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杨铭

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杨铭

广西地坤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清秀区 530000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环境问题和日益突出的能源资源约束,引发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科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做出“创新战略”、“欧洲2020战略”、“新经济增长战略”等,把科技优势与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国家竞争战略核心进行部署。当前,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创新进入密集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达国家纷纷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确保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测绘科学;技术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引言:土地测绘工作主要是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规划等相关部门对土地的实际情况的掌握,当有关建设单位需要征用土地时,通过测绘成果,了解该宗土地的地类、面积,通过测量方式,计算土地补偿等相关费用,土地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核心。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在这里,我们详细说明一下土地测绘技术的成长阶段并讨论如何提高测绘质量。

1.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

1.1钢尺、皮尺测量

测量刚刚开始时,还没有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仪器,测量通常采用钢尺、皮尺测量方式。这种测量方法受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尺打开的过长,力量小的会造成拉不直全尺,每次导尺时都会有误差;遇到复杂的图形,需用测量三边,再用余弦定理,计算角度,这样容易造成角度不准确,造成误差。第二种:尺的因素,尺容易受天气影响,会出现热胀冷缩,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1.2电子经纬仪

为了减少使用尺的测量带来的误差,人们又使用了电子经纬仪,也是用这种仪器将所测的范围的拐点打好,形成角度,再用尺测量距离,形成图形。采用这种测量方式,也会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同上述情况一样,尺的变化;第二种:当点与点的位置相差很远时,就得需要导点,在导点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差,造成在内业绘制过程中,点和线重合不到一起,封闭不了图形,测量工作很难进行。

1.3全站仪

随着各地方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面积的征地情况越来越多,地形也会越来越复杂,用上述两种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测量的需要,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全站仪的测量优于以上两种方式。将它放置在所测量目标内,再将仪器内附件棱镜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依次摆放到各个目标点上,进行测量,将所测界址点输入全站仪,由起点到终点,自动记录、存储,形成闭合曲线,绘出图形。

1.4采用基准点和高程导入法测量

这种方法就是将距离所测宗地位置较近的控制点,引到该宗地范围内,再测出这宗地的所有的界址点的坐标。这种做法,比较精确,但更适用于城市周边地区。因为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一样,埋设的控制点得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多地方仅在城市或大型的矿山、园区内埋设控制点,如果测量距离控制点很远的地方,就得设置传算点和过渡点,造成浪费,导点越多,误差也越大。

2.“互联网+”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利用“互联网+”的跨界思维,以数字化驱动、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虚拟化管理为目标,研究“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发展总体战略及“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上游(获取)、中游(处理或生产)、下游(应用或服务)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为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报告和建议,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开放体系构架;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软件开发策略;构建“互联网+”测绘与地理信息系列服务软件产品推进战略;研究“互联网+”测绘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必要性与可行性、技术体制及推进战略,技术架构及实施途径、高效管理中心(虚拟化管理)技术策略、示范应用及软硬件集成产品推进战略。

2015年3月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国务院随后制订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3月18日颁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及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化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互联网+”已经开始融入各行各业,可以说,当今时代已经就此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正在引起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测绘相关产业也就此进入“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强化网络思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思维,必将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新常态,“互联网+”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然。在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计算能力“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地理信息产业”到“时空大数据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加速实现。围绕时空大数据存储管理、时空大数据智能综合与多尺度时空数据库自动生成及增量级联更新、时空大数据清洗、数据分析与挖掘、时空大数据可视化、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与深度增强学习、人类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形成时空大数据技术体系,包括高精度GNSS的全球化和时间系统的精准化技术、地理时空信息智能感知(时空大数据获取)技术、地理时空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与管理技术、地理时空大数据并行智能处理技术、地理时空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地理时空大数据快速可视化技术、地理时空信息智能服务技术、地理信息“获取(传感网)→处理(生产)→应用(服务)”的一体化技术。围绕时空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挖掘、管理、应用等环节,研发时空大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软件、时空大数据可视化软件等软件产品与软硬件集成产品和多样化数据产品,提供时空数据与各行各业大数据、领域业务流程及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时空大数据解决方案,形成健全实用的时空大数据产品体系。

总结: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都对测绘科技做好支撑保障提出新的需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多规合一、智慧国土、生态国土”,支撑“三深一土”等都要求测绘科技推进全面创新,夯实科技发展基础,切实发挥引领驱动作用,更好地为提升事业服务保障能力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雍吟.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与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3):82-83.

[2]刘学民.遥感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87.

[3]宁津生,王正涛.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测绘科学技术新进展[J].测绘科学,2010,35(05):5-10.

[4]宣滨,吴良才.遥感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01):196.

[5]詹家民.测绘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02):44-47.

[6]张丽利.对建筑桩基础工程测量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276.

论文作者:杨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杨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