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论文_王泽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830001

【摘 要】目的 使用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对患者认知障碍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 2013.4-2015.10,我院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共选取134例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数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各67例,A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同时使用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CRP、Fib含量的对比。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A组病情好转、恶化、无变化的例数分别为34、12、11,B组上述例数为49、9、9,B组总有效率73.13%高于A组50.7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及Fib的含量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B组CRP及Fib的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使用使用TMS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患者体内CRP及Fib的含量。

【关键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疗效;颅磁刺激;认知障碍;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有限,且其疗效一般不良反应较多[1]。2013.4-2015.10对我院脑梗死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颅磁刺激(TMS)治疗,探究其疗效以及对患者体内CRP及Fib的含量,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4-2015.10期间共选取13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单双数分为A、B两组各6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脑部CT确诊[2],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A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53~77岁,平均(66.23±4.71)岁;B组男34例,女33例,年龄54~76岁,平均(65.47±4.82)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A组使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5g加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一次每天,治疗14d一个疗程。

B组患者使用颅磁刺激(TMS)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清华德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A型脑病生理治疗机[京药管械(准)字2001第2260287号]。治疗时患者需取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按要求使用治疗帽,将治疗帽中可以产生低频交变电磁场的五个治疗体分别放于患者双侧额、颞及枕叶对应的头皮投射位置。在患者安静状态下进行治疗,使用最大刺激强度为3T,刺激频率为3Hz,选择80%nT,每回治疗给予患者刺激600次,一次每天,10d一疗程,本次治疗共需2疗程。

所有患者均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6ml用以测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

1.3 观察指标

使用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评估[3],评分0~70分,分数越高则认知能力较低。根据ADAS-Cog评分结果将疗效标准判定如下,评分结果增加≥4分表示病情恶化,评分结果减少≥4分表示病情改善,评估结果增加或减少<4分则表示病情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每组病情好转人数/每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A组病情好转34例,总有效率为50.75%;B组病情好转49例,总有效率73.13%,B组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Fib 可作为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一种炎症递质,Fib参与了对炎性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的调节,可对炎性反应起到促进甚至加重作用,从而破坏神经细胞。高浓度的Fib还可导致脑梗死的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4],复发后的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会由首次发作的54.4%上升至72.2%。

本文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药物联合TMS治疗,发现可提高疗效,且患者体内CRP和Fib含量有所减少,结果显示,经过治疗B组总有效率73.13%高于A组50.7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CRP及Fib的含量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B组CRP及Fib的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TMS作为一种新型物理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中CRP和Fib含量,且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于其使用后的长期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浪,肖飞.尼麦角林与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22):2886-2887.

[2]左军杰,张华.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14-616.

[3]任志军,李粮,王丹等.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16):2648-2649.

[4]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等.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258-3260.

论文作者:王泽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论文_王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