖结构对养殖户利益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轰洪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淡水养殖发展[J].养殖业2009.

论文作者:王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论文_王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