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88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论文_王勇前

王勇前

(崇州市勇前诊所 四川 崇州 611236)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所治疗的8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灸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自评量表(HAMA)评分差异,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不过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中药;头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74-02

头痛是全球性疾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和心理状况。目前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西医药物不良反应多,长期疗效欠佳,许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近年来,非药物疗法不断出现,我在临床中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结合疗法,效果比效满意,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诊所门诊收治的8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56~72岁;平均(65.2±4.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7±1.0)年。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病人均为门诊治疗,排除颅内肿瘤等恶性病变。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于睡前口服0.5mg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粒/次,3次/d,天麻素50-100mg3次/d,卡马西平100mg1- 3次/天等。观察组行针灸疗法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取主穴太阳、率谷、风池,配穴外关、印堂、哑门、后溪、涌泉、昆仑、百会、足三里得气后留针20~30min,1次/日,10次为1疗程。同时配合服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取药物组成:川芎、郁金、白芷、赤芍各12g,桃仁、红花各10g,生姜6g,细辛3 g,老葱3根,麝香0.15g。痰浊内雍者加石菖蒲、胆南星、法半夏各10 g;肝火上炎者加石决明20g,钩藤15g,龙胆草12 g,杭菊10 g;病程日久肝肾亏虚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各15 g,杜仲12 g。诸药水煎取汁300ml,1剂/日,3次/日,10剂为1疗程。针灸与中药煎服同时进行,持续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抑郁、焦虑程度评价

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情绪量表、焦虑情绪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变化。

1.4 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经生理或神经刺激后复发,但疼痛感较轻,尚可忍受;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改善但反复发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变化

数据显示,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过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汤剂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状况,进而纠正患者不良应激情绪,达到身心和谐。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髓海所在”,而偏头痛属“头风病”范畴,系气血运送失畅受阻所致,或头外伤致气血淤阻脉络,气血无法上行致脑失所养。因此,头痛、偏头痛病机均为血瘀气滞,气滞血瘀谓之不通,“不通则痛”。

近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头痛渐成为国内外普遍趋势,由于药物耐受性和毒副作用原因,许多患者宁可忍受头痛发作也不愿服用药物。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具有代表性的非药物疗法,国内关于针灸治疗头痛的研究报道较多,许多研究甚至深入到针刺部位、针刺深度与针灸效果关系方面,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从穴位上说,偏头痛属少阳经头痛,当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针刺,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平泻肝阳、运行气血之功效[1]。有报道,单纯的针刺虽可短时间见效,疗效可彰,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易反复发作。若配合中药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可舒张血管,减弱血管阻力,进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本文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取方中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川芎有行血活血之效,为血中气药,性偏疏通,上升头颅,走而不守;赤芍散瘀活血,善治淤血所结之“实痛”;麝香通阳开窍,窍开则气机畅亦行;老葱通阳行气,生姜辛散温通,二者并用可加强活血通络,舒络止痛,瞬而生汗以逐淤[2]。中医针灸联合活血化瘀药治疗头痛,可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明显增强疗效,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本组数据显示,行中医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中药联合疗法能通过减轻疼痛达到抑制负性情绪的目的,而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0%,说明该疗法效果值得肯定,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ll,17(2):65-86.

[2]闫奋,韩纪绚.针灸疗法结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25-226.

论文作者:王勇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治疗88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论文_王勇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